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了解书籍对社会和人生的启示和影响,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思索,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1
在1847年2月11日的美国米兰出生了一个天才,他一生凭着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完成了20xx多项发明,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个人就是美国的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他说:“天才只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错,他自己说的这么一句话便反映了他那伟大而又平常的一生,同时也不断地激励着后人,他虽然是个耳聋患者,可他仍然用他毕生的时间为人类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我想,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勤奋激发出来、制造出来的。他―――爱迪生,天生缺陷和家庭贫困,可他还是成功了。我们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生活的人是否更应该拼搏向上呢?也许,有的人会受家庭、身体、金钱等的种种影响,但勤奋却永远是人们最终和最好的依靠。这个发明巨人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但所有心愿都指向一个目标―――发明,为人类造福,他直至1931年10月18日凌晨死于尿毒症,始终没有停止过他的工作。
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它点亮了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存活在我们心中。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2
我今天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才把《爱迪生的故事》这本书认认真真的看完了。
看完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知道了原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虽然以前在学校不好好学习,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是通过母亲的教导和自已努力,自己自学成才。由于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爱探索,爱研究。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也让我知道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可见他多么的伟大呀。
这本中也让我知道了他在这么多的发明当中遇到过无数个困难但都被他给克服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事情,在困难面前都要去动脑筋想问题,去怎样解决难题,相信只要好好努力一定不会被困难所打倒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要像爱迪生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3
大家应该知道爱迪生是谁吧?他是美国一个大发明家,小时候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一天爱迪生来到鸡场里,看见了一只鸡在孵蛋,很好奇,便从家里拿了几个鸡蛋,躲到一个地方自己孵了起来,孵了一天一夜。他妈妈来找他时,他还在孵蛋呢!
爱迪生在课堂上总喜欢问为什么,老师答不上来,便斥责他是低能儿,还把他撵出了学校。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
爱迪生好奇心强,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试一试。他的一生经历了6000多次发明失败,虽然遭受了很多波折却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坚定的投入到科学实验中。他为人类发明了xx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看了爱迪生的事迹,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象爱迪生那样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要学习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不妥协,不气馁。我又想到,我们要从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要多看多问多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要想方设法自己解决,要有一颗顽强的心!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4
如果在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里没有了电灯,在一个个静寂的夜晚,我们是多么的寂寞,别小看一盏小小的灯泡,它却能把一间宽敞的房子照得通明透亮,在灯光下我们可以看书写字,那是多带劲的一件事啊。
可是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电灯、电影的发明家是谁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那就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我今天怀着好奇心读完了在很久以前妈妈就给我买来的一本这么好的书《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顽强的去攻刻,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千万次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他克服重重困难,用一生的精力完成了电灯,电影,留声机和蓄电池等1000多项发明,成为受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发明家。
想想我们的以前,我学习不是很刻苦,总是觉得学习远远不如玩那么痛快。尤其是考完试后,考的不是很理想,我也就曾一度觉得自己的脑子是一般的,不是那种聪明的脑子,我就是再努力,再刻苦也是这样了,有了大人们说的那种自暴自弃。从我今天读了《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后,我渐渐的认识到我自己以前的想法太不负责了,我要是这样下去,我怎么对得起我的妈妈,怎么对得起她对我厚望,所以我要向爱迪生学习,记得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汗水是把愿望变成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干任何工作,不流汗水,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天才”了。
爱迪生关于“天才”与“汗水”的名言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顽强刻苦的学习,我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但是只要我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思考,用我自己的大脑去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好,就像我的妈妈经常给我说过的一句话:“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在自己的大脑里多问个为什么,多打几个问号,这样事情就好解决了。”虽然妈妈说的这句话没有那些名人说的那样有名,那样的精辟,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很管用的,难道不是吗?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5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真空。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进行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说道。
最后,爱迪生终于选择了竹子。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他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电灯。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6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师告诉我,爱迪生是伟大的科学家。这几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了《世界名人传》里的《发明家爱迪生》这篇文章。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肯动脑筋,完成了电灯、电影、留声机等100多项的发明,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爱迪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的。十二岁那年,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由于火车震动,实验用的白磷起火燃烧。车长气急了,狠狠的一个耳光,竟打聋了他的耳朵。但这意外和打击并没有使他放弃。他省吃俭用、刻苦钻研,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惊人的成功。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爱迪生那样努力学习,为人类造福。可是,与爱迪生相比,我真感到羞愧。平时,我一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放弃,并一直依赖我的爸爸妈妈,请他们帮我解决。一年前,我在学习骑自行车的时,不小心摔倒在田埂边,擦起了一点皮。我就开始打退堂鼓,不管妈妈怎样语重心长地劝我,我都无动于衷。甚至还找了一大堆的借口乱发脾气。最后,自行车也没有学成。现在想想,爱迪生小时侯条件那么艰苦,而他都能克服困难、顽强奋斗。而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我一定要好好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热爱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学习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让自己更充实,更成熟!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篇7
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不耻下问的习惯被人们认为他是低能儿,而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在我为大家讲一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趣事!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