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伯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读后感是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相关的著作的,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在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是需要记录书籍内容以及自己读书后感受的,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香伯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香伯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1

在《第一炉香》中,张爱玲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能看到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人公为何在那样的环境下最后做出那样的决定,走出那样的路为何是必然的。环境描写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节当时的气氛,因此加以体现出人物眼前的画面和情感,让读者的脑海留了更深刻的印象,而更加确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带给环境的起伏和变化。人物生活在环境中,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是人物主观心理的投射。

首先,环境描写是意象的表现。薇龙眼中豪宅的环境描写是‘荒烟,滑稽’,墙上的鸡油黄在当时社会是一种明艳的,高贵的,带有世俗感的颜色。院子里的‘英国玫瑰’和‘杜鹃花’是中西合拼,却又不伦不类。梁府外春天的杜鹃花‘轰轰烈烈’是代表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却和‘皇陵’一种奢华的,埋葬生命的地方恰不吻合。由此可见,环境描写是象征着某种具体的事物或情感。

环境描写是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这样作者何读者就可以达成共识。薇龙把住宅比喻成‘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可见薇龙对房子的第一印象是带有诡异和古怪。这个所谓的‘家’,在薇龙看来像是个‘摩登的电影院’,因此创造了一种很陌生的氛围。从开端的环境描写,读者可以直接投入并推测出薇龙对梁府的不认同,己厌恶感。这样可以看出梁太太作风夸张,也可以看出梁太太和英国人交往较多,所以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人物内在精神的反映。

环境描写是人物情感的委托。当情节发展到和梁太太和司徒协回到梁府以后,薇龙眼前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情感而变化。在这里薇龙列出了许多花草树木的品种。‘漫山醉醺醺的树木。生长繁殖太快了,都有些杀气腾腾,吹进来的恶风也有些微微的腥味’。当时的薇龙收了气,眼前的画面明显更为暗淡和沉闷。种种植物放在一起,感觉是杂乱不振,浑身不自在的。从此可见,人物的情感起伏决定环境。当人物感觉沉默凄凉,周围的环境在人物眼里也会看似暗淡无光。

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下我们就做个详细的解读,‘头上是紫黢黢,天尽头是紫黢黢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蓝磁双耳小花瓶;一卷一卷的葱绿对金丝戒;玻璃纸袋。。。’薇龙之所以重复了‘紫黢黢’这个形容词,为了强调人物完全彻底粉碎的念头。她本来是在个热闹的,喜庆的唐人圣地,所以环境的气氛和内心世界有产生了对比。薇龙眼前看到的密密层层的杂物,看似不起眼但却是生活无法缺乏的的杂物。在这种情况下,主人拥有的只有无比的凄凉,环境描写体现出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情。所以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对人物的影像也从此更加深刻的影响。

在《第一炉香》中,环境描写绝对不只是为了营造氛围或设置背景场景或为了刻画人物所处的环境元素。张爱玲的语言有强烈的内趋性,常常围绕着揭示人物的内省世界。而环境描写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体现一种语言上的美感及成熟度。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2

因为上学期学习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假期的时候一个人去书店购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说来惭愧,在读到她的文章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只来源于微博鸡汤和她的一些人生经历,而且我一直也以为她的文风是属于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爱情故事,这次读了以后,才对她的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我读的第一篇文章是《第一炉香》,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却蕴含了许多的内涵。故事讲的是一个来香港上学的上海女学生薇龙,希望她在香港的姑妈能够资助自己的学费,前去拜访她,最后却沉沦于声色犬马的糜烂的生活。

在故事的开始,作者就已经做下了处处伏笔。张爱玲描写薇龙的姑妈的大住宅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这个住宅就像一个鬼气森森的无底洞,彻底的把薇龙控制住,让她再也无法逃脱。但是这不禁就让人思考,薇龙作为一个女学生,应该是有一定的自制力的,为何她的结局会是如此?张爱玲为这个问题在文章中穿插了许许多多的描写,都证明了薇龙自身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生。

无论是她还在求人时,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而且“和其他的女孩子爱时髦,在竹布杉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杉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还是她在梁太太家住下后,发现房间里面的厨橱里面挂满了衣服,金碧辉煌时,还是“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这些,都已经描写出了薇龙的虚荣。

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的结局会是什么,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件件试完衣服后,她低声道:“这跟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

后来的她,认识乔琪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要留在这个让她留恋的世界,嫁给乔琪是必然的选择。她爱的不是乔琪,爱的是乔琪背后的糜烂世界;而乔琪不爱薇龙,她们之间只存在着利用与欺骗,骗的自己都当真了。

你的爱人是你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爱上怎样的人,也注定了会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配不配得上,没有谁无辜谁正确,茫茫人海里,在一起是命运早已埋下的伏笔。

在故事的结尾,薇龙阴历三十夜那天,和乔琪两个人单独到湾仔去看热闹。在知道未来毫无希望的结局下,葛薇和乔琪像两个平常的夫妻与摊贩老板讨价还价,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快乐。乔琪对薇龙说:“你也用不着我来编谎给你听,你自己会哄自己。”薇龙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那样的快乐里带着悲凉,带着一种畏缩和虚伪。

看透了又能怎么样呢?看透了,出不去。我们的生活又何不是如此?现在的年轻青年谈的所谓恋爱,和一群群的爱慕虚荣出卖自己的自尊的女大学生,到底是时代变了,人变浮躁了,还是当时的那个时代,压根就没有结束呢?

精神世界的空虚,必定需要物质填满。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出不来任何的真正的文学大家了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大脑已经被物质染得乌黑了。都说时代在进步,人类却退化了。大把大把的人不愿意接受复杂的信息,全民时代的到来,也许就是阶级固化的开始。以后的时代,只会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了。”

可笑的是,还有多少人沉迷于读鸡汤,小确幸和平凡呢?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3

午后,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等我将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现在依然影响着无数的人。读完后,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炉香》讲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为求学香港,不得不求助于姑母。却被其姑母 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读完这本书,我其实为葛薇龙感到悲哀。她生错了时代,本是一个积极进取单纯的,有个性,有目标,向往美好生活的女大学生,却因为在姑妈家不停地受社会物质金钱诱惑的熏陶,慢慢沉沦于其中了。当她第一次踏入姑妈家时,就被那豪华的景象震惊了;当她打开房间衣橱,看见满目琳琅的衣服时便迫不及待的比试比试……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完全就无招架之力,所以她陶醉于其中了。当她在姑妈家居住了三个月后,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来她还能克制自己,但是在姑妈有意无意的提醒中,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最初的追求被面前的诱惑击个粉碎。逐渐沉迷于靡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玉镯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她嫁给乔琪,也许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钱,想逃离姑妈,可终有一天薇龙会变得憔悴以致无法再交际于这肮脏又满是金钱的圈子里。可此刻薇龙已顾不得自己的未来的,不能像,也不敢想,想起了就满是无边的恐惧。最后沦为那个社会的奴隶。

本书另外一个女主角梁太太,其实我很厌恶她,同时又很同情她,年轻时为了钱嫁给了个年过半百的富豪,以为丈夫会很快离世,却事与愿违,待丈夫逝世时,她的美貌也已不在,却想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因为内心的空虚,她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并不惜拿薇龙做诱饵,还想从中赚一笔,这样的人是可恨却又是可悲的。

薇龙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善良单纯的她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金钱面前低头?她不仅反映了个人面对物质金钱诱惑时只能投降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她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普遍的一个现象,本来都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闯出自己的天地,但是女性的虚荣心和爱美的心态让她们慢慢在金钱面前妥协,沉迷在纸醉金迷的奢靡的社会,在有机会回去时不舍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性中那纯真的一面慢慢失去,让最后残存的希望破灭,明知乔琪并不爱她却依然和他结婚,图的就是不想失去那样的生活罢了……而梁太太呢,在我眼中,这样的人是可恨的,为什么要把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大学生变成像她那样的不堪呢?自己年轻时做错的事为何要再一次付诸于别人身上?难道她不觉得这样很残忍吗?

在《第一炉香》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寂寞的,不停的寻找其他东西满足自己空虚的内心。生活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是悲哀的。有人说薇龙与乔琪的爱情的悲哀是因为张爱玲本身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所以写不出那美好的结局,但是,我觉得不如说是被那骄奢淫逸的社会所害,如果不是社会太黑暗,怎会有那么多人甘愿沉沦?当我们渐渐迷失了本心,又会有谁记得自己的初衷?当一切都为金钱所迷惑,爱情又算得了什么?

张爱玲的书渗透一种淡淡的悲哀,她的文字安静却残忍。读完《第一炉香》,我的内心各种纠结,为书中的人,更为沦为那个时代奴隶的悲哀的人们。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4

汤哲声先生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爱情小说最深刻的是张爱玲,这个判断是大块人心的。《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处女作,此作一发表,张爱玲便名声大噪。这部小说发表在《紫罗兰》杂志,这是鸳鸯蝴蝶派办的文学刊物,鸳鸯蝴蝶派是通俗文学的一个流派,是专写言情小说的。从《第一炉香》这部小说的情节看,它就是一部言情小说,写了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花花公子的爱情故事。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流派的带头大哥周瘦鹃看了这部小说拍案叫绝。这说明张爱玲写小说一开始就是走言情路线的。然而张爱玲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她的言情小说中根本没有真诚的`爱情,有的只是男人对女人的利用和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她的言情小说由于加进了她的人生苦痛,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剧,因此使得她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义,小说中剩下的只有对爱情的悲凉,对人生的悲凉。

小说中微龙的悲剧是在原始生存欲望和原始情欲的双重压力下必然要发生的悲剧。这使我想起了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也是一部言情小说,书中写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其中韦翰和莉迪亚的爱情与微龙的爱情故事颇有点类似。韦翰这个男人特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是浪荡公子,寻欢作乐,挥霍钱财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对女性的追求主要出于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钱财,满足其贪欲;二是为了获取性感,满足其原始情欲。韦翰并不爱莉迪亚,但若有这样一个细皮白肉的女人一路陪陪他,他当然不会错过机会。莉迪亚对穿“红制服”的军官具有无可抗拒的情爱力量,她对于人生的最高要求定位于对情欲的满足,在她的情感里也就不可能发生对真诚爱情的追求。于是,她嫁给了韦翰,得到的只是一个四处寻欢作乐的丈夫和毫无幸福可言的婚姻牢笼。我们可以发现韦翰和莉迪亚是欲望冲动的结合。奥斯丁通过写这对爱情,衬托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真爱的美好,讥讽了无爱的婚姻。

张爱玲是个在感情上受过伤的女性,她对真爱已经死了心。因此她不会去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这样的真爱故事,从这部作品的描写重心来看,这是一个女人堕落的故事。正应了那句话,女人变坏就有钱。这是个女人变坏就有钱的故事。自从《第一炉香》出炉后,文学界就一直褒贬难定。很多读者对这个因为贪图享乐,自甘堕落,逐渐变坏的女人的故事难以接受,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它的位置。比较在张爱玲之前问世的《日出》,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写女人变坏的故事,《日出》带有倾向性,陈白露在那个灯红酒绿中挣扎,她的身体在堕落,可她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完全堕落,她对美好的人性是向往的,她最后自杀是一种抗议,是对自己堕落的痛悔,是对可怕命运的抗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对造成陈白露堕落的外部世界是决绝的态度。可是张爱玲的这部小说只是在慨叹人性的不堪一击。她对葛微龙是同情的,葛微龙的尴尬人生说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是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特别是在香港这个物欲纵流的世界里,挥霍人生太过容易,你很难保持不被诱惑。

故事开始,葛薇龙,一个出身在没落大家庭的上海女学生,因为上海传说要有战事便和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难。可哪知香港这个花花世界,根本上就是为富人准备的,飞涨的物价,使她们家中的积蓄一天比一天减少,于是在接到上海时局已缓的消息后,父亲做了回上海的决定。但薇龙却不想因为这个而耽误自己念书,打算留在香港完成学业,可是一个人留在香港定该怎么生存呢?我们看到张爱玲给她的女主人公设置了一个重大生存难题,就是因为拖欠学费,她面临着失学的重压,对知识很渴望的她,怎么能甘心呢。为钱所困,这是微龙这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女学生必须克服的最大难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背着父母跑到香港山头华贵的梁家大宅里来请求帮助,这里住着她的姑母。她来找姑母,动机很明确,就是想借点钱以便继续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她的姑母是个被视为玷辱葛家门风的有罪的女人。早年与薇龙父亲闹翻,是因为在微龙的父母眼里,她的姑母身上有着可鄙的人性恶,当年她不顾家庭反对,为了弄到一笔钱,而甘心情愿地给一个行将就墓的男人做了姨太太,丢尽了葛家的颜面。找这样的姑母借钱是与父母作对,就是向人性恶低头。

小说中有一句话颇有韵味,梁太太见微龙对乔琪动了真情,就说:你怎么就动了真情呢。这话好像是张爱玲说给自己听的。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5

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当做诱饵来吸引男人,葛薇龙渐渐沉迷在纸醉金迷中。后来被花花公子乔琪乔吸引,为了继续过声色犬马的上流社会生活,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费尽心机嫁给了乔琪乔,最终沦为姑母梁太太和乔琪乔敛财的工具。结局不言而喻,当薇龙失去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乔琪乔无情地抛弃。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6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炉香》,我被这个战前香港的故事迷住了,我不住地想象,如果葛薇龙当初能勇敢地离开香港,结局又会是怎样。可一切已尘埃落定,葛薇龙的结局早已写好,泪水已经启程。我自我安慰道,“幸好这只是一个故事……”

葛薇龙的故事是个悲剧,尽管作者没有具体叙述她后来的境况,但一句“葛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已暗示得很清楚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对她,我是既同情又不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葛薇龙原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为了能在香港继续她的学业,迫不得已向她的姑妈―一个富商的遗孀,也是一个交际花―求助。原本她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业而在姑妈家住下了,还想着能“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她姑妈―梁太太岂会做赔本的生意,让她出席各种场合,训练她如何在男人之间周旋。三个月后,葛薇龙就完全沉溺在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众人追捧的生活。在发现自己已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时,葛薇龙想到的是结婚嫁人,找个如意郎君,嫁入豪门,以此逃离梁太太的手掌心。她错误地将希望,幸福寄托在一个情场浪子身上,盲目地坠入爱河,泥足深陷,甚至同流合污,“忙着帮乔琪弄钱,替梁太太弄人”。她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

追本溯源,葛薇龙的悲剧,源于她的思想太过狭隘,嫁人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她深知“即使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孩子能有适当的出路”,所以她就觉得“自然还是结婚的好”。我认为,虽然念书不一定能让你找到好工作,但不念好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出路吗?念书能让你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开阔你的眼界,能让你结识到许多良师益友,从能人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而没有学习只能干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混个日子罢了,一生也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去了。“没有特殊技能”?那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边学习边工作,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啊,“天道酬勤”,机会总是会有的。有几个成功人士是有“特殊技能”的,不都是与困难问题死磕才成功的吗?“女人”?女人也要靠自己,要奋斗啊,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会找到更优秀的另一半,才会成为男人的伴侣,而不是附属品。女人要学会独立,才能捉住幸福的尾巴,毕竟容貌总会老去,而智慧,始终熠熠生。如果葛薇龙能沉下心来,多多思量,放远些眼光,看得远一点,继续深造学业,未必寻不到一条出路。可她太懦弱了,妄自菲薄,将自己的一生幸福与希望全寄托在一个轻浮的男人的身上,其人生价值观的偏差注定了她的悲惨下场。人生有无限种可能,人应该自信自尊自爱。

或许,葛薇龙也想过这些,也想过靠自己,她还曾两次想过离开香港,会上海去,可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她“爱上了这样的生活”,爱上了一个不值得爱的男人―乔琪。她喜欢这样舒适颓靡淫逸的'生活,她可不愿嫁到穷人家里去,所以宁愿选择赌一把,嫁给乔琪,期望有一天乔琪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活出“新的一个样”来。美酒华服,女人的惊羡与男人的追捧让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找到了存在感和她自以为的人生价值。她享受被爱,她需要爱。她的惰性与无限膨胀的虚荣导致了她的堕落,沉沦。如果,葛薇龙舍得,舍得这虚幻的一切,立下吃苦的决心,戒掉好逸恶劳的习性,一切就会不一样了。幸福需要靠自己创造,岂有坐享其成的美事?即使有,那也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走就走……

葛薇龙,这个可爱可悲可怜的傻女孩,她那份执着的爱打动了我,我们。她是个至情至圣的人,爱得深沉,其勇气让人钦佩。即使乔琪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她仍愿意等他,为他做任何事,一句“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不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爱的宣言堪称惊天地,泣鬼神。试问,有谁能像葛薇龙那样无私地,不求回报地,无怨无悔地去爱一个人,去为一个人付出,至死不渝地守候,即使明明知道最后可能只会徒劳无功,一场空?看着葛薇龙,我才品味到这一句话背后是有多伤感,多心酸。然而,她却潇洒地很,爱就爱了,爱到极致,全心全意。反观乔琪,梁太太一干人等,是彻头彻尾的自私鬼,计较着自己的得失,视情爱为游戏,真让人唾弃鄙视。只能叹葛薇龙将爱情错付了,为她惋惜。爱,要真。爱得太真,又会伤人……

葛薇龙的悲剧,是时代与其自己所铸。男权社会的局限,个人的短视,人生信念的缺乏,过分重视物质,贪逸慕荣……将她推进无尽的深渊。她只能在无望中哑忍,在痛苦中偷生,因此生出了遗憾……

葛薇龙的故事已落下帷幕,但,暗香浮动,那一缕沉香,提醒着你,提醒着我……

香伯读后感600字篇7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短篇小说,它并不是张爱玲的著名小说,但它的故事情节却很精彩。适合读者慢慢、细细地品味。

故事讲述了一位上海小姐葛薇龙因想继续在香港读书向自己的姑妈梁太太求助,梁太太答应资助她完成学业并让她住在自己的家里。她很高兴地留了下来,看到梁太太为她准备的衣服和这一切,她觉得自己是在梦境里,竟会有这样的好事。然而她根本想不到梁太太只是在利用她,利用她吸引更多的男人,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甚至是她教会唱诗班的.男大学生。虽然后来她意识到了这点,但她现在已经陷在这豪华奢逸的生活里无法自拔了,除非找个富人嫁了,可她又不想变成梁太太那样。她起初看上乔琪乔是因为只有他不会被梁太太征服,可睨儿的一番话使她决定要远离他,可最终她却爱上了他,为他和睨儿这丫头大闹了一场。梁太太知道以后说了她几句,她决定和梁太太学,最终她和乔琪乔结婚了,但她也失去了自我,为他和梁太太弄钱,当然更帮梁太太弄人。可是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她也有高兴的时候,就是和乔琪乔在一起的时候。

这样牺牲自我的爱到底值不值得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爱并不值得,但在当事人看来这样的爱却很值得。尤其是女人更是会陷在这段感情里而无法自拔的,她甚至会牺牲自我,就算别人认为这不值得,她却不管不顾,因为她觉得很高兴,这样的爱是那么可怕和可怜啊!所以每个女人都应该看清楚些,要选一个值得自己去爱、去付出的男人,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香伯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相关文章:

香伯读后感800字优秀8篇

香伯读后感200字通用5篇

关于忠与孝的作文600字推荐7篇

感恩的演讲稿600字推荐7篇

香伯读后感200字优秀5篇

正青春演讲稿600字推荐7篇

牛的演讲稿600字推荐7篇

西游计读后感600字推荐5篇

心读后感600字推荐5篇

的读后感600字推荐5篇

香伯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