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清晰和指导的详细性,以便其他教师能够理解和执行,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狗的家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狗的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3、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经验准备:
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独木桥若干座;小猫、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
(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下身体吧!
二、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师:宝宝,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小猫、小兔)先请一个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倒爬。
看看妈妈示范倒爬,提醒幼儿倒爬时不要碰到同伴。
三、练习听信号变换方向爬
1、出示小鼓,引导幼儿叫出名称。咚咚咚,这是什么?
2、提出游戏要求,“妈妈要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
3、组织幼儿听鼓声变方向爬。
四、游戏“小狗打滚”。
“宝宝,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妈妈来帮你们理理毛”。
五、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师:我们小狗肚子饿了,要去找肉骨头吃。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肉骨头,看谁最聪明,能找到肉骨头。
六、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师: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小狗真快活。
全体幼儿“洗完澡”,扮小狗装,汪汪叫着回家。
小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小狗的家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听到口哨声——女同学没有口哨声——男同学小鸟——飞翔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小狗的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集体舞“口哨与小狗”,学习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着音乐踢、踏步和走。
2、知道手套在动作转换及交换同伴时对方位的提示作用,以儿歌帮助记忆动作,感受音乐a、b、a乐段,并用动作表达。
3、能体现出小绅士散步、跳舞时愉悦的心情,表现神气活泼的样子。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白色的手套。
2、在场地上画好一个大圆圈。
3、一张画有小绅士的图片、一顶绅士帽和一只小狗玩具。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介绍集体舞的名称“口哨与小狗”(出示小绅士的图片和小狗)指导幼儿观察小绅士的图片,并用动作表现神气样子。
2、教师用儿歌引导幼儿完整听一遍音乐。
儿歌:我是顽皮的小绅士,
广场散步和跳舞,
路边的小狗我逗一逗,(汪汪!)
我差点怎么样呢?
3、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踢、踏步和走”。
(1)重点学习踢的动作:指导幼儿屈膝,身体重心在左腿上,踢时脚要擦地。
(2)用“戴手套的.右手”提示幼儿哪是右脚,开始时以右脚起步做动作。
4、组织幼儿分内外圈站好,跟着a段的音乐学习基本动作:踢、踏步和走的动作。
5、教师示范b段音乐交换舞伴的动作:“转一圈,面对面,行礼。”
幼儿学习用“戴手套的右手”辨别左右,交换位置找下一个朋友跳舞。
6、按音乐的a、b、a段把前面动作连起来做一次。然后提问:小绅士跳舞时碰到谁?(小狗)
7、启发幼儿自编音乐结束部分的动作。
(1)小绅士是怎样逗小狗?怎样跑?
(2)狗来了,小绅士怎样蹲下?
8、听音乐把小绅士散步、跳舞、逗小狗的动作连起来完整跳一次。
9、小结。指导幼儿讲出手套的作用。
小狗的家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的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因此选择了这首歌。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乐于与同伴合作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轿图片、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
提问: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里面坐的是谁?谁抬的?)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
1、教师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谁来抬花轿?(八只小狗抬花轿)
花轿里坐的是谁?(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了一跤老虎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
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最后发生了什么事?(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
2、出示图谱,看图谱说歌词。
(三)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
3、边看图谱边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2遍)
4、幼儿随音乐演唱。(动起来)(2遍)
(四) 通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1)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狗。
(2)分组游戏
(五)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抬花轿走出室外。
小狗的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小狗的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铺设学习的台阶。有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展学生知识。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小乐器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环节目标(设计意图)
操作过程
环节反思
备注
导入
1、师: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 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并随着音乐动一动。 《法 (听国号》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 2、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刚才老师听了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你们有没有想跳舞的感觉?那就一起来试一试,先听老师讲解一下舞蹈动作。请男生把手放在背后,象小绅士一样,请女生象小公主一样手提裙摆。记住,音乐是舞蹈的 灵魂,我们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播放《法国号》 ,师带着学生跳舞) 3、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 (写黑板上) ,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小猫小狗都来跳舞,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 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欣赏《小狗圆舞曲》
1、初听:师: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来吗?其实它也想来跳圆舞曲。你们听,它跳的.正欢呢! 2、介绍乐曲并简单分段赏析: 师: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小狗圆舞曲》和《小猫圆舞曲》 ,它的速度怎样?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速度更快,钢琴)非常棒,这首乐曲速度飞快,因此又被称为 《一分钟圆舞曲》 。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写的,你听这段音乐,能说说你觉得小狗在干什么吗?(师弹奏钢琴,生叙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转圈圈,肖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写下了 这首乐曲。如果改成这样的旋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师再次弹奏不同的旋律) 中间,你觉得小狗在干吗?(师弹奏第二段)小狗转的头晕了,于是休息片刻,摇摇晃晃的走着。最后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赏:
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
板书设计
小狗圆舞曲
小狗的家教案篇7
目的要求:
1、使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不能以强欺弱。
3、教育幼儿遇到困难要多动脑,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4、学习动词:抬、抛、摇、踢、摔。
准备:
1、事先请一些幼儿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课件一份。
3、小狗、老虎服饰及头饰若干。
4、用绳子做成的轿子若干个,扇子若干把。
一、情境引入,激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赏情境表演“小狗抬花轿”。
2、提问:表演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老虎做了什么事?小狗想了什么办法教训了老虎。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小狗抬花轿》。
1、师操作课件,共同欣赏儿歌《小狗抬花轿》。
2、引导幼儿跟随课件逐句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3、观察课件中的画面,让幼儿说说小狗、老虎的表情变化,并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动词:抬、摇、踢、抛、摔等。
4、引导幼儿随课件录音一起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三、幼儿自由讨论,通过提问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友好互助,遇到困难时要多动脑,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问题:1、这首儿歌里,谁做的不对?
2、一只小狗和一只老虎比,谁的力量大?
3、为什么小狗们却能教训了比它们大的老虎?
四、幼儿边念儿歌边再次欣赏情境表演,以巩固儿歌。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跟随小演员们进行儿歌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小狗的家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 玩娃娃家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