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事迹是展示个人魅力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有效地展示事迹材料的内容,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勋章人物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勋章人物事迹篇1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应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我,还是研究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一个人能够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当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齐,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职责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强军思想哺育下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建功时代的自信自觉,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杜富国同志在参与文山边境扫雷作业中,始终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是“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应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勋章人物事迹篇2
钱七虎出生于1937年10月,在母亲逃难途中出生,因家中排行老七,取名“七虎”。在抗日战争的枪炮声中,钱七虎度过了穷苦的童年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完成中学学业,这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矢志报党报国的种子。
1954年,钱七虎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作为上海中学的毕业生,钱七虎原本被选派到苏联读书。而就在这一年,我国急需军事人才,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要在中学招收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读军校?钱七虎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回忆:“我这个乡下的穷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党的培养,唯有献身党的事业,方能报答党的恩情。”
1954年8月,钱七虎高兴地迈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的大门,成为哈军工组建后招收的第三期学生。2019年,钱七虎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重点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孩子,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谈及捐献的初衷,钱七虎说:“我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他们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将会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我深深感到,是真心爱党让我有了执着前行的激情和动力,是忠心信党让我有了坚定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铁心跟党走让我有了砥砺奋进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钱七虎院士说,“作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在我有生之年,我将始终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继续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为国家铸就钢铁强盾,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勋章人物事迹篇3
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场“轰”的一声巨响传来,一枚手榴弹突然爆炸,是您,您下意识地为战友遮挡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您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您先后被授予一等功一次、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您获这些荣誉是实至名归,我们向您致敬!
当我在电视上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发布的时候,我看到了您,我听到了您充满坚毅品质和凸显无限忠诚、无悔奉献的铿锵的声音。后来又看到了关于您和我们贵州另一位绝壁凿渠的“时代楷模”黄大发相会的情景报道,看到您在电视屏幕上每次敬的催人泪下的“军礼”,看到了关于武汉防疫感人报道中您的妹妹护士杜富佳的美丽倩影和关于英雄家庭的叙述,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担当——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明白了什么是勇敢坚强——失明了依然心中有光亮,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家风——是您的父亲培育出了你们兄弟妹妹自强上进和忠诚奉献,为人“民”“富”、国“家”(佳)“强”而不懈努力;我明白了什么是最美价值——在执行扫雷任务时,在危险面前简单而有力的六个字“你退后,让我来”,蕴含了勇于担当、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给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做出了最勇敢、最坚定、最无私、最敬业、最忠诚的榜样、先锋和示范。这些都是我多次想给您或您的英雄之家写信的原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任何行业任何工种的干部群众都应该向您学习,为了祖国和人民,任务来了我们不能推辞,要主动请缨、迎难而上,要像您那样发扬和传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大无畏精神,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即使有危险我们也要勇敢地冲锋,付出了牺牲也要矢志不渝;要像您这位“戍边尖兵”和“扫雷能手”那样,为了胜任工作我们要加强学习,锻炼过硬的本领;要像您那样不断接受考验、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战胜自己、不断散发光彩,加强团结合作、爱护同志、舍己为人,在生活中严格律己、孝老爱亲、诚信待人、立德树人、传承文明;要记住您说的话,“军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向冲锋的方向” ,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精神、长征精神;跟您一样,在新长征路上追梦圆梦的我们,要做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时代需要、集体需要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做“领头雁”“排头兵”“千里马”“急先锋”和实干家。
富国同志,您是心态始终向阳而生的“90后”英雄,您的事迹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军礼”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形象我们铭记于心,您的精神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共和国脊梁气质我们铭记于心;您是爱国敬业的标杆,您是英勇无畏的模范,您是勇于担当的先锋,您是身残志坚的榜样,您是乐观坚强的代表,您是值得敬礼的军人!我们知道,您现在有“排雷英雄战士”和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双重身份。您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还是生活的强者!您为播音而认真准备、认真工作、执著专注、无怨无悔,挺开心、挺知足、挺自豪的党员初心、军人本色和阳光形象依然在谱写着美丽动人的时代篇章。在此,祝愿您永葆军人的精气神和魅力青春风貌,继续坚强、继续奉献、继续示范、继续战斗下去!
今天正值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护士节,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向您写这封信,向您致敬,向您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国您这样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国所有戍边站岗的官兵致敬,向全国所有参加救灾救援行动的各行业人士致敬,向全国所有医护人员致敬,向全国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爱心、有付出、有闯劲的人致敬,向为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民族的振兴和兴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民的幸福平安和健康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此致——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祝英雄长寿!
勋章人物事迹篇4
张富清对于奉献选择了高调,对于功名选择了低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彰显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锤炼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让人们敬佩的,不仅是因为他有着赫赫战功,以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劲头;更是因为他面对荣誉选择的“深藏”,以及不为利益所扰继续前进的境界。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争先创优、甘愿奉献的浓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他从来不向组织要求什么。因为采访时他说,与已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的功劳与他们相比不算什么,可他还活着,还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经很知足了。在张富清老人眼中,他谦虚说自己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周围的优秀共产党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眼中,他的先进事迹令我们敬佩,我们不仅要努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也要争当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成为榜样。
功名源于担当和奋斗,“深藏”更显初心之炽烈。正如张富清的日记中所写“勋章箱底压,子女犹未白。整天一脸笑,只知是老兵。”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没什么特别,所以,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从来都不会给组织添麻烦。“功名”记录其担当之勇毅、奋斗之艰辛,“深藏”更凸显其精神之伟大、境界之高远。
敢担当冲锋在前,践初心一以贯之。“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行胜于言,张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行动,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的初心。不因为战场上的烽火四起而选择丝毫退缩,不因为工作条件的艰苦而挑肥拣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冲锋陷阵中,在砥砺奋斗中,在勇毅笃行中,不断擦拭初心,不断锤炼党性,树起了精神标杆。
回归本色最动人。深藏功与名60载,不仅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简退职时,首先动员自己妻子离职;在大儿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机会是,却让其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都应该向张富清精袖学习,学习他中诚干党、失志奉献的政治品格,不畏艰险、勇干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勋章人物事迹篇5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平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平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定信念,而这一点与“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勋章人物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