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抽空写一写事迹材料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字句精准,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好人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1
人物简介:唐强,男,中共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2
林淑新,女,汉族,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1955年,1973年在南风日化工作,1980年被评为市先进生产者,1985年被评为市先进个人,现担任锦峪社区博林支部书记。
每天都会有带着红袖标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博林小区内,她就是林淑新,为了加强社区平安建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随时可见,她主动参加在小区组建的义务巡逻队伍中,看见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总是热心的帮助。
博林小区内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上班族,有的家长礼拜休息的时候需要加班,但是家里的孩子却没有人看管,林淑新知道了以后,主动帮着看管孩子,大家都亲切的叫她林妈妈。
林淑新还是"爱心零距离服务队"的志愿者,无论是谁家有什么困难、或是邻里之间发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她总是去热心的帮助。在林淑新的眼中居民的小事都是大事。
社区内有几户动迁户还没有动迁搬走,因为其中一家有肢体残疾的病人,走路不是很方便,所以砌个小墙方便走路的时候能有东西扶着,可是另一户却觉得他们是因为要动迁所以想多占地方,导致两家人有了矛盾,而且吵的很厉害,因此居民找到了社区想让社区帮忙解决。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一起来到了居民的家中,通过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的劝说,俩家人决定各让一步,看到他们的家里过的很困难,林淑新就把自己家里他们能用的东西送到居民的手中,还积极的组织小区内的居民对他们进行捐助,而且时不时的去他们俩家对他们进行劝导,经过她的长时间努力,俩家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其中一家表示会经常帮助另一家。
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时,她又成了小区流动投票点的工作人员,认真核查选民资格,发放选票,并监督投票。选举结束后,她搬桌搬椅,热心帮忙,她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小区更美好,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
这样的小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在于殿亭大爷的眼中居民的事情都是大事,每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办。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3
第52期“重庆好人榜”新鲜出炉,潼南区寿桥镇染房村市民学校专职驻校志愿者刘硕榜上有名,获评助人为乐“重庆好人”。
刘硕,女,1992年8月出生,中国第十七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黑龙江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潼南区寿桥镇染房村市民学校专职驻校志愿者。她主动奔赴西部,登上三尺讲台,用知识托起青春梦想;她助人为乐,爱洒山城,用奉献点亮精彩人生。她让“潼心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潼南镇村市民学校生根发芽,先后举办了98场“关爱型”、“辅导型”、“互动型”活动,募集了62名“成长导师”,开启了“梦想课堂”远程教学模式,用“互联网+”带动青年创业,用“生活课堂”帮助留守妇女提升技能,用“温暖行动”让孤寡老人享受幸福生活,累计受益达12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800余小时。她先后荣获重庆市2015年社区教育管理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重庆市第二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学业组一等奖、2016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级等殊荣。
据介绍,自重庆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开展52期评选,共推出1000余名“重庆好人”,其中有100余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展示了“重庆好人”风采。
好人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坚持“润物细无声”的日行一善,聚沙成塔,筑起了道德精神的高楼,为引领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4
在西园小区的院子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身体单薄,精神矍铄,手拿一个小铲子不停的清除着墙上的"牛皮癣",他就是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刘开俊同志。刘开俊同志年纪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家庭条件也并不宽裕,可自从他来到西园小区以后,就自觉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维护着小区的墙面和花园卫生,从不计较报酬,义务为居民群众服务。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刘伯"
刘伯年轻时是__区牛鼻滩乡小__村支部会计,为农村建设贡献了三十年青春后,落户西园社区,自打搬到西园小区居住,党组织关系转到西园社区党总支那一天起,刘伯就自愿来到社区报名担任楼栋长,为居民群众服务。几年来,他兢兢业业的为社区和居民工作,无偿为居民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发放宣传资料、发放"除四害"药物等。他积极的为居民邻里之间调处矛盾,协助社区维护一方平安。
近年来,小区里"牛皮癣"泛滥,楼道里、楼梯扶手上、电杆柱上,铺天盖地、屡禁不绝,这些小广告多是用不干胶制成的,社区刚刚组织人员清除,一晚上一过就又出现了,每逢上级领导来社区检查工作或是卫生检查,社区同志更是苦不堪言。刘伯看到这样的情况,主动承担起了清除乱贴乱画和花园杂草的工作,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拿起小铲子默默无闻的干了起来,而且还拒绝社区给他的报酬,他只是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没什么"。正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言语和他无私的行为感动了西园社区的其他党员,刘开俊同志被推选为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
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刘伯身为党支部书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做好笔记,而且组织本支部党员同志参加学习,他所在的第一支部下岗党员较多,其中又有一部分同志由于失业后没有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因此对学习存有抵触、麻木思想,参学积极性不高,刘伯硬是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他们克服困难、参加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在的支部没有一名同志无故不参加先教活动,而且参学的同志都非常认真的学习了规定的篇幅。
2014年的二月,当春节的脚步慢慢临近的时候,人们都忙着打年货,沉浸在节日前的一片喜庆当中,谁又会知道,一场百年一遇的冰灾,悄然来临了,冰雪覆盖了我们的家园,小区的道路上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很多居民出门都摔倒了,有的甚至跌断了手和脚,刘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背起铲子、撬棍,毅然走上了街头、面对着刺骨的寒风,挥动着柔弱的肩膀,一锹一锹地铲着坚冰,雪花落在头上变成了汗水,汗水流下来变成了冰,他顾不得年老体衰,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附近的居民看不过去了,一个、两个…自发聚集起来,形成了一支抗灾队伍,路开出来了,肆虐的北风终于在他们面前低了头。而他却默默无声地回到了他的小屋。
正是有刘伯这样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社区居民,在近年"创文"期间,五百多名党员、青年志愿者参加了社区义务服务活动,为我市的"创文"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一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5
丁晓东,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李家村村医。1992年3月,34岁的丁晓东辞去公职到江北乡李家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年来,经丁晓东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的行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赞誉和好评。2022年3月吉林市出现疫情后,丁晓东第一时间向李家村书记梁树东申请当抗疫志愿者。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接送上级下派的抗疫工作人员。2021年11月,获评吉林省首届“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22年3月,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做出《关于开展向丁晓东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丁晓东同志学习。
勇毅前行 面对疫情冲锋在前
2022年3月4日吉林市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拉开了序幕,丁晓东刚把江北卫生院的护士送到核酸检测点,马上就换上防护服,站在寒风中维持秩序。“大家不要拥挤,排好队,保持安全距离!”他的声音一遍遍在学校的操场上飘荡。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脚冻木了,手冻肿了,汗水却浸湿了后背。忙完了检测点的工作,他顾不上休息,又开车拉着检测人员走家串户为不能行走的村民进行核酸检测。等到把工作人员送回乡医院,再回到自己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女儿见到他们的第一句就是:“爸爸妈妈你们可算回来了,我都饿死了!”
一天晚上,女儿突然对他说:“爸爸,我也想当志愿者!”“为什么啊?”面对只有13岁的女儿他问道,“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个生活中的强者,我要加入共青团!”“你不怕被感染吗?”“你都不怕,我怕什么?”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他内心无限幸福,他知道女儿成熟了长大了。“好吧,我跟村里申请一下,看看行不行?”3月10日第5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了,在寒冷的操场上,一个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的小女孩的童声,格外清脆。“请大家不要拥挤,排好队,保持安全距离!”“有吉祥码的在这里登记,没有吉祥码的拿身份证到那里登记。”在这个核酸检测点,我们看到了一家三口最美丽的抗疫志愿者!我们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一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3月12日刚刚忙完第七轮全员核酸检测,丁晓冬就接到乡里通知,棋盘村龙凤苑急需支援!这几天龙凤苑成了重灾区,确诊病例成倍增长,整个小区全部封控,而检测工作只能是挨家挨户进行。要求去支援的是乡卫生院的护士和扫码员,并没有李家村乡医的事,但当听到乡医院的护士心脏病犯了不能前去支援的时候,丁晓东同志就和爱人商量,我们一起去支援吧,爱人二话不说,“快走吧!”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时的龙凤苑最容易被传染,每个人都可能是传染源!他们来到棋盘龙凤苑,接受了任务,从一个单元的低层开始,一层层挨家挨户敲门、登记、扫码、采样、消杀,汗水湿透了内衣,爬到高层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难以挪动。最后还是靠坚强的意志和神圣的信念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丁晓东同志每天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接送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哪里工作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脏活、累活、危险的活,他都是抢着干。消杀医疗废物,主动给隔离人员采样,主动给大家买矿泉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治病救人 守护乡村群众健康
2022年3月28日下午,丁晓东同志刚刚忙完检测工作回到诊所,就见有人敲门,“丁大夫,丁大夫,快出来看看,这是怎么了?”听到呼叫,丁晓东同志马上跑了出去,看到车里躺着一个患者,只见患者面色青白,满头大汗,双手捂着胸口,痛苦至极。丁晓东同志诊脉后,告诉患者家属,“应该是心梗,千万不要动患者,我马上给他静脉用药!”当药液流入患者的血管后,丁医生告诉患者家属,举着吊瓶,立即开车去上级医院!半个小时后患者到了吉化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梗”,要立即手术!支架手术成功了,患者捡回了一条命。如果不是丁医生诊断及时,处理得当,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那后果难以想象。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6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通过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7
李树芳,男,1983年3月生,中共党员,茂名市高州市宝光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21年来,李树芳一直奋战在灭火抢险救援第一线,他多次参加带训比武,曾先后三次代表广东参加粤港澳消防运动会,获得两次冠军、一次季军,李树芳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嘉奖15次,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训练标兵”“广东好人”等称号。
行动快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
加入消防救援队伍21年来,李树芳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援5000余起,疏散抢救被困人员800余人。他常说:“我们行动快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每次抢险救援行动,他都在与时间赛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12年槽罐车泄露火灾,2015年威龙化工厂火灾,2016年“妮妲”超强台风,2017年茂石化乙烯厂橡胶仓库火灾,2018年“贝碧嘉”“山竹”超强台风,2021年“3·15”茂名市高新区茂名石化化工分部闪爆灾害等重大事故现场,李树芳冲锋在前,挺身而出,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其事迹被《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多家权威媒体转播刊载。
“消防铁人”是这样炼成的
李树芳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将自己锻造为“消防铁人”,先后3次代表广东省消防总队参加粤港澳消防体育运动会,2次斩获5000米长跑冠军,并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在第34届粤港澳消防运动会上,脚部肌腱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他仍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为广东消防救援队伍赢得了荣誉,被称为“广东消防第一跑”。面对“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他先后取得了舟艇驾驶、水域岸际救援技术、高空绳索救援技术等多个资格证书,成为灭火救援的行家里手。从历史悠久的公馆中队,到“尖刀队伍”特勤站,再到标兵单位宝光站,他总是冲在“最前线”,当好“急先锋”,协助单位8年获评全省消防基层建设标兵站,站获得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铁军教头”带出“李树芳党员突击队”
李树芳深知“传帮带”是岗位能力得以衔接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他手把手将“新兵蛋子”李祥祥打造成“4次参加粤港澳消防运动会5000米跑项目比赛获得2金1银1铜并打破项目赛事纪录”的新一代“广东消防跑男”。入职21年,他从未以“兵龄长”而摆架子、耍特权,始终以“父母心、兄长情”关心和帮助他人。在他的影响下,2021年支队成立“李树芳党员突击队”,先后涌现出“二等功臣”肖发亮、“南粤消防忠诚卫士”刘海沐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增多,李树芳慢慢从冲锋陷阵的“运动员”转变为退居幕后的“教练员”,在他的带领下,支队2015年至2021年在全省消防各类比武竞赛取得佳绩,尤其在2018年全省基础体能比武中,他带领集训队员勇亮利剑、乘风破浪,斩获全省消防团体总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被称赞为“铁军教头”,多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工匠消防员”。
21载赴汤蹈火,21载精益求精,21载言传身教。李树芳凭着对消防救援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用无悔的青春、无私的奉献,为广东消防事业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用忠诚和热血书写了精彩的消防华章!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篇8
季从云是长白向阳小学一名普通教师,1999年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从教12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倍受学生家长称赞。
孝心撑起家的天空。
(一)精心护理 无怨无悔
2014年季老师结婚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丈夫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腿脚不灵便,奶奶常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他们这对孙子和孙媳妇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季老师的肩上。
(二)久病的床前定有孝媳
为了丰富奶奶的晚年生活,季老师和丈夫省吃俭用为老人买了一辆轮椅。经常推着奶奶出去散心。
(三)孝敬父母不忘本
季老师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她勤劳、朴实,凡事她都要尽善尽美的去做。她不仅善待公婆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也疼爱有加。为了弥补自己所做的不足,孩子刚刚一生日时,他就到父母家的地里忙着春耕秋收。以便减轻年岁已高的父母的负担。
八年来季从云老师就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小家和学校这个大家努力奉献着。像一支蜡烛,照亮着老人暗淡的心境,燃起小家庭的希望。在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夸她做得好,周围的年轻人们更是佩服她的孝道,生活中她时时处处都低调做人,谦虚做事,她的真诚、朴实、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