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读后感通用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阅读了相关的文学典籍之后,一定不能忘记读后感的写作,书写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同学们对名著知识的领悟,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读书读后感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读书读后感通用6篇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1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

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细品红楼,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所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词真的是你今天的结局吗?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黛玉的思想正在进步时,一场荒唐可笑的婚约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美丽的。

轻轻合上书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2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3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4

?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在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生活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实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

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欺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

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

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

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5

今年断断续续的又读完了一遍《红楼梦》,掩卷而思,真有一种“云深不知处”之感,红楼中那些可爱又可怜的女孩儿,牵动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独具人性,千人千面,没有丝毫的雷同首先要说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身世孤单,精神压抑,加上寄人篱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我十分脆弱。黛玉初进贾府时,时时细心,事事谨慎,言谈举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别人耻笑。

第一次见到宝玉其人时,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而宝玉眼中的黛玉,自然与众人眼中的不一样,“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所以当发现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时,竟摘下自我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我也佩服黛玉的美丽才情,但总觉得大家闺秀就应当如宝钗般大度有气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鸡肠、尖酸刻薄。宝钗博学多识,深沉理智,端庄贤淑,然而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实更多的是遵从母亲之命,嫁给了一个不爱自我、亦不被自我所爱的丈夫。

贾母说她的一段话我很喜欢;“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之后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做人就应当这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红楼女儿们个个个性鲜明、美丽可爱,《红楼梦》这本书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读的好书。

红楼读书读后感篇6

?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必然是家喻户晓的,它也受到各界名人对它极高的评价,前不久它还被英媒评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之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就不一一细说了。然而,这样一部广受人们推崇的巨作,也免不了少数人对它刻薄的批判和抨击。

在这些负面评论中,最多的还是指责小说里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个懒惰的寄生虫,整天不务正业,吃吃饭,喝喝酒,撒撒娇,写一些不入流的诗歌,和一堆唧唧歪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混在一起,没事就踹一脚丫鬟,俨然一副古代公子哥的样子,最后把钱花完了,自食其果,树倒弥孙散,一点也没有给读者带来正能量。

看到这种评论,我暂且不表示任何对它的看法。先说说我对贾宝玉的看法。

贾宝玉的确比较不思上进,但他的不思上进并不是像当时其他公子哥糜烂荒诞的那种不思上进。在当时社会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发财的,贾宝玉出淤泥而不染,在这种与名利处处相关、罪恶腐败的贵族家庭却对功名利禄不闻不问,甚至带有厌恶和鄙视的情感,是很难能可贵的。他不是不喜欢读书,他就是不喜欢看他父亲要求看的那些满是道德伦理却实际有点天方夜谭的书,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更不喜欢写已经被框死的千篇一律的诗,对于比如像《西厢记》那样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的书他却钟爱有佳。如果他真的很懒惰,不思上进,他也不会写出那么多被众人称赞的诗,他对父亲显现出的叛逆恰恰体现了他不追求名利的人生观。所以评价他不务正业可以,但他绝不是像一般公子哥那样低俗地整天抽喝嫖赌的,他反而是因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才变得不务正业的。

做出那些评论的人显然是还没读懂贾宝玉,自以为自己刻苦努力,看不起一些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官二代,而不知自己已经用世俗的眼光来鉴别一个超凡脱俗的人,这样必然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且如果他也生在贾宝玉那样的家庭,他敢保证自己不会有公子病吗?宝玉已经是少有的能做到男女平等、不怎么欺负丫鬟的古代男子了,做出那样评论的人因为没有体验过宝玉所处的位置,所以会觉得宝玉是个风流公子。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还是可以产生很多差异的。更何况曹雪芹描绘的是一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如果宝玉真的非常完美那反而使《红楼梦》变得虚假无味,违背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突出贾宝玉的高贵身份才能更鲜明地体现他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难能可贵。

但是,以上也只是写那个评论的人的个人观点和我的个人观点。孰对孰错谁也不能下定论。如果让我一个人看完《红楼梦》,在没有任何外界的提示下,我也不一定会这么想,我说不定与在博客发表评论的人想的一样。而现在我对曹雪芹持非常佩服与敬仰的态度,绝大部分应该来源于老师和百度的影响。人都有着从众的心理,大家都说《红楼梦》好,我又为何要另类的说它不好呢?况且如果连伟大的开国领袖都说它好,那我评价它其实像垃圾是不是反而显得我没文化,看不懂比我高好几个层次的人写的东西?也许编写百度百科上《红楼梦》这个词条的人本来也是看不懂《红楼梦》的,因为这么多伟人都说写得好,他们也开始用放大镜找它写的好的地方,夸大了优点。就像古时候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表了许多理论,当时的人们因为信赖权威,全都盲目相信了他们所说的一切,甚至烧死了勇敢站出来反驳的人,直到后来有人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实验现象证明了之前的假设,人们才恍然大悟。

人们对《红楼梦》的评价繁多,这不奇怪,一千个人看这本书就有一千本《红楼梦》,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每个主观世界也是不同的,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并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长相、外貌等,同时也反映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式,这些都是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如果和一个斤斤计较,把别人想的很坏的人待久了,那你的内心必然多少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在处事时会时刻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对事物做出评价时,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和你性格不同的人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说人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一定会受到自己性格、境界、地位等多方面的影响。让莫言和街头乞丐同时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结果会一样吗?他们见过的世面不同,境界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判断角度不同,乞丐甚至会问你,经济是啥?能当饭吃吗?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三观限制住了。

再说回《红楼梦》,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你有你的理,他也有他的说法。那么,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主题明确?人物鲜明?没有废话?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这些是什么?是人为定义的普遍的好文章的特征。但是,有许多与之特点相反的文章也被称为好作品,比如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可以叫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领悟;看似废话多的叫其实每句都不是废话,都侧面突出了主题,手法高妙;修辞手法少的叫朴实无华,用纯朴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一个特点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可以叫不会点明中心,可以叫让读者各抒己见。因此如果有人说《红楼梦》写的不就是几个花花公子吃肉喝酒,败了家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反驳说这样正好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贵族子弟的腐败,是一部非常具有批判性的作品。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看问题的角度限制住了。

另外,就算大家都从一个角度来看,那每个人的评判标准肯定也会有不同。就像在当今社会,所有人都会觉得善于助人、舍己为人的人是好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在另一个星球,会不会有一群生物把我们所谓的自私自利当做是值得赞扬的行为?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把无私当做美德,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就一直宣扬不顾个人得失的人是学习楷模,那是我们的价值观如此,谁也说不准另外一个星球的生物会不会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怕牺牲别人的人当做值得大家敬佩的人,可能听我这么说完你还是觉得不可能,因为这个想法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它是地球人坚信的不变的标准。试想,假如给你一本书,你会从左往右翻,还是从右往左翻?大陆人必然是从左往右翻,谁规定的?不知道。但是很多香港的书就是从右往左翻的。有一些人为规定的规则已经在我们脑子里和自然规律有着一样的性质了,我们会觉得与其相反的就是不可能的。再比如现在大家都觉得瘦子好看,有着纤细的腰,雪白的大长腿,穿什么都漂亮,但是唐朝的时候不就以胖为美吗?想象一个浑身是肉,走路都有可能不太灵活的人站在你面前,别说是美了,你可能看了都想吐。你敢相信现在非洲有一个地方甚至有所“肥胖学校”,那儿的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吗?他们就是认为肥胖才是一个女人美的象征,甚至当大城市的人想方设法的去告诉他们瘦才美时,他们依旧坚信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在不同的时代下,不同的背景下,人们的评判标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在相同的时代下,相同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就像觉得《红楼梦》是垃圾的人,看我们这么崇拜曹雪芹,如同我们觉得另一个星球可能会有人以自私为学习目标,一样不可思议。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衡量标准限制住了。

有太多前人定的规则限制住了我们,让我们不敢想,不敢做。许多观念一旦被种入我们内心,就很难再用与之相反的观念代替,甚至这些观念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人太容易被左右了,一旦在思想上被左右了就会变的很固执。在很多事面前,人是很难去说服别人的,只有少数的说服力极强的人才有能力灌输给别人新的“三观”。但是,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别人一定要同意自己的观点呢?有人批评《红楼梦》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至少还有人敢反驳大多数人,每个地球人想的都一样才是件可怕的事,至少这样才会当人们都误入歧途的时候,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反抗。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理和绝对正确的理论的,就算是大家经常套用的规律也涵盖不了千千万万个特例。人为规定的真理只是大多数人相信的事实,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特立独行地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来看问题从而反驳大多数人,他们说的并不错,是我们无法理解罢了,人的思维局限性使我们变得愚昧。

你被限制住了吗?

红楼读书读后感通用6篇相关文章:

亿读书读后感通用8篇

演讲稿爱读书的作文通用5篇

读书周演讲稿学生通用5篇

劝读书的演讲稿通用7篇

讲读书的演讲稿通用5篇

善读书演讲稿通用8篇

读书日演讲稿300通用8篇

读书杯演讲稿通用8篇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500通用7篇

演讲关于读书的演讲稿通用8篇

红楼读书读后感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