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内心有所感悟后,可以及时写篇观后感来记录,大家在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后,一定会有所感悟,此时可以写份观后感来记录,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电影《勇士》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勇士》。这部影片高度赞扬了中央红军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顿时热泪盈眶,涌起千思万绪,对中央红军的精神、行动赞叹不已。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5年5月红军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拿下泸定桥的故事。当时中央红军攻打敌人防线的路程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只有一条船,所以中央指挥官选择了几十位水性好的红军战斗,经过这些红军的'努力,终于把敌人的防线攻下了,敌人的堡垒也被田生才炸毁了。后来,中央指挥官接到上级的命令,派红一、红四团夹岸攻下泸定桥,两个团行走了一天一夜,扎营露宿,半夜,红一团和红四团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在后天把泸定桥拿下。接到通知后,红军们都惊呆了,认为一天一夜徒步跑120公里路,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条遥远的路途中,红军紧跟着部队跑啊跑,他们不是因走不动而倒下,就是因中暑而倒下。经过红军的坚持,终于抵达泸定桥。可是,此时的泸定桥上的木板大部分都被敌人拿走了,只有桥头留有几块木板。红军迫不得已,就找了很多铁盆当木板,在铁链上匍匐前进。就当红军快到桥对面时,敌军举起火把向那堆木板中间扔去。此时,桥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战士们不忘初心,不顾一切,越过火堆,向桥对面冲去。田生才瞄准敌人,把炮弹射了过去,红军举起枪向敌人射击,顿时,地下躺着的都是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从这些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身上,我看到了了“民族”、“成长”、“未来”“信念”……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都是红军为我们创造而来的,他们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全心为广大人民服务,他们就是勇士!是中国人民的勇士!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习红军勇士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人人都成为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勇士!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2
作为纪念长征胜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的上映自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相较于现在五花八门的青春片和动辄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神片,《勇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承对当下信仰缺失的中国社会不啻为一种醍醐灌顶的心灵震撼。现在的年轻人太需要当年战争岁月中的那种精神信念了,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如此安逸自在极尽享受之能事幸福生活在和平的土地上呼吸自由的空气而不用担心是否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这全靠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忘我牺牲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也许今天的你我将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苦难中哀鸿遍野。
所以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忘掉血与火的岁月中勇士们的慷慨悲歌和他们所书写的伟大事迹。佛教中有“上报四重恩”的偈颂,其中有一条就叫作“国家恩”。革命先烈为了什么可以不顾一切投入血与火的抗争,不就是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兴盛吗?有些影评人本着高人一筹的思想境界不经意间指摘着内战的大不韪,打着和平主义的旗号反对内战的诸多不仁不义,甚或举出美国和韩国的一些影片作为佐证。对于这种观点,我并无异议,但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内战都是非人道的,有些内战是顺势而为,替天行道,比如“辛亥革命”,有些内战则是迫不得已,比如“长征”。评价一段历史应该客观公正地评判,而不应该站在理想主义的制高点上进行论断。
言归正传,回到电影本身上来。影片以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著名的真实革命历史事件为原形,基本上真实演绎了当年红军勇士两昼夜行军320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全貌,较之80年代的老版电影《飞夺泸定桥》更加身临其境、震撼人心,加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推波助澜,各种场面的战斗如丛林伏击战、抢攻战、炮战、群战、对垒战都呈现得格外壮观,不仅子弹横飞清晰可见,甚至浓浓炮火或偷袭的子弹的呼啸都能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看着红军战士在敌人的偷袭下无声倒地,一阵无以抑制的悲哀便油然而生,很多战士没能跑完240里的山路就陆续口吐白沫累死在中途,更何况还有瓢泼的大雨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壮举,也几乎是不可能创造的奇迹,每一项都足以载入世界纪录,每一项都值得全世界肃然起敬——这精神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国籍,谨是对勇士发自内心的叹服。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对于我一直都是写在语文课本上的故事。作为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信息学院党总支组织大家观看了再现这一历史壮举的史诗大片。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军令大于天的革命信念,飞渡泸定桥,13根光秃秃的铁索和下面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一部英雄儿女的革命赞歌让红军长征的历史从未如此震撼过!
1935年5月下旬,红军来到大渡河畔。27日清晨,中革军委令黄、杨率红4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320里,3天赶到。部队一天一夜走完240里,29日凌晨6点,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跑完了这240里路,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是光秃秃的13根铁索和一场以死相搏的恶战!终于体会到“飞夺”的意境。面对仅剩下13根铁索的泸定桥,由22名战士组成的敢死队,冒着守军的炮火,一边铺桥板,一面向前逼进。黄开湘站在桥头坐阵指挥,杨成武带着第2梯队紧跟在敢死队后面。经过激战,终于夺取了泸定桥。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通过观看以史实为基础的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感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努力拼搏,奋勇向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应把这种敬意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的付出,才能让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自觉用长征精神砥砺意志。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波折和坎坷,当遇到困难和波折时如何克服,尤其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行。用长征精神来砥砺意志,会让自己的意志更坚,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对于克服困难,经受挫折考验都裨益良多。所以,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善于用长征来照一照,用长征精神来振奋我们的精神,鼓舞我们自己的士气。千方百计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国家所进行改革开放事业其实就是在走新的长征路。同样,新的长征路也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各种困难交织。正如我们通常所讲到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其实就是新长征路上要战胜的困难,要跨过去的坎。把对长征的敬意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不畏艰难、披坚执锐、勇往直前,在的新长征路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取得新胜利。
一言蔽之,对长征表达敬意,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只有真心行动起来,长征精神才能幻化成现实中的强大力量。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4
进入新高一的同学们想必每一个人都经历了那一段军训时光,短暂的几天时光也有人顶不住。这个星期随着《战狼2》在各大影院的疯狂上映,咱们的大庐中也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电影——《勇士》。或许你们会觉得这部电影名你听都没有听过,但没关系,因为这并不妨碍去深入背景中的情境。
看过《战狼》的同学应该都听说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是讲述抗日时期的,它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整部影片以飞夺泸定桥作为结局,叙写了一段段坚韧的斗志与一篇篇热血情谊。无论是神枪手老余与女儿的感情纠葛还是兄妹之间的浓厚轻谊。
当然最打动我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小青年之间的那一份情谊。小青年为了田生才教他打炮,半路背起想要放弃的田生才,哪怕最后倒在草原之上。田生才也正是因为小青年的逝去而坚定了加入红军的决心,很多人一开始因为田生才的口音爆笑不已,但当田生才说出“田生才向你报道”时都激动的鼓起了掌最终因为他的力挽狂澜才摧毁敌军无数堡垒……
看完这部影片的每一个人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听的看的想的都是他。
何谓勇士?勇士就是无畏艰难,勇往直前。哪怕没有先进的武器,小米加步枪也要扛出一片天;哪怕敌人占尽先机,日行二百里也要抓住机会;就算敌人百般阻难,不顾一切也要冲向前去;就是前方已没有了路,抵锅拿枪也要在汹涌河水之上铺出一条条血路。
与红军相比起来,国民党军就显得要差的多,前方防线即将崩溃,后方仍不紧不慢的不准备增援;清晨的泸定桥守塔上甚至没有人,连最高指挥官都没想到无数的拦截,无数道封锁,竟然让红军一天之内走完了二百八十里。当然这少不了红军的机智,五个人引开敌军,剩下的前面倒下了后面补上。义无反顾的冲向前去。
这部影片除了热血沸腾的战争场景,还有华丽的环境渲染,青翠欲滴的竹林,波涛凶涌的大渡河,逼真可爱的熊猫……
何谓勇士?
勇士即是不放弃不抛弃的象征,
勇士就是日行二百八十里的坚韧,
勇士就是顽强拼搏,乐观无畏,
勇士就是坚强爱国,
就是一个字“冲”。
整部影片在渐隐的画面中接近尾声,可红军战士撇脚的学习汉字之声响彻整个礼堂“坚强,爱国…”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最新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应肩负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一步夯实一个脚印,像红军一样,哪怕前方无数艰难险阻,我也要做一个勇士,因为勇者皆为王。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抗敌时期,爱国是我们的情怀,而勇气使我们锋利的宝剑,而这二者合一正是勇士的象征,而恰恰此时,我们有幸观看了让人感动的一部电影——《勇士》。
这是记录中国内战的事件,此次事件联系了两大板块,分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这两大事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在红军过竹林时,有两个场景深深打动了我,红军和国民党进行交战之时,一直天真、活泼、可爱的大熊猫映入画面,由此,我发自内心的呐喊:“一只国宝,一只可怜的生物也要卷入这罪恶的战争之中,真是可怜,真是令人生气,如果连生物都要遭受战争的洗礼,那么就不要说人类了。”这时,树丛中冒出了一个小女孩,她狼狈狈不堪,似乎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切,可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一颗无情的炮弹罗在了她的身旁,也许是上天保佑,也许是人为相助,她安然无恙,可躺在她身上的一位团长却炸伤了腿,我感慨,我气愤:“天哪,罪恶的战争啊,你是多么无情,多么的残忍,可那位团长,他是勇士,在抗击反动派的也都是勇士。”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视死如归,努力、拼搏、勇敢、坚强、奋斗、追随目标,有着爱国的情怀,终于他们的奋斗没有白费,以陆军史上罕见的速度到达泸定桥,他们脯俯前进,只为一个理想,只为一个目标: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人渐渐的减少,而他们的爱国心愈来愈强烈,最终,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冲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思想防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时,对于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太多太多了,爱国、坚持、努力等字萦绕在我的耳畔,我们要学他们那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电影《勇士》观后感篇6
一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红军利用敌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强渡大渡河,占领对岸,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泸定桥天险,知道前途危险,依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勇敢。
为了部队能够顺利前进,清除伏兵对前进的阻挠,廖大强和余振中每次都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与队伍走散后,坚持前行,按时到达与队伍约定的汇合点,这是信念。
为了战争胜利,王冬宇立志学会打炮技术,以至于在疲惫的时候坚持背着田生才前进,把自己累得永远不能起来,团长为了救小女孩而炸伤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让小红军心里有了亲人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机会重走长征路,没有时间去阅读长征书籍,没有途径去感受长征精神,我建议你去看看《勇士》。
电影《勇士》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读电影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