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个人对原文感受最深的部分之后,才能将读后感写好,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上内容的理解,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失格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失格读后感篇1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太宰治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小说与1948年在杂志《展望》上作为全三回的连载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令人生厌、如此难看、猴子的笑脸、极其怪异、死相、令人毛骨悚然的脸,小说开篇便用这些词描述了三个男人的照片,也就是主人翁叶藏在不同年龄段的缩影。序章便奠定了全书压抑扭曲的基调。
叶藏,是个胆小鬼。他害怕的东西太多了,让他悲伤的事物也太多了。快到二十岁时,才突然明白,床单、被套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必要的实用品,于是,不禁为人类的俭朴而悲从中来。他对人类极度恐惧,他怯懦地顺从、讨好每一个人,父亲、亲人、同学、女人甚至家丁。他用搞笑来掩饰自己的恐惧,却陷入越是搞笑、越是恐惧的恶性循环,渐渐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搞笑的怪胎。一步一步地,用他自己的话说,丧失了为人的资格。
在我看来,叶藏实际上拿着令人非常羡慕的剧本。他出生在富贵家庭,衣食无忧;他头脑聪明,不用太努力学习也能拿到高分;他容貌俊俏,轻易就可以获得不少女人的青睐;他会“搞笑”,在许多地方都有很高的人气;他对待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有绘画才能,等等。但他却说:“那些说我幸福的人远比我快乐”。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特别是有关“搞笑”和“怪异的笑容”的描写。看看现实社会,世人都在用某些东西来掩饰自己,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罢了。那些痛苦的人,幸福的人彼此欺骗,又神奇般的毫发无伤,还是一样在夜晚睡去,又在清晨醒来。
这两个故事都太压抑了,看完后感觉心脏哪块儿卡了块石头,也没法伸手去取。人生是一场必输的赌博,每个人都会死去,我从没有因为某个人的死亡而伤心过,但却常常因为他人认真生活的模样而感动不已。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尤其是在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
但并不否认这是一本极好的书,或许在哪个孤独的夜晚,就会对书中那些句子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尽管过往的人生中,我曾无数次希望有人能杀了我,但我从为想过要杀人。因为面对可怕的对手,我反而只想着要如何让对方幸福。
我并不怕死,但若是受伤流血,变成残废,我可不要。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一旦别人问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对同类的恐惧,反而更加期盼能够亲眼见识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经质、越是胆怯的人,越是期盼着强狂暴风的到来。
我急切的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纵使巨大的悲哀将接踵而至,我也在所不惜。
而那些相互欺瞒却又过着单纯生活的人,亦或是相互欺瞒却又胸有成竹面对生活的人,着实令人费解。人类终究未能让我明白其中真谛。若我能明了,或许就不必如此的畏惧人类,也不必竭力讨好众人,更不至于与人类的生活对立,夜夜遭受地狱般的苦难。
失格读后感篇2
人间失格,失去的真善美的人格天性,人们虚伪和善的面具之下,扭曲的嫉妒、仇恨、愤怒的邪恶嘴脸,隐藏着内心的阴暗。在日本二战走向战败衰亡的背景下,社会充斥着纸醉金迷的虚假繁荣,军国主义的遗毒蚕食着年轻人的信仰追求,要么一同戴上面具得过且过,要么独善其身坚守自我,要么浑浑噩噩随波逐流,遗憾的是,化身为主人公叶藏的太宰治,拥有与生俱来洞悉人性、聪慧敏感的天赋,却在追究自我真实善良极致与对人性、对社会的恐惧中不得其解,最后选择了另一条放弃的道路,自杀解脱。
出身官僚家庭的叶藏,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大学学业,修习绘画技艺,凭借父亲的权利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即使战后日本政府重组或倒台,也能依靠家族的积累安度终身,然而天赋异禀的他,精神世界早已成为天使与恶魔的战场,在业火的燃烧中崩溃坍塌。他内心的焦灼斗争是对人性、对人与客体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这种矛盾冲突不但是书中故事情节的焦点,也是作者以及每名读者寥寥一生都困惑挣扎的焦点。
问题的根源在于,自我内心的圆满无暇,在生存的蝇营狗苟中很难不被玷污。叶藏儿童时期用小丑般杂耍的行为举止来伪装逃避对人性的恐惧,闭口不谈真实的想法,即使身为小少爷,对女佣和仆人卑躬礼貌面具下的冰冷脸庞也颤若寒蝉。少年时期的他,心理人格分裂愈发明显,甚至寄希望于绘画妖魔,渴望获取它们强大的力量来对抗恐惧,书中写到:啊!给我冰冷的意志!让我知道人类的本质吧,人就算踩着别人往上爬,也不算什么罪,给我一个愤怒的面具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感到真实的人心不过就是如此阴暗,自己殉情自杀未遂,愧疚于每一个善待自己的女性,摆脱不了对崛木依赖的软弱无能,在酗酒、吸毒中获得虚假的力量,从此臻至自我终极无果,也被传统的家庭道德所不容,昭示着人性的悲哀。
失格读后感篇3
书中虽是由故事构成,但是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在读一个人的自白。的确,这也几乎是太宰治的自述了。以主人公叶藏的身份去展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人觉得这是一本很阴暗,读完会让人难受的书。我却不以为然,书中所记录的个人内心纠结和想法,其实是世间很大一部分人也曾经有过的想法。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读这本书,而是放在自身的角度出发,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我和主人公相似的地方是,我也经常感觉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也曾经想在一天阳光最灿烂的日子结束这一生,但是走过来了。相信很多抑郁症患者读过这本书的,会觉得这个书描述的跟自己内心很像。只是我们没能像作者一样表达出来,也希望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要坚信,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不要往消极的方面去想。
看了这本书以后,摘抄了一句话并发了朋友圈,朋友们都以为我想不开。
那句话是:姐姐,我先走一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下去,让想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就行了,人既然有选择的权利,那应该也有死的权利,我这样一根草,在这个世界的空气和阳光中是很难存活的。
我之所以感叹是因为,原来世界上,会有人跟我想法如此之像,即便是书中,原来大家在每个角落里都在挣扎的生存着,我没看过这段话,但是却感觉这段话是我内心的自白。但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低谷的时期,过了那道坎就会过去的,看完书,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没这么糟糕了,比我辛苦的人也多了去了,所以要加油努力生活。
失格读后感篇4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便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细细品味……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这是一部残酷而美丽,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学。它确实让人感受至深,直逼灵魂,令人无法逃脱。
这是太宰治灵魂深处无助的生命绝唱,同时也是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源泉。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几些小故事的组合,也觉得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懒人如何混迹社会,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评价欣赏呢。它值得我们一看,人们的绝望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绝望 ,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则去努力的生活,这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里本是阳光明媚,温暖四季,你来时,狂风暴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带走四季,我久病难医。人生来,为了喜悦也为了悲伤。一千种生活,我们也有一千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向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走吧。
失格读后感篇5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
“都是他的父亲不好”,“我们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喝酒……也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酒并不是人们主动就愿意去喝的,似乎,这是一个解脱方式,虽说是一个不高明的途径,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如同阿叶说的,他一次都没有想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于是他的解决方式便是伤害自己!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失格读后感篇6
最近读完了太宰的《人间失格》。
叶藏本人真的太卑微了,能感到他本性善良,但是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许是缺爱导致的,我觉得有点讨好型人格。又因为他心思的敏锐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又更多看到人性的恶,尽管良子代表了人性的善,可是这个善竟然也会被恶利用,经受本不该她来承担的痛苦。
这本书应该是从头丧到尾,我也没看到什么对于生的希望,只能说如果最差的不过如此,那么我的生活似乎还有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生活,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因为本来生活就很难,我们不能一步一步丧失做人的资格,当然他并没有丧失做人的资格,只是他一步步就这样走向了这个结局,对生活的失望还有羞耻感,对人性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惶恐不安。
再看了一下太宰治的生平,只想感叹作家总是与众不同,跟俗世格格不入,我竟然还生出一点羡慕来,他肯定是有才华的,所以才写出那么多的作品,可是又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悲哀,以为他过于良善和敏感,但若非如此,又无法写出人间失格这类悲观到极致的作品,很矛盾。
失格读后感篇7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对于有的人来说,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读《人间失格》,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挣扎与痛苦。然而却丝毫不觉得同情,因为“同情”总是给他人,而《人间失格》里的种。种阴暗,总有一款适合你。就像张国荣先生在《异度空间》中所饰演的心理医生,以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狱”,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狱。
我们每个人苟活于世,除了见诸于朋友圈的种。种正能量,总还有更多的阴暗情绪缠绕着我们。有时候你隐隐的感觉到了它,却又难以具体描摹,甚至不敢面对,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并非生性乐观之人,那么诸多颓丧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在你内心肆虐。后来那些游离的阴暗情绪在深夜流出你的脑海,幻化成一本《人间失格》。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失格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