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笔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1
设计思想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
活动名称内容
1、探索体验物体平衡现象
2、重心越低,越稳定,越平衡;越固定,越稳定
3、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玩具,探索力的平衡。
活动目标
1、 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 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不倒
难点: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教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科学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 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 幼儿自由玩。
3、 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 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
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 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3
一.活动内容:
接管子
二.活动目标:
1.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 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 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 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 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 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 讨论并: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活动准备:
1、磁铁每人一块
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
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
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
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
相吸
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
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三、活动延伸
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2)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1)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5)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1)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2)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走进海底世界,认识鱼类、贝类、藻类等海底生物。
2、能说出一些海生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3、萌发热爱大海、喜爱海洋生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萌发热爱大海、喜爱海洋生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说出一些海生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师:在浩瀚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大海里都有什么呢?
2、师结:海底世界真美,有各种各样的海生物。我们再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二、认识各种海生物。
一一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如:带鱼,提问:这是海底的.什么生物?它长什么样?喜欢吃什么?。。。。。。
三、给海生物分类。
1、师:海底的生物可真多。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
2、幼儿对海生物进行分类。(小组一份)
3、说说分类结果及为什么这样分?(重点种类分类:鱼类 贝类 藻类)
四、观看影像资料。进一步丰富认知经验和探索兴趣。
1、观看介绍海底生物和海底世界的影像资料,了解各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方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师结:海底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生物,请小朋友多查找资料,多观看有关视频、书籍,去海洋馆参观等,你会知道很多很多海底奥秘的。
关于笔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 拖科学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