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合理的教案能够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不少教师在教案中没有明确的教学评价标准,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板书:蔺相如 廉颇)
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
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
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 ?)
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 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
三、品读,感受蔺相如
(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⑴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蔺相如先对赵王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把璧送回来,现在却对秦王说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怎么回事?)
⑵理直气壮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威胁秦王?(引导学生感知蔺相如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和十分喜爱和氏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持璧在手,底气充足。)他不理直气壮行吗?
⑶你觉得蔺相如这个人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你来威胁秦王试试看。
4、比读二、四句:
出示句子: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⑴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⑵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蔺相如都是在骗秦王。)
⑶蔺相如为什么要骗秦王呢?你读出了什么?
⑷指导朗读。现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谁能从我这骗去?
5、品读第五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⑴读一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⑵大大方方怎样理解?
⑶当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完这番话,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⑷面对强大而不讲理的秦王,面对很可能到来的死亡,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导学生体会,已经完成了赵王交给的任务,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来咱们一起放声读一读,读着读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6、讨论: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为的是什么?
7、小结: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蔺相如能够忘却个人的生死,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我的人(板书:无我)
(二)研读渑池会见,感受无畏
1、接下来,我们品读渑池会见中的那张嘴, 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这时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2、交流:这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3、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你从哪里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5、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机智勇敢的蔺相如,你来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蔺相如为什么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击缶?
7、师述: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能够不顾个人的安危,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无畏的人(板书:无畏)
8、齐读。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读负荆请罪,感受无私
1、仔细读读负荆请罪中的这张嘴,从蔺相如的话语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出示句子: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4、敢骗秦王、敢逼秦王的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不如秦王厉害的廉颇呢?他到底怕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5、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7、师述: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蔺相如时刻想到的是赵国、赵国,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定而无私的人吧。(板书:无私)
8、我们再来看看廉颇的话,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从这张嘴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9、师述:蔺相如靠的那仅仅是一张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价去骗秦王,去逼秦王。尽管他没有出入刀光剑影的战场。但他用他的唇枪舌剑,他靠他的无我无畏无私为赵国保住了利益,维护了尊严,保持了安定!
四、回归,感受廉颇
1、读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廉颇有了新的认识吗?(板书:知错就改)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这里有个细节脱下战袍,战袍对将军意味着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脱下这身象征着荣誉、身份和地位的战袍?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爱国)
五、总结,体会和为贵
1、因为爱国,战功赫赫的廉颇将军能负荆请罪,也因为爱国,勇敢机智的蔺相如虽不怕秦王,却处处避着廉将军。因为他们知道,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和为贵啊!(板书:爱国)
2、齐读最后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板书设计:
18 将 相 和
蔺相如 无我 无畏 无私 嘴
爱国
廉 颇 知错就改
年级下册教案篇3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
实验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魔术』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
变魔术.
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
学生:像变小.
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
学生:像变远
教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
学生:平面镜.
教师: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
教师: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
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级下册教案篇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和“单人旁”
3.重点指导“果、条”两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山坡 漂亮 抬头望 小山村 果树林 清澈见底
时间 修公路 弯弯曲曲 伸向远方
2.集体读词语
二、识字、写字:
1.学生听读
老师或学生读字音,另一个学生选出认读字中的生字。同时其他学生在书中选择标画
2.小组自学生字
⑴.选择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齐读、指名读、抢读
⑵.讨论识字方法:(小组汇报)
①.把“村”和“果”字中的木字进行比较
②.“间”的笔顺,先写“门”后写“日”
③.“公”是“八”字头,不要写成“人”字
④.重点学习“条”字第五笔是竖钩
⑶.选择3个生字进行书写指导
果:“日”要写的扁一点
那: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注意指导偏旁的.写法
条: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老师来书写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板书设计:
小 山 村
村(cūn) 果(ɡuǒ) 那(nà) 条(tiá) 时(shí) 间(iān) 公(ɡōnɡ)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
2.给各字加偏旁组成本课生字,再组词
3.抄写句子
4.按要求写偏旁
五、教学反思:
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
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
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
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
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
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
3/4xxx|xxx|
强弱弱 强 弱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
(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
c.选择强弱敲一敲。
(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
b. 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