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通过实践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记录,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向他人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公安局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公安局事迹篇1
自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身边涌现了众多奋斗在一线的“防疫拍档”他们是守望相助的亲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以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散发自己的力量!
“无疫情”父母的守望相助
他是石板派出所的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吴波;
她是石板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的工作人员——刘静;
他在卡点坚守疫情防控,她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他在通宵达旦的搜索数据,她在爬坡上坎防疫宣传......
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住石板却不能回,在此次疫情期间两人均有十多天没回家,家中的1岁小宝宝由父母照看。
夫妻二人为数不多的相逢便是在抗疫的第一线,穿着防护服,相互招手示意,便是彼此间最默契的问候。
“吴波,走!追视频去。”身为石板派出所刑侦组的辅警吴波主动请缨的加入到了工作强度最大的视频调查组,积极参与到视频追踪的工作中。从11月6日开始吴波在电脑前调取上百个现场监控机位,查阅监控视频时长达1000余小时。经常从早上9点追踪视频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有时候半夜追加任务,马上爬起来又开始继续干!无论你任何时候走进视频调查组的办公室,一定能看到因为长时间的追踪视频和熬夜,眼球皆是布满血丝的吴波。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正如吴波这个小家庭一样,有趣的是,他俩1岁的宝宝就取名为吴易擎,寓意“无疫情”。小宝贝虽不能和父母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也用另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递着正能量!
“医警小家”的携手逆行
他是高新区公安分局走马派出所民警吕志强,他的妻子丁玲是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作为医警之家,平日里,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医警”人员作为防疫主力军,他们日夜奋斗在防疫一线,他们携手逆行,舍小家为大家,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媳妇,我去隔离点了,你要注意防护,我们一起战斗!”
这是在接到要去值守隔离点的通知后,吕志强马上向妻子丁玲发去信息。随后立即带上换洗衣物赶到隔离点,到岗后他第一时间对隔离点岗位工作职责、隔离点设施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迅速投入到安保工作中。在隔离点的一个月以来,他冲锋在前,尽心尽力做好一线防控的“战斗员”。并在开展勤务期间,与现场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严格履行24小时管控措施,全力做好安保工作,以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忘我工作,筑牢隔离防控的安全屏障。
丁玲,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自本次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加入集中核酸采样团队的申请,也承担了区域核酸采集多项任务,白天她出现在核酸采样点,晚上又开始入户进行单独采样,完成一天的采样工作后常常被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想到同样在一线战斗的丈夫,丁玲无数次鼓励自己“加油!吕志强和你一起在战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因“疫”而战,为爱同行,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用忠诚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抗疫战场上的“双警夫妻兵”
易小波是曾家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的一名窗口民警,她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为群众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窗口相关业务。近期前来办证大厅办证的人少了很多,往常一天可以办理200多人次的户籍业务,现在现场办理人数下降到了两位数。
看到其他战友们都每日辛苦在一线岗位抗击疫情,易小波也想为曾家镇的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所领导商议后,决定抽出一半的窗口警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执勤。
早上9点,易小波一丝不苟地戴上了n95防护口罩,防护隔离面罩,橡胶手套,戴上单警装备,来到执勤点,立即和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忙碌的服务楼栋居民中去。
民警张强是易小波的爱人,就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打响“疫情歼灭战”以来这对警察夫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自坚守,各自努力。
“你好,我们是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的民警,请问是您拨打的报警电话吗?有什么可以帮您?”刚刚爬了七楼的民警张强戴着防护口罩微微喘着气,敲开了7楼住户的房门。没有安装电梯的老式住宅楼,只有爬上去才可以找到报警人。询问清楚警情,解决好群众诉求,再下楼,上警车,继续上路处理下一个110指令。
“你经常去高风险区执勤也要特别注意,回到单位要洗手消毒。”
“知道啦,还是这么啰嗦!”嘴上说着啰嗦,放下电话的易小波嘴角却露出一丝微笑,夫妻同心,互相为对方牵挂,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一个家庭、不一种职业、同一种奉献;
一场战疫、不一个阵地、同一种坚守;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档”,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起,和各行各业的大家一起,为守护这一域平安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公安局事迹篇2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个“排头兵”、“领头雁”,他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无声而有力的引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守初心、显担当,践行着入党誓词,引领队伍逆流而上,在抗疫战线上接力传递,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恪尽职守。
他就是现年__岁的湟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___。
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显担当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警情就是命令!”。随着疫情的蔓延,为竭力阻断传染源,接到上级关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后,他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立即召集大队领导和中队负责人召开了抗击疫情紧急动员部署会,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交通卡点设置、重点车辆检查、路面巡逻管控、信息报送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在设立疫情卡点的地方,他亲自勘察、果断部署执勤时间和执勤警力。随后几日,他毫不畏惧、身先士卒,第一个到达车流量较大的g6高速湟源出口处,指导现场民辅警指挥车辆有序停放并接受检查,要求民辅警都按照疫情防控“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工作要求,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辆车和乘驾人员。
尽职尽责,坚守阵地筑屏障
每天不管忙到多晚,不管有没有到饭点,他都要到各个卡点巡视一遍,用他的话说就是“既检查和了解了各卡点的工作情况,又可以对静态管控期间随意行驶的车辆进行劝返”,因此在各疫情防控点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搜集情况,嘘寒问暖,了解前一天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掌握工作状况,合理安排和部署卡点人员防控工作,在每个岗位上,他都会提醒“辛苦了,注意安全,做好自身防护”,像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句,这样的场景,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在管控开始的随后几天里,他就亲自带领民警劝返违反静态管控的各类车辆140余辆,对劝返置若罔闻的处罚26起,达到了静态管控阻断传染源的预期效果。
规定的动作,重复的嘱咐,成为了他每天战“疫”的必修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不亮就睁眼,半夜了还不能睡觉”。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他总是坚定的说“这点苦和累不算什么,在战“疫”的这条路上,就是需要我们昼夜坚守、奋不顾身,筑起一道道抗击疫情的屏障”。
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同志们劝他适当休息,他总是说“现在这个时候,把好防控疫情关口才更重要,只要把好这一关,才能不辜负这身警服,也才能休息好”。5月11日凌晨1时许,他接到指令“国道109线东峡路段大型车辆被困,需要疏导”。为了让疲惫了一天的战友们多休息,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只带了一名民警赶赴被困路段,冒着大雨进行疏导,等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2时30分了,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他赶紧换上干净的衣服合衣而卧,因为谁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突发情况需要处理。
无私奉献,坚强后盾勇向前
作为大队长,此次疫情爆发后,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疫情防控和家庭实际面前,他依然选择了工作。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他们夫妻就没见过面,要见面也只能是晚上抽空在微信视频里互相问好、互相鼓励,妻子每次见面都叮嘱他:“戴好口罩,注意防护,安心工作!”短短的几句话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家人的风雨同舟,爱心守望。正因为有这样的后盾,这么些天过去了,不管天气冷暖,他都勇于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___同志坚守阵地,无言付出,用实际行动彰显着“藏青蓝”的抗疫决心。他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主心骨、顶梁柱,在这个万家灯火又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他没有轰轰烈烈的的壮举,而是默默付出的点滴,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一方平安。
公安局事迹篇3
病毒来势汹汹,抗疫众志成城。在此轮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有这样一支抗疫队伍,他们年龄不一,经历不同,却因本次抗击疫情走到一起、全力以赴,日夜坚守在防疫执勤最前沿,与医护人员、下沉干部、社区街道、物业部门和志愿者并肩战斗,用金色盾牌筑起抗击疫情的“防火墙”,积极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就是来自市局8个部门及分县局的9名公安民辅警,他们分别是市局改革办民警刘长贵,出入境管理局民警郭磊,龙凤分局民警董艳淘,肇源县局民警王计、郭永超,法制支队辅警王琢,看护支队辅警张海松,杜蒙县局辅警冯旭和肇州县局辅警王思源。
华彩园,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名字。作为一个辖区拥有55栋居民楼、2459户、6830名居民及206户工商户的小区,疫情伊始,先后有3栋居民楼出现确诊患者,加之居民人数底数大、商铺林立、街道复杂,管控难度极大,疫情形势异常严峻。
8月29日凌晨,伴着晓月残星,公安抗疫工作组即入驻小区开展工作。在了解到小区的具体情况后,工作组理清思路,第一时间与市区下沉干部、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协调,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就辖区内部防范、核酸检测秩序、物资保供、特殊情况出入等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了原有抗疫工作效率,维护了小区的正常秩序,工作成效明显。
工作进入正轨后,为保持辖区绝对静默,工作组严格落实巡逻管控,组建了由公安民警牵头、下沉干部协助、志愿者全程参与的40人巡逻队伍,全天候开展辖区治安巡逻防范工作,严厉查处涉疫违法行为,先后查处店铺违规营业、居民遛狗等涉疫违法行为6起。同时,对小区进出人员严格管控,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流动,对极特殊情况进出小区人员严格查验社区证明、双码、核酸结果;同时,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先后完成购买急救药品、开门取钥匙、送婴幼儿用品等各项为民服务事项120余件,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在抗疫工作队中,有这样一位老同志格外显眼,他就是来自市局改革办的刘长贵。疫情发生伊始,家住华彩园小区,已年满59岁、还有10个月退休的他,毅然主动参战。抗疫工作艰苦,吃盒饭、住帐篷、天冷风寒,执勤时间长、强度大,让不少年轻的同志都感到体力透支、力不从心。但身为一名有着11年军龄、29年警龄的硬汉,刘长贵同志却坚持“退伍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的风骨,主动担当,积极联系各抗疫组织召开会议,带领同志们坚守在抗疫一线,坚持不懈,努力工作,用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用每次任务的完美完成诠释着军人的品质和公安的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穿上防护装;同甘苦,战疫情、就是保家乡。目前本次抗疫已经一个月了,虽然条件艰苦,但身处抗疫一线的公安人员,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大家始终意志坚定,积极乐观,互相扶持,以实际行动扛起了公安抗疫的责任使命!
公安局事迹篇4
抗震救灾当先锋 灾后重建写忠诚
—记ⅩⅩ县公安局ⅩⅩ派出所副所长ⅩⅩ
ⅩⅩ,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73年9月11日出生,1992年12月应征入伍,1995年3月参加工作,ⅩⅩ年 2月转为一名公安民警,一级警司警衔,现任ⅩⅩ县公安局ⅩⅩ派出所副所长。
ⅩⅩ同志在公安工作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政令、警令畅通。牢固树立了“忠诚、英勇、敬业、为民”理念。无论在交警大队、治安大队、ⅩⅩ派出所,他都勤奋努力、敬业爱民,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一身凛然正气,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出那份刚强与坚守,凝炼了以“心系群众,舍己救生,战斗到底”的抗震精神和“忠诚可靠、服务群众、竭诚奉献”的职业使命。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感动和赞誉。
快速反应 勇当先锋
ⅩⅩ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特大地震灾害袭来,当时作为ⅩⅩ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的ⅩⅩ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县局机关办公楼废墟中抢出50部对讲机和3辆警车,用于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紧接着,他在第一时间又奔向垮塌的山珍市场救援现场,竭尽全力解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快挖人啊!”ⅩⅩ疯狂地冲到山珍市场废墟前,很快挖出了一个男孩。“警察同志救我!”废墟左边一块预制板下,一名妇女眨动着眼睛。ⅩⅩ赶紧用肩膀顶起预制板,两手在砖石中抠出一条缝,成功救出了这名妇女。他
问被救妇女:“下面还有没有人?”只要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看见一根颤动的手指,他都拼了命地用木棍撬、用手刨、用肩扛、用背顶。在2 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就挖出了7名被困群众。
率先垂范 连续奋战
当天下午,他不顾家人的安危和家园的损毁,又赶到木鱼中学重灾现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他用手刨、用肩扛,千方百计搜救幸存学生。他还用水清理获救学生的鼻腔、口腔,为救援车辆开路,安慰遇难学生的父母……从下午到晚上,ⅩⅩ一刻也没有停过。
晚上11时。搜救工作仍在进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挖了出来。整晚,ⅩⅩ都在运送伤者、维持秩序。连续两天两夜的抢救,ⅩⅩ脚手都肿了,但是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直没有离开木鱼中学,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线。
这就是一名基层民警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抉择。他的选择,体现了一名普通民警在大灾大难前崇高的职业追求,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芒。
履职尽责 忠诚奉献
“”地震之后,作为极重灾区的ⅩⅩ县倍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重建项目多,人、财、物的日流量大,全县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维稳工作尤为繁重。ⅩⅩ所在的ⅩⅩ片区亦是如此,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大,工作条件差,作为副所长他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认真履行保重建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责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推动灾后重建、促进社会和谐、惠及人民群众上。
化解矛盾有方。在保障服务灾后重建中,他始终坚持以维护社会政
治稳定为首要任务,灵通信息,准确掌握情况,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为灾后重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全所共收集涉灾情报信息60余条,整理上报预警性情报信息3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闹事苗头130余起,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起。地震发生以来,ⅩⅩ片区没有发生未经预警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案件,没有发生因公安涉法问题引发的到省进京的非正常上访事件。
打击防控有力。他牢固树立“严厉打击就是创造灾后重建软环境”的理念,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为灾后重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全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余件,同比上升%;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0余人,同比上升%;抓获各类逃犯13人,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同时,大力推行社会治安大管控,他组织全所民警开展武装巡逻、设卡堵截和治安检查等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娱乐场所、旅馆业等重点管理,实行严防严管严控,起到了预防、震慑违法犯罪和压缩犯罪空间的实际效果,各类侵财类多发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辖区没有发生久侦未破、造成严重影响的恶性现行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安全监管到位。他以“畅通ⅩⅩ”、“平安ⅩⅩ”为目标,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为重点,深入开展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和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三项行动”,确保了辖区安全态势良好。全面整治消防违法行为和重大火灾隐患,全力抓好板房消防安全“四落实”工作,严防死守板房建设区和灾民集中安置点的消防安全。深入开展防范、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力做好民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了民爆物品“不流失、不炸响”,继续保持“零事故”。
服务群众热情。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在ⅩⅩ年“”特大洪灾中,奋不顾身跳进凶猛的洪水,救出5名遇险被困民工。他以“警民恳谈”、“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为契机,向群众介绍治安情况、防范措施,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在全面摸排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服务,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着力解决他们生活和具体困难。他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主动上门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服务,为其购买生活用品、打扫环境卫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近三年来,共举办警民恳谈12场次,开展送温暖活动16次,帮扶弱势群体20人次,这些举措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普遍好评。
灾后重建的近三年时间里,ⅩⅩ副所长与ⅩⅩ派出所民警一起,紧紧围绕“抓稳定,促重建,保民安”的公安工作思路和“一年基本安置,三年重建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重建目标,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热情服务受灾群众,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ⅩⅩ年、ⅩⅩ年、ⅩⅩ年连续三年被ⅩⅩ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
公安局事迹篇5
一个个爱的符号构筑起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构筑起和谐美好的社会。有这样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在默默地付出,传递着浓浓的爱。
敬业乐奉献争做好标兵
杨梅是这个家里的儿媳、妻子、妈妈,她2007年考入彝良县公安局,先后在治安大队、毛坪派出所、新场派出所等地工作。2011年,她被评为“优秀内勤”;2016年,她被评为“公安工作先进个人”。她的丈夫蒋仕禹在2016年、2021年两次被昭通市委表彰为“优秀禁毒先进个人”,2017年、2020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9年,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蒋仕禹被选派到鲁甸县水磨镇嵩屏村担任督导员。在驻村工作中,蒋仕禹舍小家顾大家,以村委会为家,走遍了嵩屏村所有村民小组,遍访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嵩屏村顺利脱贫出列。
婆媳似母女亲情传佳话
在新场派出所工作期间,杨梅和丈夫长期两地分居,关键时刻,婆婆“主动请缨”,承担起了照顾孙子的任务。婆婆的辛劳付出,杨梅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杨梅和丈夫结婚后就一直和公婆居住在一起,至今已有13年,婆媳之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与其说是婆媳,更像是母女,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一直被邻里传为佳话。2018年,杨梅调入昭通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年迈的公婆也跟随儿媳一起搬迁到昭阳区,一边帮杨梅做家务,一边照顾两个孙子。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大年初二,杨梅接到返回单位参加封闭执勤的通知,同时接到返岗通知的还有驻村扶贫的丈夫,面对两个年幼的儿子,夫妻俩虽有万般不舍,但一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仍然毫不犹豫地收拾起行囊,奔赴各自的岗位上。每次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婆婆都说:“孙子都很乖,我们都很好,你们就安安心心工作吧,家里不用你们操心。”其实,杨梅心里明白,带着两个孩子,每天料理琐碎的家务,怎么会不辛苦,更何况婆婆还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婆婆这么说,是不想让她和丈夫担心。
初心担使命小家传大爱
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杨梅和她的战友们又一次开始封闭隔离值守,丈夫蒋仕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孩子。孩子们想妈妈了,他就趁着送换洗衣物的时候带着孩子去探望,特殊时期的“探望”只能隔着厚厚的大铁门问候几句,孩子们泪眼汪汪地看着妈妈,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
每次孩子们打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呀,我们好想你啊!”“妈妈你早点回来,我们等你回家。”这些话揪着杨梅的心,泪水在眼眶打转,想着值守结束就可以回家陪伴孩子,她又充满了信心。
当我们在远方漂泊时,总会有一个地方永远等着我们回去;当我们受挫时,总会有一个地方永远给我们温暖;当我们在为工作奋斗时,总会有一个地方支持我们前行,这个地方就是家,家里有相亲相爱的家人,有世界上最纯粹、无私的爱。
公安局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