金色鱼钩的教案推荐8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完整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金色鱼钩的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金色鱼钩的教案推荐8篇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1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贩毒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好多同学也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出示字词)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颧骨青稞支吾两鬓斑白粗糙收敛抽噎喜出望外瞻仰疙瘩搀扶夜色弥漫脆弱衰弱奄奄一息作料禁不住和着青稞面拧成疙瘩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你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吗?(出示句子)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小结: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较长,我们采取什么方法读课文比较好呢?(快速默读的方法)大家读过课文后,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内容。(板书:老班长)

首先回忆一下课文,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

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而这篇课文吸引我们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同学们想想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板书: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呢?(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心理)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squo;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

他们带出草地。squo;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squo;指导员,我把同

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squo;?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三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表现人物品质。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

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神情的词句?

(笑-收敛—一丝笑意)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四、升华练笔

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重点突出,删减适当。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金色的鱼钩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xx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5

1.认识十二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

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的教作文吧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红军长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图片)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教师根据需要适时出示长征资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徒步行走了三百六十七天,纵横十一个省。翻过了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击溃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多次围追堵截,行程两万五千里,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地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红军有出发时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2.在长征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经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3、板书课题。

说明: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通过图片和列举数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3)用——画出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2.交流汇报。

媒体出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说明:略读课文中的初读,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条缕分析,只要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即可。

三、研读课文

过渡: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让我们再读课文。1.再读课文,从刻画老班长人物的语句中找到令你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点感悟。

说明: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习得阅读方法。

2、交流:

(1))关注人物外貌,初知老班长形象。

(媒体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

们。

从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中你可以想到些什么?

(2))关注人物言行,感悟老班长心灵。

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抓住老班长的嚼和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有什么联系?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

③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老班长的笑容中你看到的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指导朗读

④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抓住浪费引导:真的是浪费吗?为什么?从浪费这个词你读出了??

么?

指导朗读

3、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

解。

小结:长满红锈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英勇里程,闪烁着的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说明: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并不是说就不

需要有精、细的部分。粗中有细,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和言行,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潜入文中特别传神的字词、特别精彩的语言深处,在读

中体会老班长的伟大精神品质。

4、为什么课文以《金色鱼钩》为题?板书:怀念金子般的心灵

小结:我们怀念老班长,我们永远铭记老班长闪烁着金子般光辉的心灵。四、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1、比一比,再组词。

搪()衰()棵()竿()碗()挨()

塘()哀()颗()秆()婉()唉()

糖()衷()稞()杆()蜿()埃()

2、再次深情地去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语段,以此来表达对老班长的怀念。五、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1、小练笔:走出了草地,我们把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送到了革命烈士博物馆,并写了一段话。

2、拓展阅读。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鱼钩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眉头拧成了疙瘩

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三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金色鱼钩的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的教案推荐6篇

认识秒的教案推荐6篇

语言领域的教案推荐7篇

关于纸的教案推荐5篇

歌唱活动的教案推荐6篇

认识书的教案推荐6篇

中班有关纸的教案推荐5篇

有趣的图形中班教案推荐6篇

社会茶的教案推荐7篇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推荐7篇

金色鱼钩的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