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时,建议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在编写教案时,确保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至关重要的,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老师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老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与老师间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幼儿初步学画人的上半身,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1、老师的照片
2、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老师的照片你们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谁呀?
你怎么看出是(王)老师呀?谁能说一说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
2.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布置
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小老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知道不能随便离开集体和老师。
遵守幼儿园的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跟着老师走》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播放故事视频《跟着老师走》,引导幼儿了解外出时要跟着老师走。
——小伙伴们出发之前,美美老师对他们说了什么?
——小猴闹闹为什么需要警察叔叔的帮助?
——闹闹为什么说:“再也不乱跑了”?
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答。
1.引导幼儿讨论外出时离开老师会遇到的危险。
——小朋友外出时能不能离开老师?
——如果离开老师容易遇到什么危险?(走失、被车辆撞伤、被坏人拐走等)
2.引导幼儿了解在幼儿园里也不能随便离开老师。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能不能随便离开老师?
——如果离开老师容易发生什么危险?(跌倒、有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小结: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不能走到老师看不见的地方,要遵守活动规则。外出时,小朋
友们不能到处乱跑,要跟着老师走。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演练活动“我要跟着老师走”。
1.教师说明演练内容。
1)幼儿四散在操场上,教师喊口令“来来来,大家来排队,快快快,看谁排的对”。
2)幼儿快速排在老师后面,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路纵队。
3)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走1-2圈。
2.师幼进行演练活动。
活动延伸
注意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发现错误行为,引导其纠正;多鼓励、赞扬幼儿的正确行为。
附【故事】
美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秋游。出发前,美美老师说:“出去玩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千万不能离开老师和小伙伴们。不然,遇到危险就糟糕啦。”
小朋友们排着队出发了,美美老师走在最前面,奇奇、妙妙,兔一一、小福、壮壮、闹闹一个跟着一个走在后面。走着走着,闹闹看见了一只蝴蝶,跑去捉。蝴蝶飞来飞去,闹闹追来追去。蝴蝶越飞越远,闹闹越追越远,闹闹离开了老师和小伙伴们。
蝴蝶飞走了,这时闹闹猛地发现自己和老师小伙伴们走散了,害怕地哭了起来。哭声吸引了公园里的`保安叔叔,在叔叔的帮助下,美美老师找到了闹闹。
闹闹扑到美美老师的怀里说:“以后外出时,我一定跟着老师,再也不乱跑了。”
小老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最好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举动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 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最好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并根据前面的内容完成填空。 板书:目的_小精灵 儿童网出示:学着用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解释他的做法。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3、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4、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5、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最好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这样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学生,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作家大卫·欧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他的老师呢?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举动 目的
编造“猫猬兽” 具有……具有……
测试得零分 吸取教训
记入成绩单 逐渐……逐渐……
小老师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刚与家人分离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他们最初强烈的情绪表现是“哭”。倾听孩子的哭声,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老师亲亲我”的活动,满足了孩子的这种依恋情绪,并将孩子的这种依恋情绪慢慢转移。活动中,老师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环境,以亲切、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孩子,如:抱抱、摸摸孩子,亲亲脸、握握手等,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亲我、爱我、喜欢我。在亲密接触中,孩子渐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依恋感,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从而把对父母的依恋渐渐转移到老师身上。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接受老师的亲吻和拥抱,体验师生间的亲密,感受演唱的'乐趣。
2、幼儿能熟悉旋律,学唱歌曲,知道老师爱宝宝,宝宝爱老师。
3、幼儿能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演唱对象替代部分歌词,如:将“老师”改成“园长老师”或“伙房阿姨”等。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歌曲音频
活动建议
1、音乐导入,引导幼儿感受老师的爱。
教师伴随歌曲旋律亲亲、抱抱幼儿,用眼神、语言、动作等表达对幼儿的喜爱。
2、学说歌词,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
(1)教师以布娃娃的口吻示范朗诵歌词。
(2)请幼儿和布娃娃一起练习说歌词,教师可通过亲吻、拥抱、飞吻或语言表述等方式积极回应幼儿。
3、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和老师互动的快乐。
(1)在说歌词的过程中逐渐加入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音乐旋律有节奏的演唱。
(2)以让更多老师亲亲的方式熟悉歌曲,感受班级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喜爱。
提问:你喜欢老师亲亲你吗?老师为什么要亲亲小朋友?你想让哪位老师亲一亲?
(3)尝试根据演唱对象替代部分歌词,感受幼儿园中其他工作
人员对自己的喜爱。将歌词中的“老师老师亲亲我”替换成“园长老师(门卫爷爷、伙房阿姨等亲亲我”。使幼儿了解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爱自己。
4、活动延伸
将歌词替换为“妈妈妈妈亲亲我”回家唱给家人听。
小老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萧伯纳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谁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了谁?
2、你从哪里看出小姑娘很可爱?
划出文中的外貌描写,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填空:( )小姑娘可爱极了,( )萧伯纳非常喜欢她。
( )萧伯纳非常喜欢小姑娘,( )同他玩了很久。
4、萧伯纳访问莫斯科,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时间对他来说一定很紧,可是他却同一个陌生的小姑娘玩了很久,你感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学习第二部分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读读课文第二段,划出萧伯纳的话。
2、学生回答:“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3、齐读这句话,思考:如果你是萧伯纳,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4、交流。从同学们回答时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看出你们见到大作家萧伯纳一定会----“惊喜万分”。你们的这些表现,萧伯纳有没有想到?(想到)这就叫做“预料”。
5、你从哪里知道萧伯纳预料到这些?(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读好萧伯纳的话。
6、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有没有“惊喜万分”?她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7、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那个字也表示“出乎预料”(竟)
8、读读小姑娘的话,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a、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b、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一种爱国之情。在她看来,你萧伯纳自己为世界闻名的英国著名作家而自豪,我也为自己是苏联小姑娘而自豪。)
9、这是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天真可爱)朗读小姑娘的话。
10、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自己太自夸了。”)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换词语)意识到了什么?
c、给“自夸”换个词语。“刚才太自夸了”指的是什么?读一读他自夸的话。你觉得萧伯纳自夸了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0、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
四、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刚才太自夸了。”
学生讨论回答。
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深受刺激,使他的思想感情久久难以平静。
讨论回答,要点:
(1)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2)对任何人,包括对小孩子,都应该平等相待。
(3)小姑娘娜塔莎让自己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大作家萧伯纳称小姑娘为老师、
3、课题为什么要叫大作家的小老师呢?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谁也会是我们的老师?练说。
书籍是我们的老师,因为。
爸爸妈妈是我们的老师,因为。
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老师,因。
电视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老师,因。
2、是呀,生活中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寻找,虚心学习,一定会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我们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老师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小飞机教案5篇
★ 小鱼儿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