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的读后感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在消化内容,更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灵感和启发,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东坡肉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东坡肉的读后感6篇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这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弟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娼妓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2

读完《苏东坡传》,我对苏东坡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他的一生——自然而然。

苏东坡的一生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057年中进士,1080年谪居黄州,1094年被贬惠州,1097年南迁海南儋州。子瞻遭贬,如美玉入泥。黄州湫隘,惠州山高,儋州地僻。以常人眼光看来,这些地方怎能安得下大才?而苏东坡则不然。他在黄州开垦为农,曰“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在惠州饱啖荔枝,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哪怕在穷山恶水的儋州,他都有食生蚝之兴。处境不堪,他就顺其自然,寻找其中的美好,而不因处境艰难而忧烦。

苏东坡濒死的时候,钱世雄叫他想来生,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他一生自然而然,只做真实的自己。

曾经认为苏东坡乐观,读完此传,愚以为“乐观”不如“自然”形容得贴切。乐观,是把不美好的事物看得美好;而自然,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心所欲,不为外物所扰。倘若失掉了那份自然,他恐怕写不下“此事古难全”,道不出“鸿飞那复计东西”。失去了自然,他便不是我们所喜爱,所津津乐道的苏东坡了。

无论身在何时何地,“自然”永远是一个人最真挚,最不可舍弃的秉性,自然使人安详,满足,并且永远拥有生活的兴味。人本是自然的子女,自然而然,本就是人骨子里的.天性。赤子之心永远让人羡慕,不就是因为其自然、本真吗?

我们每日行色匆匆地奔走着,工作着,学习着,很多时候繁多的任务占据了我们整个生活。我们可曾停下手中的活计,思考生活的真谛呢?不知不觉间,我们变得烦躁,焦灼,怨天尤人。这时不妨停下工作,给自己一段时间,做想做的事情,做真实的自己吧。纵然生活一地鸡毛,也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每当听大人们唱起这首诗,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心里浮现出的不是像李白一样的放荡不羁,也不是像唐伯虎那样的悲伤心痛,而是一个一心想着百姓的诗人。

我认为,看待一个人,并不只能看他的成就有多大,名声有多好,还要看一个人的品质。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身,诗文词书画,在才俊辈出的.宋朝中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出的进取、旷达和正直,使他千年不朽,一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的星空中。

我还记得《苏东坡传》中,有一次苏东坡与他弟弟的谈话,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苏东坡从不刻意追求名利去讨好某人,在他眼中,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田间的一个小乞丐,他都一视同仁,哪怕是他的政敌王安石,在他眼中也是一个好人,不过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救国罢了。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说的那样,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没错,苏东坡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他的名字,他的诗作还留给人们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中包括正直和仁慈。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给鲁迅的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相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苏轼。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世间再无苏东坡。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4

记得当时看到赤壁赋左边的苏东坡画像时,还满脸失望的对小小说:“怎么这么丑呢,拜读他文章和诗歌的时候总幻想着应该是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眉宇间透露出的豪气逼人,应是一个炯炯有神的美男子,可现在看来不过是个糟老头。”

实话说来,我也并未见过苏轼的长相也更不愿相信那画像是他真实的长相,因为自从看过《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对诗歌便有了喜爱,借阅时也最爱东坡的诗,总是灵气逼人,东坡式的独特神韵和气概贯穿始终,是他人仿不来也写不来的。且不说豪放词,怕是悼念诗也写得比谁都痴情,看得我流过泪,心里念叨:若此生能遇到像东坡这般的好男人,可是三辈子福气,赶紧嫁了。他的人格魅力不论几经岁月流转也始终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

看《苏东坡突围》余秋雨写东坡被贬的那段史实心中直替他喊冤,整件事从头到尾无不只有莫名其妙可以形容。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虽不值得与此事相提并论,但那种被推到风尖浪口,周围的所有人不论是家长老师甚至是朝夕相处的同学都冷语相加,冤不知何处申、理不知何处出的心酸和苦楚我是感受过的.,被打入谷底无助挣扎的感觉我是晓得的。更何况是一代文豪,受尽了追捧和喜爱,拥有无数“挚友”,甚至当朝皇帝都为自己的忠实读者,这种得天独厚,这种殊荣无不直引他登上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也就是这个时刻他狠狠地摔了跟头。那得多疼啊!仿佛从百丈高的悬崖失足跌落,竟可笑的捡回了一条小命,弄得一身湿,半身不遂,仰天长叹,叹自己苦命不幸,天不惜怜眷顾,又何用?

而他站起来了!这就是我们所崇爱的苏轼,苏东坡,苏大文豪,他就是有这般不倒的意志和挺着疼痛依旧迈开大步走自己的路的能耐,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来的。你看他失足后都做了什么?他没有怨天,痛斥那些小人伪君子,而是在寂寞中反省过去,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看清了那些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无情抛弃他的客面之友面具下的真实面孔,明白了人世间的冷暖原也不过如此;他拿起了锄头,自己耕种,抛弃锦衣玉食的过去,自给自足;他发现一切都不算太糟,河岸边原是一片“桃林”;他不恨将他拽至谷底的他所挚爱的诗词,而是更加疾笔,留下了不朽诗篇!

他在自己的人生的波谷另起一条抛物线从而达到了另一个顶峰。许多伟人都声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言东坡乃是站在小人肩膀上的巨人,用小人的小,成就了自己精神的大,突出了邪恶、低贱、粗暴的重围,成就了自己不朽的人!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5

凉风吹透扉页,萤火婉转指尖,手中的书本微微泛黄,苍劲的字氤氲着墨香。我走进历史深处,猛抬头,却看到了你。

你生活在一个承平日久,危机四伏的时代,求变图新的呼声与努力不断高涨,又不断被无法更改的制度弊端所扼杀,你怀揣着“奋厉有当世志”的儒家思想,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胸襟坦荡,正气凛然,不向任何权势低头。你想成为这昏昏之世的昭昭之雷,惊醒昏聩的统治者,救活苦难的国与家。然而,事与愿违,你却在这纷繁错乱的局面中碰得头破血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得意时,你是誉满京城的新科进士,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你是柏台肃森的狱中重囚,是啖芋饮水的南荒流人。然而“成固欣然,败亦可喜。”你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四任知州泽生民,战饥荒,驱疾疫,急民之所急,雷厉风行,政绩卓著。尽管已经年过半百,尽管已在政坛之中饱经风霜,但你对于国家和民众的挚爱始终没有淡漠,你所淡漠的`只是个人的荣辱得失,所厌倦的也只是无休无止的恩怨争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境恬淡的你,将一切得失荣辱、升沉起伏视若浮云。你能在艰难困苦之中豪气不坠,亦能在富贵名利之中坚定自我。迫害和打击没有消磨你,致君尧舜,匡世济时的政治热情,亦没有斫伤你批判现实,敢为天下先的勇锐之气。

我想像你一般,做奋发向上的少年,养浩然之气,携凌云之志,赴星河之约,上九天揽月;做志存高洁的少年,以蕙草为心,兰叶为质,胸怀皎月,不媚于世俗,不谗言富贵;绽放光华,为泱泱之中华再添流光溢彩。

历史的烟云淹没不了你的音容,更无法抹去你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与风骨。

人生不如意又如何?前途渺茫又如何?“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纵使人生多风雨,却越千难万阻,破阴霾迷雾,不畏浮云遮眼,翱翔天地间,万古流芳。

东坡肉的读后感篇6

看完王水照老师的这本《苏轼传》,感慨良多。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我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是最喜爱的一位,此次翻开这本传记,自然主要是因为对传主的爱戴,当然和优秀的文笔也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屋内,我从朋友的书袋内掏出这本书,赫然三个隽秀的字映入眼帘:苏轼传。朴素而清新淡雅的封面,良好的印刷,最重要的着者深厚的`功力均深得我心,加上传主是我最喜欢的一代文豪,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睹为快。可以说书没有让我失望,我是一个队文字相当敏感的人,文字的质量会大大影响我对一书的爱恶,而此书于文字之流畅优美来说绝对是上乘之作,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娓娓道出东坡传奇的一生,跟随着着者的脚步,我仿佛进入了那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川蜀大地,看到了稳健自信的明允公,乐善好施的程夫人,还有可爱的苏轼苏辙兄弟……我渴望看到的情节书中几乎没有遗漏,苏轼考进士、任徐州、杭州知州,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写下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一篇篇流芳百世万古不朽的美文,一页页通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的丹青墨宝……书中既有对人物生平流畅而传奇的叙述,精彩动人,跌宕起伏,又有对东坡诗文书画的专业性评论,高见迭出,云霞满纸,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十分解渴。换句话说,这是一部能让外行看够热闹,让内行看够门道的大书好传。

东坡肉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海的童话的读后感6篇

木偶的森林的读后感6篇

读了绿山墙的安妮的书的读后感推荐6篇

枪的故事的读后感精选6篇

冰心的梦的读后感优秀6篇

巴金的《电》的读后感精选6篇

书的故事的读后感模板6篇

沉默的大多数的读后感最新6篇

骆驼的祥子的读后感500字6篇

冰心的诗的读后感6篇

东坡肉的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