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家读完一本好书,学会写读后感也很重要哦,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大家对书上知识的分析,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浪》艾青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浪》艾青读后感篇1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代表诗人之一,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贡献。他曾任第三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必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幼年时被父母视为克星的他被寄养至“大堰河”保姆家中。由于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作为儿子的疼爱,反而得到大堰河浓浓的爱意和关心,从小感染农民的纯朴和忧郁,在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将自我作为儿子的深情寄托到大叶荷身上。于是在他创作的初期,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达了对大叶荷的深深的怀念以及对她不幸身世的描述。
艾青创作还受西方哲学和文学影响。在诗歌中,他将现实主义主义手法和象征手法结合起来,吸收世界诗艺的营养,大大提高了其丰富性。同时他又深植于民族的土壤,感情炽热,结合了革命浪漫主义诗风和现实主义本色,极富革命战斗精神。
艾青在其创作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独特的审美意象,忧郁和崇高之情,反映民族杯具性境遇。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善于捕捉意象、色彩渲染增加形象鲜明性,具有散文美,融汇光彩和音乐的律动。递进排比句式,首尾呼应的手法。“太阳”和“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两大中心意象,是其创作的核心和支柱。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艾青把自我对于祖国和广大农民的深切关心赋予在诸多作品中,他与劳苦大众一齐同呼吸共命运,可谓忧国忧民。他的忧郁就是农民的忧郁,他的愤懑就是农民的愤懑。而他对“太阳”的不懈追求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这一个时代的忧虑,他期望光明、春天的到来,能够带领深陷黑暗中的人民走向黎明。两个意象互相映衬,完美融合,到达现实与梦想的交汇,民族与世界提高思潮的统一。
艾青融合个人悲欢于时代悲欢中,反映自我名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这是艾青创作的思想主旨。
《浪》艾青读后感篇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篇写于1938年的诗歌,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假如”的开头、“鸟”的泛指,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都流露出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用笔唤起民族精神的艺术追求,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艾青写得好诗还有很多,几乎每一首诗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艺术”,当然这“艺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怀,都有着向上的力量。《吹号者》体现无私的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启明星》追求光明,厌恶黑暗的愿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含义。他的诗如同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动乱的大地上,照在久经风雨的脸上,如此的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得诗给了压抑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犹如寒冬里的火,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人心。这是鼓舞人心的乐曲,是撕裂黑暗的尖刀,刺破了黑暗,发出人们不屈的怒号!
他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的郁气,血红、土黄、青灰、雪白、暗绿、蓝色,五彩炫耀却不光夺眼目。光与影的交错变换,写实和象征交织,仿佛一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独特视角的刻画,细腻哲思的融入,都承载着他对民族命运深情的关怀,如同那面直率的镜子,给人无限的启迪。
轻轻合上这本《艾青诗选》,通篇朴实无华的修饰,看似平凡的话语,仿佛都在诉说这个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土黄色的封腰、豆绿色的背景、墨青色的枝叶,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一位革命作家对祖国的赤诚之爱,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自然流露,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略带“忧郁”的感情色彩,却如“誓词”般的庄重,仿佛中华大地千万儿女共同对命运发出了呐喊。艾青,不只诗写得好,他的情操、情怀、精神都需要我们慢慢的品味。
《浪》艾青读后感篇3
初读《艾青诗选》,艾青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给我深深的冲击。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总是使我眼前一亮,豪迈与热血一下子涌上心头,渴望与当年的红军战士们一起,为了人民与祖国而革命奋斗!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能让这些文字富有诗意和魔力?原来,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冯雪峰所说:他的诗的外表自然是极知识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很多人可能都会想:现在需要的是杰出的军事家和出色的战士披挂上阵。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能够鼓舞士气、安抚人民、书写千秋的书生。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更需要关爱与必胜的信念。而艾青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切,他恰到好处地书写了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与对革命成功的信念,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人的心间。
艾青“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无处不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旷野从什么时侯起变成这样了/没有树,没有草/一片青色到哪儿去了/而有那些花香呢/——我好像在这里躺过的/那日子是红的 绿的 黄的 紫的。”这不正是艾青爱祖国每一寸土地的体现吗?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献给了劳动人民。“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大堰河中爱在流动,既有大堰河对乳儿的宠溺的、无私的爱,也有作者对乳母的感激的、眷恋的爱,更是作者对广大人民的同情的、怜惜的爱。
艾青将他革命的坚定信念一次又一次传递给人们。“他们所到的地方,没有阻碍,因为正义是属于他们的……人们应该祝福他们胜利,因为他们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挺进啊,勇敢啊,屈辱与羞耻,是应该终结了——我们要敌人的手里,夺回祖国的命运,只有这神圣的战争能带给我们自由与幸福……”我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处,战士们愤怒地劈砍着敌人的身躯,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但幸存者仍咆哮着扑向敌军……被欺压的猛兽反击了;我仿佛扣到了无数子弹的破空声,惨烈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终于,革命胜利,诗人发自内心的笑浮现在我眼前……
?艾青诗选》中的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爱和最坚定的信念,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动荡的时期中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和对光明到来的信念。而如今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心中的爱和信念更不可或缺。我相信,生活中的我们只要有无私的爱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做一个“为爱而生、信念为本”的人,必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浪》艾青读后感篇4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我们这些后辈永远的歌颂,因为艾青的诗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岁月》其中有一句写的很有道理:“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道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是啊,过去的岁月都不知道丢失在了哪里,我的时间都丢失在了发愣中,本可以好好的学习,我却在那里发愣,别人的时间安排很充实,还觉得时间不够,而我却在那里浪费时间。
鲁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费时间是在慢性自杀。我却浪费了多少时间,本来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后天才去做这件事。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捡起来,倒更像是一碗水泼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是固体,即使过了几万年也能在岩层中找见。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东西,一瞬间就擦肩而过,流逝的时间不能像一块固体一样,即便过了几万年或几千万年,你都可以在地下找到它,时间有如陌生人,擦肩而过,你可能见过它,却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有可能是某一个城市,也有可能在梦中。
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时间,让每一天都过的充实,今天的事情就是要今天来做。
《浪》艾青读后感篇5
?艾青诗选》用了两天时间就翻完了,抄录了几首诗。整体感觉他的诗歌本身与人们对他的评价(或者说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二者之间是非常不相称的,他的大多数诗歌都不是非常出色,只有少数的一些还不错。说他不应该在诗歌史上占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诗歌的个人特色不够鲜明,他的诗的风格是那种非常多见、一般的诗,他没有为中国的新诗提供多少新的东西,所以贡献也就有限。
我看完穆旦的诗后说他的诗与杜甫的相类似,可以说是“诗史”,那么与艾青的诗比较起来,艾青的诗更应该享有“诗史”这个名词,他的诗的特色之可以说是题材非常广泛,但相对又集中,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写出了那个年代贫穷落后中国土地上的欢乐与痛苦,他从国统区到大后方,从农村至前线,从树林到旷野,一一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展现,所以说他记录下了那样一个时代是不过分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记录缺少个性,或者说诗性还不太足,至少在许多诗歌那里是如此,所以这些诗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是不低的,但诗的价值却相对较低。即使是他的《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等有名的长诗,在我看来也并非特别出色。
艾青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喜欢用程度副词,“那么”、“非常”等,而在对事物进行描绘时,声、色、形俱全,从各个方面进行描绘,列举东西时同样如此,所以这就造成他的诗歌的第三个特点,铺张。他喜用排比句,有时甚至是六七个相同的句式,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但是他的描绘、比喻有个缺点,就是新颖的不多,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大家经常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他的诗缺少个人的东西,但这也许正是他的诗广泛传播的原因,因为这样的诗是大众化的,不是贵族的,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欣赏,也更容易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可否认,艾青的有些诗是非常优秀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写道,“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多么动人的形象!
艾青的诗质朴、流畅,但不怎么讲究技巧,不注重表达方式的变化,这些也影响了它的审美质量。
《浪》艾青读后感篇6
翻开书籍的扉页,顿时,书卷香迎面而来,沐浴着阳光,品着香茗,翻着旧书,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读书如打麻将,不在乎输钱赢钱,而是摸着麻将的感觉。”
读艾青先生的诗选,让人感觉自己在黑暗中苦苦寻觅光明时,霎时降临了一缕寻觅已久的阳光,内心不免产生触动,似乎有了希冀。
从感人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激昂的《给太阳》,再到作者希望随时随地的为国家效劳的《煤的对话》,每一处都是作者希望人民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再奋斗的希望,而这份希望就应该是对那时代的中国梦最美的诠释吧!
读着艾青先生的诗歌,总让我心潮澎湃,对祖国的热爱随处可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还有那对生活的乐观:“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并且那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也感染着我“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流而上。仰在窗台上,梦想着海洋。”还有他那“即使我们死后尸骨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般的奉献精神让我敬仰不已。
他的诗歌语言简朴,却又魅力不凡。总是在高潮时戛然而止,使人感觉意犹未尽,浮想联翩,余音绕梁。他的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最深的愿望,都代他的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最深的愿望,都代表着在那个黑暗年代自己对于国家的思考。
通过历史反观现实,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盛世,但是有一个东西一定不能少,那便是——梦想。艾青先生的梦想是用笔墨来鼓舞群众,挽救中国,那是那个时代的梦想。到了新中国成立,作者又将事业转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少年有梦想则国家有未来!我想这应该是读完《艾青诗》自己的一个收获吧!读完艾青诗,我认识到了一个以毕生心血献祖国的艾青,即使受伤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艾青,得到了艾青想让我们做的事情。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自己的祖国而努力!
《浪》艾青读后感篇7
夏日里,午后的太阳逐渐炎热,听着蝉鸣,闻着花香,静静的倚靠在大树下,树荫遮去了骄艳的阳光,捧着一本好书,趁着微风正好,细细品读……
?艾青诗选》共集结了四辑,53篇,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同时还引起了诗坛的注目。每一篇都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极为真实的反映历史,蕴含着诗人最深沉的情感。
雪
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被封锁的中国都显得特别寂静;每一场初冬的飘雪,大街小巷就被铺上一层崭新的棉被;每一位受压迫的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困苦中度过。诗人强烈的呼吁着,希望人们能够站起来,在这严重的压迫中直起身板,而此时在囹圄充积的监狱中,有多少哀求着能够被释放的无辜百姓,同时漫天也勾起了诗人艾青对家乡的的思念,对祖国的依恋,对中华千万同胞的无数期望。在想象中那“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马车的老农显得格外亲切又熟悉;那“蓬头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无数的土地垦殖者”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那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又能否给中国带来一些光明呢;那被黑夜所笼罩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道路呢?
阳
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这黎明,是多么真实呀;在街边,各色各样的人在阳光照耀的大路上不停地忙碌着;忆昨天,曾狂奔在阴暗的天幕下,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看日出,温暖的阳光照出了海平面最美丽的日出。追着太阳奔跑,把昨日的伤痛和迎接今日黎明的欢喜交织在一起,虽然昨夜的创伤在身上仍然隐隐作痛,但心中的那股热流,在黎明时分顿时变得豁然开朗,使心灵得到了一次解放。这次最美的日出是最爱的祖国的日出,就仿佛他第一次看到黎明时的光辉似的。那袒露着心胸迎向日出,追逐着太阳的脚步。
风
暖春,你是第一个给人们送来温暖和笑容,呼唤着人们赶忙春播的;初夏,你率领着雷雨来到了农田,锻炼着在八月即将成熟的水稻;金秋,你帮助人们整理麦场,催促人们更换屋脊上的茅草,因为你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更坏的日子还在后头;寒冬,你穿过旷野,越过山岭,不禁在山岩上啜泣。诗人就犹如四季的风,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把现实与想象完美的结合起来,赞美风的精神和洒脱,愿像这风一样能够到达每一个角落去安抚每一个受伤的心灵。
每一辑,都有着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哪怕渺小成一片雪花,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也想为国家做出些贡献,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感受。
黄昏慢慢到来,阳光也变得柔和,伴着微风,夹杂着花香,手拿着一本好书,准备起身回家了……
《浪》艾青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