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一篇读后感,我们就能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编辑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小伙伴们对名著片段的领悟,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葛水平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葛水平读后感篇1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全书共有五十余万字,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
在本书中。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那就是蔺相如。他的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义令我折服。
战国时期,和氏璧流落赵国,并归赵王所有。不久,秦王在给赵王的信中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下,赵王可犯了难:换吧,怕这秦国耍赖不给城池;要是不换吧,怕也不成。如果秦国以此事作为把柄与赵国交手,那后者定不是强秦的对手。于是,赵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却一点都不记得他的许诺。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计上心来。他谎称玉有瑕疵,于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装要指给秦王看。
谁知,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说:“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所以我要收回这块玉,如过您要硬抢,那我的头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担心玉,便把地图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又道:“我们赵王为了表示对玉的诚意,特意斋戒了五日,那么您也该表示诚意斋戒五日。”秦王答应后,蔺相如就命人秘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后,蔺相如说明玉已回赵国,并对秦王说:“请您派人向赵王要回和氏璧,赵王定是依您。那您先将城池交出来吧!”秦国当然不依,只好就罢。
为了表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为此,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他想:“老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号。他蔺相如就是个鼠辈,仅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赢得了我吗”这件事传进了蔺相如耳里,不知为何,他听后总是避着廉颇。廉颇得意极了。可之后,他又得知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互相矛盾。秦国对赵国之所以有所顾忌,是因为有他们两个在。他们两个要是互相矛盾,那么秦国就能趁虚而入,赵国也就不保了。廉颇为了向蔺相如请罪,于是就赤着上身,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谁知,蔺相如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和他成为了知心朋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是关于蔺相的故事,在《史记》中还有很多与他一样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古人云:“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以古为鉴,能够知兴替。”我喜欢这本《史记》,更喜欢学习书里面的故事。
葛水平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这本书是凡尔纳写的,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有一位叫利奥尔的法国科学家甚至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有些看似天马行空,可你仔细品一品,却又感觉相当的科学。
故事是发生在1866年的一件怪事。有人说,他们在海上遇见了一只巨大的“海怪”,有的船只甚至被“海怪”所袭击。美国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决定派一艘驱逐舰“林肯号”去驱逐“海怪”,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孔塞伊参加了活动。结果,驱逐舰被怪物袭击,阿龙纳斯和两个朋友不幸落水,被“海怪”所救,这才发现“海怪”其实是一艘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把尼摩舰长和他的秘密公诸于世。
读完了《海底两万里》,我对海中的美景难以忘怀,海底森林,珊瑚墓地,亚特兰蒂斯,乳白色的海。海底的景色在当时特别美,但现在呢?各种垃圾漂在海面上,很多种类的鱼都濒临灭绝,这不全是因为我们不爱护海洋,浪费海洋中的各种资源,往海水里乱扔垃圾,过度捕杀各种海洋生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吗?
文中,尼摩船长因为妻与子的死而厌恨陆地,于是远离陆地来到海洋生活。他对海洋中的生物极富感情、情有独钟,正因为如此,他对大海中的弱小者都十分的怜悯和爱护,对那些无情射杀海洋生物的人或动物绝不留任何情面,只有一个“杀无赦”,这也体现了凡尔纳对海洋环境十分看重,他杀无赦的做法虽然不可取,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在此呼吁“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葛水平读后感篇3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可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此刻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明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并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之后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葛水平读后感篇4
?三国演义》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罗贯中写诸葛亮太多智了,所以后人评价诸葛多谋而似妖。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
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
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刘备仁义礼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坂坡摔阿斗,为了自己的大将险些因阿斗被困曹营,而将阿斗摔死,但是后人评罗贯中写刘备,刘备尽善而似伪。就是太虚了啊。你想啊书中说刘备异像长臂过膝,你想啊,刘备将孩子举过头顶到放在地上以长臂过膝哪能摔得着啊。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葛水平读后感篇5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纯朴,正直,热爱劳动。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用血汗钱买来的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丑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被迫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孩子也没了。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在一个树林里上吊死了。
此后,祥子就堕落了,原来那个祥子因为生活的压迫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原来那个祥子彻底消失了。
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这本书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真面目,如果不是黑暗社会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一个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走向堕落。祥子不奢望别的,他只是想要得到一辆车都这么难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从前的热血。然而,他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
虽然这只是一本书,但它写的是真实的社会。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很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我们都不能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海伦.凯勒说过:“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葛水平读后感篇6
?史记》是中国史上第一本传记体通史,撰写了一个个名主办璀璨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蔺相如,英勇无比的西楚霸王项羽,坟书坑儒的秦始王……许多繁星般的人物,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挥之不去。其中,廉颇负荆请罪令我折服,荆轲刺秦王反被杀使我惋惜,秦始王求取仙丹、坟书坑儒让我愤怒……就这样,书里一个个特点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牵动着我的心,让我难以忘怀。
课《史记》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更是让人折服!窄小的囚窗,潮湿的监狱,残忍的酷刑,让司马迁受尽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可他退缩了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于是,他毅然拿起笔,忍辱负重,馒头苦干,用信念直淌笔尖,完成了这部历史巨作。
想到这儿,我的心头涌起了一股惭愧。司马迁忍受了那么多痛苦,却仍然振作起来,写下《史记》,而我呢,遇到一点小事就半途而废。记得四年级的时候,一时兴起嚷着去学游泳,爸爸同意了。可当我来到游泳馆时,我竟然玩性大发,不好好学习。结果被爸爸摁在水里,我只好跟着爸爸在水下做着频繁的动作,心里却显得十分不耐烦。这时我底下摔了一跤,跌进了水里,鼻子也喝了好几口水。最后还是被爸爸抢救上来。我立刻像个撒娇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因为那件“突发事故”,死活都不肯去游泳了,爸爸没办法,也只好依了我。
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多么可笑啊!司马迁在受尽酷刑,饱受打击却毅然能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完成《史记》,而我却因为一点儿小打击,而放弃了学游泳。于是,我轻轻合上书本,抚摸着封面上“史记”这两个大字,缓缓抬起头,眺望远方。然后,站起身来,拿起藏在行李箱里的泳衣,拉起爸爸,向门外跑去……
葛水平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春水读后感6篇
★ 葫芦池读后感6篇
★ 蛇保姆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