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在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看完电影之后我们的收获有很多,赶紧拿笔写份详细的观后感吧,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1
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英雄史诗。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湘江战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
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赤子情怀。“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穿越百年党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从灌阳新圩阻击战,到光华铺阻击战,再到觉山铺阻击战,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热血军魂,谱写军民一心、团结互助的“鱼水情”。在广西兴安县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年近百岁的瑶族老奶奶赵良英,是红军长征湘江
战役的见证者,更是红军墓的守陵人。她帮助红军磨米、烧开水,找吃的、借用的,对伤病员,她不仅帮熬草药治病,还一口一口地喂受伤红军。可以说,湘江战役彰显了党领导下的红军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军民情、鱼水情。翻开新时代的篇章,这种团结互助精神,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这段峥嵘岁月铭记心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一面旗、一盘棋、一股绳”的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2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敌我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自以为湘江围剿战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囚笼,英勇的红军将士却成功粉碎了敌人看似必胜的计划,成功渡江。红军将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3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5师死守阵地奋战3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34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兴安县革命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面对长眠于该地的烈士们,我每跟读一句入党誓词,脑海里就跳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装着人民却没装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是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是年过花甲的战“疫”先锋钟南山……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3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10月25日在公路局团委的织下,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整个展区共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
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我走了进去。和所有的纪念馆一样,这里面陈列的是一些红军当年曾经用过的物品和走过的路线。我麻木的看着那些路线,和枯燥的文字介绍,引不起一点感觉。跟随着人流,慢慢走到了一间介绍文物的展览厅。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时穿的衣服鞋子毫不愧疚的放在晶莹的玻璃柜里。那在我的记忆中只能是做床垫的棕,竟然就是当时的战士的主要御寒衣物;那一双双遮不住脚的草鞋,竟然带着战士们爬过了大雪山;那今天看来太过粗硬的皮带,竟然曾经被战士们作为充饥的食物。红军长征的故事曾经听说过无数回,可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实物的时候,眼泪突然不受控制的涌了上来。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为我们打下了今天的胜利。他们,短短的一生又是多么伟大的一生。七根火柴”“小红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只是,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明白也不理解“以前”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傻?展览馆内的老旧的步枪、电台,令年轻人想破头也想不通如何用它们去打仗,毕竟,和楼下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武器相比,它们太渺小了。为什么,曾经就有人无比相信它们,并且用它们赢得了胜利。
接下来的路程,我含着眼泪走了下来。我迷茫的目光扫过红军长征时走过的每一条路线,打过的每一场战役,经历的每一场苦难,牺牲的每一位同志,心中隐隐约约似乎能理解他们,又有些什么无法理解。说不上来,只觉得今天的我们,缺少的就是曾经的他们所拥有的。此时,我的心激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生长在一个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加强砺练,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比起革命先驱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发扬红军战士们的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通过参观,我清楚的认识到,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4
6月4日-5日,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团委组织青年干部赴兴安县、全州县学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题学习,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如下。
一、学史明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真理检验唯一标准。回顾湘江战役的历史,在湘江战役之前,我党受“左”倾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内正确的战略思想一再打压。没能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形势,没有能实事求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教条的照搬国外的经验,坚持“堡垒对堡垒,拳头对拳头,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策略,致使中央红军丧失了许多宝贵机会,遭受重大损失。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
二、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湘江战役中,面对危难险境,广大红军将士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发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突破湘江的艰巨任务。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面对装备和人数远胜于己的敌人,要突破号称天险的湘江防线是不可想象的。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是红军精神动力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所需要倡导和弘扬的正确价值观。
三、学史崇德,坚守忠信大德。古语有云:"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宁死不做敌人的俘虏,断肠铭志;红五团政委易荡平为不拖累战友,舍生取义。湘江鏖战,尽管红军损失惨重,饥困交加,但广大红军战士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面对疯狂的敌人,表现出了不畏强敌,敢于战斗,勇于突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连续奋战的革命精神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四、学史力行,坚持知行合一。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本次兴安、全州两日学习活动,正是学史力行的重要表现。在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所有学员穿上红军服,展开拓展集训。在界首渡口缅怀革命先烈,重走红军血战湘江之路,身临其境感受了红军湘江战役之艰辛。活动组织者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为学员们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正是对党史学习履职尽责的践行。特别是团委书记罗衡辉同志,连夜加班准备快板节目的素材,并利用高铁上两个小时时间完成了组织和排练,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畏艰难完成任务使命的红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员们学习和敬佩。
6月4日至5日,本人有幸赴广西兴安县、全州县参加了由共青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委员会组织的“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学习教育活动,在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委直属机关党委、委直属机关团委领导的率领下,瞻仰了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在兴安界首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在全州县参观了大坪渡口、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一路上我们齐声唱响红歌,集体诵读红色经典诗词,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个个英雄人物故事,回顾了当年共产党人在湘江战役中的壮烈情景。
通过这次活动,结合近期持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从内心深处切实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极大的提升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总书记这段生动形象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丧失理想信念的严重危害,突出强调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大意义。湘江战役充分证明了,我们这个党,是靠崇高的理想信念组织起来的,也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站在全州的湘江河畔,我脑海里思考着80年前红军在这里经历的生死存亡一战,面对着必死的决心去奉命阻击国民党追击的红军战士们,他们怀着的是怎样的信仰?这种信仰,一定不是一朝一夕产生在这些年轻的人脑海里的,将时间再往前推几十年,中华大地曾出现过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但是他们都失败了。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给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的人民带来触手可及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让中国人拥有信仰并为之守护,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也是为何会有那么多无产阶级战士愿意为了这个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原因!
回到今天的中国,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斗争日趋复杂,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这些都给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挑战和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重视党史学习,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青年人为了坚定信仰需要自觉完成的自我修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纷繁出现的时代,这样那样的诱惑不断的向我们“招手”,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越要经得住诱惑。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要始终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要扎实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5
换上红军装,大家以整齐的队形向着红军小道进发,重走长征路。2.5公里的小道上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主要场景,有瑞金告别、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每到一处大家都驻足认真了解当时事件的历史背景,体会当时战斗的激烈和红军付出的巨大牺牲。有党员感慨到“当年红军长征真是太不容易了,我才爬了一段山路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他们那时候缺吃少穿,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激烈的战斗,但是依然突破重重封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努力,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进入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家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个部分主题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红军长征中的遗物、图文资料,以及行军路线图等一一展示出来,让党员们身临其境的进行了一场身与心的洗礼。
通过此次活动,使党员们深刻地了解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对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大家纷纷表示要扎实学习党史,真情为民办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6
在这个初夏时节,我们机关团委组织我们赴广西全州县、兴安县实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重新回顾87年前红军长征中的那场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俗语至今还在桂北流传。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当时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在这次主题团日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在红军长征中担任总后卫的红五军团34师,浴血奋战保护主力部队转移,年仅29岁的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被捕后,断肠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这让我想起了70年前那些永远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可爱的人”;想起了1978年小岗村的那份“生死契约”,那句“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想起了在去年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在日记里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们的党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党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为了信仰抛洒热血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党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党骄傲,只有一个党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能更好。
历史贯穿矢志不渝的信念,现实砥砺一往无前的决心。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篇7
说实话,就在去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我的心情很活动,也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
离纪念馆还有十分钟路程左右的时候,车停下了,我们开始打着校旗徒步向纪念馆走去。朱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紧接着富丽堂皇的建筑也随之入眼。纪念馆的最中心是表铜色的主题雕塑,这痤造型雄奇特的雕塑就是“中心基点,胜利指针”,它从我国古代的日晷作为主题雕塑造型的基本元素,日晷内圆面凸雕红军长征会师的欢乐场面,整个造型象一个充满张力的圆环,围合天地之气,凝聚长征精神。
主题雕塑,简单又寓义深远,雄伟又独具特点,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独具匠心,充分表现了红军那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和界石铺在长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毛主席旧居内陈列的椅子、铜灯、电话机、坑桌等等,每一样都是因年代的久远而变得破旧,没有光泽,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一点也永远改变不了,那就是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着毛主席日夜操劳,兢兢业业为革命奉献,为人民奉献的精神。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的浮雕象栩栩如生,从他们饱经困苦的脸上呈现出沉年岁月里的沧桑战争,他们每一位都是救世主,都是巾帼英雄,都是中华人民的代表,他们的爱国精神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像金子般耀眼,闪射着光芒。
参观完这些代表着中华人民荣誉的建筑后,我静静的坐在红色记忆长廊,沉默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早已汹涌澎湃,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险阻的景象,心里下定决心: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心,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长征谣读后感6篇
★ 红军渡演讲稿7篇
★ 读长征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