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读后感不仅是对故事的回顾,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撰写读后感不仅是对故事的总结,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罗曼罗兰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篇1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国名作家:托尔斯泰。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所以,我们要崇拜他!赞可他!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把三位名人刻画得非常出色,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等三位名人的灵魂仿佛融入了书中。我是学钢琴的,自然对贝多芬很熟悉,我就讲我读贝多芬传的体会吧。
贝多芬是人类音乐史上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人。他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非常爱酗酒,他的母亲是女仆。他的一生是穷困的,常为生活而发愁。他耳朵聋了,却坚持创作。他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但他心里有一种不屈的力,时刻与命运抗争。是这种条件和因素造就了他。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贝多芬生活在现代会怎样?首先,他是一个极具音乐天才的人。他的家庭不会那样贫穷,他的父母不会强迫他学习,他的一生不会为生计发愁,反之,他也不会疯狂地创作、练习,他内心对社会的怨恨和内心不屈不挠的抗争情绪,也会随之消亡。现代社会不像以前了,贵族与平民森严的等级区分早已腐朽,自然不存在公侯伯子男,他的女友也不会放弃他而嫁给一个所谓的伯爵,他会成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他的作品,也只不过是风靡一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掩埋。他不再是人类音乐史上伟大的人。
同一个人,不同的时代,竟会有如此差别。为什么那个动荡的年代造就了贝多芬呢?显然是那个独特的年代磨练了他的性格,使之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而如今我们早已衣食无忧,不可能像贝多芬那样努力,但我们不能纵情享乐,要时刻提醒自己必须怀着艰苦奋斗的努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我们不能空怀着这种精神,必须付之于实践之中去运用,这样才不会枉费一腔热血而无处努力。我们要把精神变为实践的动力,找准目标,为达成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篇3
我闲时常看《名人传》。看得多了,就觉得那些名人也不咋的,有的小时候还不如我呢!还有的更是“孺子不可教”。可是,长大后,差别咋就那么大呢?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专门有人逼着他画鸡蛋,而我呢?好不容易有兴趣画张画,却被老妈一把逮住,直逼着我去做作业。
结果,人家达·芬奇画啥像啥,而我呢?画匹马怎么看都像只骆驼。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支中国考察队去美国考察美国初级的情况,回来后写了一篇考察报告,大意是这样的:美国的初级已经病入膏肓,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1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扳手指头。上课毫无纪律,有的翘着二郎腿,有的在教室里逛来逛去。
20年后中国的经济水平一定会超过这个经济大国。同一年里,美国也派了一支考察队来中国,也写了一篇考察报告:中国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最认真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估计20年后,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可是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却培养出了几十位著名科学家,一百多位知识型的富翁,而中国呢?却瘳若晨星。差别咋就那么大呢?贝多芬小时候,他父亲玩命似地逼着他练琴,完不成目标就不能睡觉,还要棍棒伺候。我也有琴,不过,人家玩的是钢琴,我玩的是口琴。甭管啥琴,反正都是琴。可是我一不注意,妈妈就把我的口琴拿去送给了别人家的小孩。后来,人家贝多芬闭上眼睛都会作曲,而我呢,闭上眼睛只会作梦。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中国的学生就发现不了。
你想啊,中国的学生不都坐在教室里做作业,啃书本吗?苹果掉下来砸谁去?不过那牛顿也挺幸运的,被苹果一砸就砸出个万有引力来,如果他当时是坐在一棵椰子树下的话,那么砸出来的恐怕是脑振荡了。你知道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一个爱因斯坦吗?就算中国能出100个爱因斯坦,那么有50个就被一开始的初等给干掉了,还有50个被接下来的学校给一锅端了。所以,中国出不了一个爱因斯坦。家长和老师们,你们看了我的文章,先别急着摇头,先想想我说得有理不?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篇4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感触很深。《名人传》中有3位伟人,他们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和生命做抗争。
第一位,他是贝多芬,对音乐有火一样的热情,一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从童年生活开始,他的一生是坎坷多难的,因为他后天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舞台上释放自己的热情。成年后,他脱颖而出,风华正茂。从这时开始,属于他的厄运悄悄来临……1976年,他的听力出现问题,起初,他非常失望,性格发生了变化,他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人们能在他的音乐中听到一种绝望,听到他内心深处可怕的力量,暴躁的脾气。他继续遭遇着悲剧式的苦难。渐渐的,他变得欢乐起来,即使病情加重,他依然快乐,依然享受自己的音乐。
在他听力出现问题到耳朵失聪的时间,一个个作品慢慢出炉,而这些作品才是他这一生中最棒的作品。
第二位,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受艺术的熏陶,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也受到了别人的折磨,而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天主教教皇的羁绊中度过,但他不甘于表现宗教艺术,用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个人的理想,尊严。
第三位就是托尔斯泰,他是俄国的伟大作家,他创作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更加突出了他的性格。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也正是他的特色。
罗曼·罗兰想要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做斗争,不能轻易屈服于命运,要有坚强的.意志,总有一天我们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篇5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来看,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滑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
——题记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真实的内心世界的一部传记,读完这本的书,就像是体验了他们生前的生活。
罗曼·罗兰通过文字,把三位伟人精神上和肉体上所受的折磨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正是这些折磨,才使他们的生命更加伟大丰满。
贝多芬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他生性乐观,执著,即使身处逆境,他也在追求欢乐。他有艰辛的生活历程,但他在厄运面前从不屈服,而是“扼住生命的喉咙”。正是这种精神不断激励他,他才创造出让世人铭记的音乐。
米开朗基罗,对于他的任何一处描写都近乎黑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痛苦,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对于他的作品,他一定融人了不一般的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详细地分析了他的作品,以他的才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精神与文学交织的世界。托尔斯泰相信“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这些伟人都生话在无数磨难与挫折中,但正是他们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并且靠自己的奋斗,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才创造了这传奇的一生,我们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吗?
只有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超越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罗曼罗兰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