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感悟和评价,读后感是读者对书籍中人物形象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1
“我担心,我害怕,仅仅是因为不可能实现,才使这个占有欲对你如此有诱惑力”。
——《少年维特之烦恼》
自己都没有想过,为什么整本书读下来,仅仅记住这样一句话,还是被我即兴的抄在桌边的草稿纸上。可以看出,当时是用心的,因为看得出来凌乱的草稿纸上,那句话被抄的很工整。现在想来,整本书都还了快一个月了,可是这句话却越加在脑海中清明透亮起来。
细细数来,身边有多少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譬如爱情,譬如理想,譬如一些业已失去的,不再会回来的东西。但仿佛人们愈加愿意在其间投入,渴望拥有哪怕仅仅一瞬。所谓放弃的永恒,仅仅就是满足自己的占有欲么?
绿蒂真的迷住了维特么?真得让维特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宁愿背弃现实生活,去做一些疯狂的举动,来试图得到么?甚至在最终无法获得之时,一定要靠一死来了却自己的生命——或者这就是爱情?
在维特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正是为什么小说自问世之日起,风靡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反过来说,维特的幻想,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是我们年轻过的证据。谁人年轻不曾爱幻想呢?少年便是王子,少女便是公主。想要的终能得到,爱情总是美的甜蜜的。
年维特又不在是无知儿童,他们开始接受社会所强迫给他们的角色,特征,命运,以及一切规则。无论他们愿意与否,来自社会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礼法已然到来。维特知道自己喜欢绿蒂,可是他更清楚,与他的喜欢相比,阿尔伯特的婚约更具有至高的约束力。我们不妨把这个婚约扩展为一些其他的,包括父母的偏见,包括周围人的看法??反正一切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因素都可以用之比拟。
可是维特们明知如此,却有不甘心如此。他们尝试改变,尝试去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尝试着不按世俗理念生活,尝试着随性而为。可是这一切的努力并不能扭转整个业已形成的环境,他频频出入绿蒂家中做客依然引起周边人们的非议,引起人们的流言——倒是没有人理解他的行为,理解他是出于所谓的爱而如此的??绿蒂对于他,永远是一个不可能的童话而已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能,才使其在维特心中愈发显得光芒万丈,神圣无比。他在给好友威廉的信中,反复感伤矛盾的提及自己的情感。而作者借着威廉的口说出了这句让维特们醒悟的话语“我担心,我害怕,仅仅是因为不可能实现,才使这个占有欲对你如此有诱惑力”。
为此,我们不妨假想一下维特们得到了他们心中的绿蒂会如何?也许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给了一个最合适的注脚:少年维利图对已是少妇的玛莲娜倾慕不已,但无论是年龄还是社会角色都不允许他们之间发生恋情。这种不可能的现实,使得青春期的维利图性幻想的方式来获得发泄。值得说明的是,在维利图心中,性是比爱更高一个层次的事物,如电影展示的那样,维利图一度把长时间盯着玛莲娜当作一种奢求。因此,性幻想是一种冲破一切禁锢的发泄的象征。当然,倘若影片到此为止,仅仅是一部少年思春片而已。接下来导演巧妙的用战争这样一个环境帮助维利图实现了这个幻想:玛莲娜迫于生计,在出卖自己的肉体,而维利图恰恰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一下得到之前幻想的一切。接下来的故事不是爱情,而是维利图恢复理智,玛莲娜不再是他心中的女神,他自己的一切荒谬行为也终究结束,不再偷窥她,不再为了关于她的一个玩笑和同伴大打出手,不再偷窃她的内衣,不再有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影片的结尾,与其说是出于爱慕,不如说是回望自己成长的路径中的感念,只是出于一份善良的本心,希望她幸福而已。
其实少年维特们心中,总有那样一个心中的女神绿蒂,使自己愿意为之生,为之死。只是也恰是这样一位绿蒂,当终有一天让维特们明白她只是众多女子中的一个,不再自欺欺人的说她是不可缺少的唯一,不再轻言爱她爱的要疯掉的时候,则维特终将成长理智:其实爱情,远没有那么多天长地久,没有那么多情比金坚。有的只是那些试图占有而不得,或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的一个华丽谎言而已。
成熟或者死掉,是小说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少年维特都要面临的抉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2
耳鸣头晕时看的,没太看清维特都干了啥。和绿蒂通奸了?我怎么没看到。顶多也就结尾时抱了一下吧。无所谓了,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后来想想维特这个少年还是很可爱的。虽然偏执感性,但是对情感不加掩饰的表达也能让我们看到他“人性”的闪光点。那个年代(18世纪)本身就是个人主义萌芽的阶段,太多的年轻人被固化的社会观念压制,得不到情感的宣泄。加上古希腊文学浪漫主义情怀的感染,却来越多的民族本性被激发出来。
歌德和卢梭一样,都不厌其烦的表达着对大自然的倾慕。《少年维特》文中大段的景色描写和维特的心情形成一种相互映照式的表达,恋爱时环境是初春的万物复苏,被抛弃时环境是狂风暴雨外加泥石流。这种象征性的文学表达在现在看来比较过时,但对于德国文学萌芽的18世纪,也只有大文豪能这样写,也只有去哪儿兜里都揣着一本荷马诗集的人才能写出。
其实对于这本名著的好,我也说不出太多。一个是因为看的不仔细,再一个只读了一遍品不出味儿。但是里面关于18世纪历史的小细节让我很感兴趣,最具代表的就是“华尔兹”这种舞蹈形式。我印象中大上海百乐门里面民国上流青年好像跳的主要就是“华尔兹”,80年代各地流行的交谊舞也是“华尔兹”。但是没想到这种时尚的.舞蹈方式,其实起源于德国农民的即兴舞蹈。而18世纪上流社会流行的是中世纪的那种“对舞”。
上图是伊丽莎白一世和他男朋友的对舞,这种舞蹈形式流行了数百年,可以数对男女同时进行,经常会交换舞伴但身体接触较少。步伐笨拙缓慢,手势固定有套路。一个上层女孩子要学会这种标准舞蹈要花费很长很长时间。
所以当“华尔兹”这种搂着腰快速转圈圈的舞蹈传入宫廷时,那些老古板都吓傻了。他们觉得太下流了,步伐一点不成体统。但是年轻人却非常喜欢这种奔放的舞步,渐渐地这种新舞蹈替代“对舞”就成了上流社会的标配。尤其是我们一想到19世纪哈布斯堡的宫廷舞会,就会想到一对对盛装旋转的王子和公主,而不再是像照镜子一样的“对舞”。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后的第一感受。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青年维特爱上了姑娘绿蒂,可没想到绿蒂早已订婚,这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之后,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最终,处处碰壁的维特绝望透了,在奥西思的悲歌中,用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
主人公维特所处的社会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官场的保守腐败、市民的庸俗屈从、贵族的势利傲慢……维特那么纯真朴实的一个少年,却遭遇种种不公,最后只能愤而自杀。我为维特的命运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替他惋惜。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宝贵的生命,更是失去了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种越挫越勇,永不言弃的品格。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再觅一处适合的工作,再寻一个值得爱的人,而不是为了一段风一般的爱情,而葬送了自己生命。
还记得名人张海迪吗?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海迪15岁时便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是鸟语花香。我们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要勇敢面对,不言放弃。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爱迪生在发明灯泡中,寻找可以作灯丝的材料,实验失败了2300多次,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材料……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其实,死亡解决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
维特倾注了所有的希冀,却只能用孤独绝望来结束一场本就虚无缥缈的爱情。虽然作者最后让维特走向了死亡,但他所做的,是让一个虚幻的角色代替我们去释放痛苦,而不是让我们步入后尘。我们的确需要逃脱,但我们需要逃脱的是烦恼而不是生命。当我们慢慢长大,那些所谓的烦恼,多年之后就会如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坍塌成灰,随风溃散在时光的角落。他告诉我们,生命,不要轻言放弃!莫亏待自己的韶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也要百折不挠,永不言弃。只有这样,我的生命才有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4
初次阅读这种书信体的小说(得益于我家才女晓静姐姐的推荐)。起初还以为自己是不是读错书了,确认不是之后就怀着好奇的心理读了下去。
由于各国的习俗不同,所以作品的风格迥异。那我就入乡随俗吧,把自己当作了威廉去倾听维特的烦恼,仿佛觉得维特是我的老朋友,一个观念并不怎么一致但仍愿意聆听并且想去忠言相劝的老朋友。我并不认为他错了,只是行为稍为极端。可能我并没有体验过维特对绿蒂那种超然的爱,又或者我本不是维特,理智超乎于情感,所以我可以坦然对待,但是内心却也波澜,也渴望像他一样去不顾一切甚至生命去爱一个人,并且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爱,我肯定会牢牢的抓住,不会拘于礼俗。可能是自己长大了,也经历的感情之事,为目睹了周边的情爱,现实仿佛告诉我,世上很少会有这样超乎一切的爱情,起码我身边没有,所以我并不奢求,就把维特当做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羡慕并惋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共同经历事情的相互了解,维特对绿蒂的爱越发的不可自拔,他曾试着抽身,离开绿蒂的身边,随后出现的b小姐也曾和他相谈甚欢。如果没有出现在那次宴席上,如果b小姐对他的态度没有因为落后的观念制约而冷漠,那么b小姐可能是可以拯救维特的人。可是没有如果,维特更加心灰意冷了,更想念绿蒂的一切,对他那么友善,他们有着共同的话语,且不会因外界的因素而去贬低他排斥他。除却她有未婚夫,维特甚至感觉绿蒂是爱他的,我也感觉到了。可是最后依旧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绿蒂是善良的,也并不会去怪绿蒂没有阻止事件的发生,身为别人的妻子,这种约束不同于当时其他的一些观念,就算在当今社会,绿蒂的做法或许也是正确的。看着维特爱的无法自已,却又万分痛苦的模样,本来想劝解维特,你爱的可能是绿蒂代表的这一类人,或许有一个像绿蒂一样的女孩在等着与你相遇。转念一想,那是一个那样的时代,绿蒂这样的女孩恐怕就是万里挑一了。
维特的悲剧,那个时代的悲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5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一个人只有在又回到时原地时,才会痛心地承认自己的是真的迷路了.我辛辛苦苦地在生的原野上奔走,我以为我走的很远,我以为不久我将抵达,然而现实却把我摔回了原地.风从四面吹来,我却不知该往那哪儿走.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深深地爱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得到时的人而无法自拔,这实在是人世间莫大的悲哀,值得人们同情.不幸的是,维特又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而又极其偏激的人,一旦爱上一个人便把整个世界给忘记了.他的心智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灭.在他预感又确认这份爱永远要这样痛苦下去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他平静地选择了死亡.我惊讶世间竟有些强烈地爱.爱一个人竟可以达到如些是程度.但可怜的维特,是多么值得我们同情啊!
一个人可能在爱时变得才智超人,也可能变成世上最笨的人.
补充:《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是书信体小说,作者为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小说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为了爱情而自杀的悲剧故事. 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挫折,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维特为捍卫自己的爱而殉情,虽然他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很不可理解的,但在我看来却又是一个必然,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对爱情执着追求,对爱情抱有幻想与希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正因为对爱情所持有的幻想与希望太过于完美了,所以一旦爱情失去了,自己曾抱有的幻想与希望也在瞬间破灭,对维特而言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因此,最后维特用最极端的方式——死亡为自己的爱作了诠释!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爱! 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是我们应该赞扬的,但是却不应该是我们模仿的.在主人公的个人内心中,他认为除去爱情便一无所有,而我们是不应该有这种感观的.因为在爱情之外,还有亲情相伴,友情相随,所以我们并非一无所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6
提起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我想没有人不会对他肃然起敬吧!这个一生追求自由、力争反抗、崇尚自然的人也曾经经受过感情的折磨——他喜欢上了他的'朋友的妻子,也正是由此,他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且,仅仅用了4个星期。
本小说是以书信的格式写的,着实是一大亮点,也是我所意想不到的。里面有许多值得人深思的东西,那我就一一品尝吧!
“……我们只好面对现实,就像一个旅行者不得不翻越一座大山那样;倘若没有这座大山,道路自然短得多也好走得多;既然这座大山就挡在前面,那就只好翻越了!”
生活中是有许多座大山,但是,就因为它们挡住了去路,就放手离开吗?路总是要走的,只是看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可以迈过那一步。有时其实就只差那一步,可是有些人坚持不下来,决定不继续翻越,可是,那样的话,会走到你最终的美好的结局吗?
困难固然是可以困住许多人,但是,困难亦可以帮助许多人,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猛。
所以,朋友,面对现实吧,因为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一切美好的结局老天都是可以给你的,只是看你在追求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改变。
那么,如果现在面前有一座大山,你会怎样选择?是翻越它?还是逃避它?思想只在一线之间,可是,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7
“……我们只好面对现实,就像一个旅行者不得不翻越一座大山那样;倘若没有这座大山,道路自然短得多也好走得多;既然这座大山就挡在前面,那就只好翻越了!”
生活中是有许多座大山,但是,就因为它们挡住了去路,就放手离开吗?路总是要走的,只是看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可以迈过那一步。有时其实就只差那一步,可是有些人坚持不下来,决定不继续翻越,可是,那样的话,会走到你最终的美好的'结局吗?
困难固然是可以困住许多人,但是,困难亦可以帮助许多人,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猛。
所以,朋友,面对现实吧,因为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一切美好的结局老天都是可以给你的,只是看你在追求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改变。
那么,如果现在面前有一座大山,你会怎样选择?是翻越它?还是逃避它?思想只在一线之间,可是,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