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随读后感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书上故事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同学们对书上人物的分析,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雎随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关雎随读后感7篇

关雎随读后感篇1

许多年前就在朋友的杂志上看过《日居月渚》。

小麦的每一本书我都爱,都买,只是发表《日居月渚》的那本《十月》发行量太小,过了那个月,就不能买到了。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她又出现了,改了名叫做《关关雎鸠》,真是惊喜啊。就像你偶遇一个人,惊鸿一瞥后杳无消息,过了很久,竟然蓦然回首,那人却说:“那就是我,我在这儿呢。”即使换了名字,还是那副容颜,那般心肠。多好。

多年后再看《关关雎鸠》还是真好。筒子楼里的生活亲切,对白里的武汉腔亲切,有些人物是当年在麦琪的散文里早就熟悉的。武军追林烈;颜立菲就是颜如玉;柏舟有林展的影子吧……再看就像碰到老熟人一样,还是亲切。小鱼善良。善良,聪慧而细腻的人往往有轻俏的刻薄,损人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个刻薄也亲切。

小容也应是善良的人,但是谁说善良的人不可以无伤大雅地刻薄一下子?那叫风趣那叫慧黠那叫伶牙俐齿,那叫看透世情人心又善于删繁就简。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也让你知道一下子——小鱼是单纯,可不是傻呢。

爱她文章的人大概都有这种聪明的傻气,又或者叫傻气的聪明。

这样的小刻薄,是钱锺书常用,是张爱玲常用。

看关关雎鸠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起这两个人来。

张爱玲写过一篇《必也正名乎》,小麦也写过一篇《说说名字》。想起这两篇的时候总是弄混,会搞不清楚其中的一句话到底是张爱写的,还是小麦写的。

关雎随读后感篇2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雎随读后感篇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出自《诗经·周南》里的诗句流传于大街小巷,从耄耋老人到刚背上书包走进学堂的小朋友,从商务写字楼到市井街,从书本引言到闲谈小叙……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人都说得出那么一两句家喻户晓的《诗经》中的诗句,足以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对中华人民的深远影响。作为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别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关雎》。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遇到的就是《关雎》,连孔子都评论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大致描绘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欢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生活。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万元,满富民歌情味。

“乐而不淫”。《关雎》中细致描绘了男子遇见心动女子时的心理活动,他仔细观察女子的一举一动,观察女子洗荇菜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晚上一个人卧床时,还在思念女子,以至于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甚至开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兴,女子高兴时会是什么样子。全诗充满了男子情愫悸动时的紧张、激动、愉悦、迫切……我们阅读它时,仿佛可以跨过时间与男子感同身受。虽然充满了爱情,但全诗美好又淳朴,感情表达节制得恰到好处。

“哀而不伤”。在描写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男子迫切又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实现这段爱情,他爱的克制有礼。也正是儒家所歌颂的“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男子和他所心爱的女子最后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爱情,但尽管这样,全诗读起来也是忧愁而不悲伤。

这首诗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诗主动的乙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心仪一个小伙,也常常会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再一片琴瑟钟鼓之乐,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从这里开了头,即使但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而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用《关雎》中的美好爱情来品味当今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当网络环境下用“舔狗”来嘲讽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心和爱慕,用“前女友的数量”来作为炫耀的资本,用空间里的一条说说来“找对象”……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个社会的浮躁,是否大多数人已经真的把爱情看作结果而非过程,是否早已无法用赤诚的心感受那份纯真,我细细思考,不得结果……

关雎随读后感篇4

读《关雎》,感悟古时候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发现爱情从古至今并没多少变化,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精神寄托之一。到了物欲横流的今天,相信还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爱情,当然在这个时代,真爱变得越来越稀少,也越发珍贵。读《关雎》,感受爱情带来的美好憧憬。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首诗之韵味,便在这男子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梦寐以求女子的一种狂热的思念和想念。

一见钟情,是这首诗男主人公看到美丽女子的状态,看到了,就喜欢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愿望,这是爱情最原始的一种表现,喜欢了就表白了,直接说了出来,对爱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显得更加真实。

对照现代来讲,一般遇到喜欢的人直接表白人家多数会以为你太不认真,认为你傻,或是直接想玩弄感情,只有天天努力追求很长时间后才进行考虑。但往往不计后果天天死乞白赖的追来追去的人却是真真实实玩弄女人的渣男。女人在被玩弄了之后,往往会感叹天下男人都一样,没一个好东西。却不知,好男人往往她都发现不了,或者在追求她时被认为没耐性或觉得太傻太老实,要不就是嫌弃太穷。

真正的爱情往往能让人感到振奋和幸福,太拘泥于物质的爱情往往变成了一种仪式,失去了灵魂,她是感受不到真正爱情的滋味的,也许,她也不会明白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心底纯洁,才能有机会体会真正爱情。

关雎随读后感篇5

这一周我们和孩子一起欣赏并朗诵了《诗经》第一篇《关雎》,想必收获不少。作为发起人,我也是尽我所能让这件事做的更好些,让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总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进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摸索。比如关于《关雎》中一些字词的注释考虑的还是不够完善,因为孩子在读经中问了我一个问题“荇菜可以吃吗?”我居然答不出来。我考虑到介绍这种植物,却忘了诗中本意。“为什么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吗?”是啊,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居然把我难住了!后来查找资料,终于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为猪和家禽的饲料。全草均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苏恭(苏敬,唐代药学家)说“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还有净化水质和观赏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开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关雎》一诗,诗中描写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两字,我觉得却不尽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子怎么可能简简单单两字就打发了?为什么要写女子采摘“荇菜”?“荇菜”喜静水,叶片呈圆形或卵圆形,5~10月会开出小黄花,艳丽而繁盛,极具观赏价值。诗中所写一个女子在长满荇菜的水里,双手不停地采摘荇菜,而男子眼里所看到的是在点点黄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丽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欢快的采摘荇菜,这幅画卷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难怪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了。所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关雎》很美,朗朗上口。五个篇章看似简单,我却花了大力气查找资料整理。看似很难,但终究只是一首曲子,却传诵至今!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诗人能将这么复杂的情感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返璞归真”四个字。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也能参透这个道理。

关雎随读后感篇6

?关雎》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诗经》中的名篇,是描写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爱情的杰作,我反复读过之后颇有感慨。请看这首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开篇一下笔就奠定了男女双方“人”的基础,那是“君子”与“淑女”的爱情,爱的双方人格是高贵的。再往下看,他们的'感情怎样?

你看那追求爱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不是逢场作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份情感是深挚的,有着永恒的力量。接着他开始行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他充分的考虑对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乐去吸引对方,用诗意般的倾诉向对方表白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何等的高雅。这就是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的爱情,人格高贵、感情深挚、表达方式高雅是他们对爱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们淡化了权势和钱财庸俗,脱离了原始冲动的低级,追求的是一种高品味、高格调。全诗音律和谐,一咏三叹,也采用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特别是它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仅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执着令人为之感叹。总之,在我看来,古今描写爱情的诗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关雎》这样有格调的诗文实在少见。

关雎随读后感篇7

?关雎》是《诗经》诗的开篇,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的时间,古人就只选送了305篇诗歌,流传给后人,平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诗经》是所有诗文文化的源头,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了。古人,要想成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点读书的理想,就必读《诗经》。

今日,时光静好,就拿出一本《诗经》,以前从来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南怀瑾的书,也看到许多成功人士都从古文化经典中寻找到了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觉得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读书了。

?诗经》第一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雎》,《诗经》那么重要,那么,《关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为什么编者会把众多的国风中的这篇放在开头呢?

首先,我们说说,风雅颂,为何把风放在开头,而不是颂。风是采集民俗歌谣的诗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平时劳作时,用于娱乐抒情的歌。劳动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国家的主体,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兴亡都取决于他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为何又把这篇追求爱情的诗歌放在第一呢?爱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怀之一。因为它的对外性和可变性及专一性,所以爱情常成为折磨人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亲情和友情则不会这样。大家看了国风就知道,很多关于女子出嫁男子娶亲,婚姻变化,思念征人的诗,其实皆源于爱情。有之,福也,乱之,祸也。很多错误的决定,冲动的惩罚,当然也有成功的动力,都源于爱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诗放在开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学的小伙伴,就会问,为什么不把一篇爱得热烈的诗歌,比如《桃夭》?我想这就是《诗经》表达情感强度上的一个标杆,也是诗歌表达情感的一个限度,哀而不伤,《关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爱情,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没有怨恨报复放弃,而是,即使我转转反侧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向往,好,姑娘你暂时没答应,没关系,我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我要弹着琴瑟来取悦你,我要敲着钟鼓取悦你,直到你答应嫁给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克制,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最佳状态了,伤心有个度,悲观有个度。同样的,高兴有个度,愉悦也有个度。这就诗歌的美。写出来,唱出来都令人陶醉。

关雎随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100字读后感通用7篇

笨兔子读后感7篇

《秋》读后感100字优质7篇

写狼牙山读后感7篇

守株待兔100读后感参考7篇

《家》读后感300字7篇

《将心比心》的读后感7篇

阿凡达的读后感精选7篇

阿凡达的读后感7篇

师说读后感400字参考7篇

关雎随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