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名著思想的理解,读后感人人会写,但是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巴金《金》读后感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巴金《金》读后感篇1
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十分喜爱它。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读过这本书,故事的内容就不需要介绍了。
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觉得书中的觉慧与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女儿痨”死了。她性情温和,从小熟读《烈女传》,她学到了许多封建“妇道”,知道作为女人,要顺从一切,忍受一切。那本书里,有个寡妇因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个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烧死,也不出来,因为怕失体面。二姐熟读这本书后,显得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沉默与忧郁。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哥的处境十分困难,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来与一个从小在李家走动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这门亲事后来没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纸团的办法,选中了另一个姓张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虚话,虽满肚委曲,但也没有反抗,也从不曾想到反抗。后来祖父死了,恰好这时大嫂怀孕,临盆在即,这就成为叔婶们打击他们的可趁之机,他们一方面在祖父灵堂前提出分遗产,一方面又认为祖父去世不久,长房在服孝期间,在家生孩子,将与祖父在天之灵相冲,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乡村去生产,说离开家里越远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与长辈因循、敷衍、妥协、服从惯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让大嫂留下来在家生产的建议。他最后还是拿着衣被陪着自己的夫人上轿,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来。虽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样难产而死,但当孩子弥月以后,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金看着叔婶们脸上所显露胜利者虚伪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憎厌。
巴金是觉慧吗?高家的悲剧源于李公馆经历的悲剧;鸣凤、瑞珏、梅表姐这些悲剧人物的诞生,是巴金从李家悲剧生活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这是因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剧。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经受了大量的心灵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说《家》中觉慧的决心和眼泪。他比觉慧看到的更广,也更深。
可以说巴金的《家》是他对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记叙和讽刺。
这些便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
巴金《金》读后感篇2
最终读完了《家》的最终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活力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
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明白自我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我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梦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转:‘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巴金《金》读后感篇3
读巴金的《家》有感
这一段时间我正在读巴金的家,这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必读的文章,他是一部中长篇小说,主要讲述旧家族旧社会的事情。文中出现的人物,我对高觉新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下面我就要谈一谈他。
觉新生活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中,老太爷是家中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封建腐朽势力的顽固拥护者,没有人可以违抗。《新青年》是当时青年学生最喜欢读的杂志,觉新也不例外。他在学校学习物理专业,每门功课都是一级棒,每年都那优秀。当时的他心中充满抱负,对物理充满兴趣,想当一名物理学家,他还有一个很远大的理想,上完高中要出国留学,长长见识。但是当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时,父亲把他叫到书房,告诉他不能继续上了,上了也没用。以一种极其顽固的口吻告诉他这一事实。觉新一下子忘记了反抗,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忘记了高中学的物理,任命的接受父亲的安排。很快在父亲的安排下,觉新娶了一位官家小姐,而在之前两人根本没有见过面,他只是被动麻木的接受。好在妻子比较体贴,渐渐地觉新忘记了之前的失落,只是沉浸在妻子的温柔里,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却。之后又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单位,开始了工作,当他领到第一份薪水时,还是开心了一把,只是以后就淡然了。不久,父亲死了,他很自然的接下父亲的担子,一时间迷失了自己,周旋于各个大家长之间,迎合每一个人,让自己处于疲惫之中。但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会独自一人在湖边吹箫,哀悼他失去的青春,失去的爱情。他在少年时代有一个很要好的情人,只是他们八字不合,被大人硬生生的拆散了。
觉新是一个矛盾的人,它既有新社会先进的知识,又有封建残余知识。在他的处事当中,封建思想占主导地位。也许在当时的社会觉新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并且走得相当辛苦,放弃了梦想,放弃了爱情,成了一个封建制度的忠实的守护者。
巴金《金》读后感篇4
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巴金先生告诉我们:做一个战士!
“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我如果是一盏灯,这灯的用处便是照彻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涛去洗涤海边一切陈腐的积物。”
还记得那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降入世界,那是自然“赐予”中国的一次考验,但中国没有服输,中国人用一种顽强的力量成功地抵抗了这场袭击,那种力量就叫作——坚强!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从他们眼里,我没有看到丝毫畏惧……他们只是普通人,却有着战士独有的坚强;他们只是普通人,却有着战士独有的信仰;他们只是普通人,却为了人民愿意付出一切……他们拥有战士们拥有的一切品质,他们就是坚强的战士!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充满希望的,但他们不想在温暖的晴空下享受阳光,却只愿在黑夜里、在人们穷途末路之时举起一只光明的火把,照亮人心,灿烂世界。这就是战士!
战士永远年轻。他们坚持战斗,不停战斗,不惧战斗,对于战士,战斗就是他生活的一切,但是武器不一定是枪弹,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持的信念。战士是永远不会失去青春活力的。这就是战士!
在战士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灰心”和“失望”这两个词语。他们经过失败后会重新站起,继续向前冲,他们甚至会在失败的地方用坚强的信念和破碎的砖瓦垒起一座华丽无比的城堡。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挡他们勇往直前的决心,这就是战士!
如果有人问我:“你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会回答:“做一个战士!”
如果有人问我:“你应该如何去生活?”
我会回答:“像一个战士一样活着!”
巴金《金》读后感篇5
“有你在,灯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让每一名读者感到遗憾和悲伤。
我并非是个热爱看书的人,最初的相识也只不过是教材书中载选巴金先生的几篇节选,还记得为《雷雨》在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体味封建社会下带给我们的启发,称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实读者,接触完整的一本书《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细细回味了一遍。
?家》这部小说是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中说起的,讲述了那一代人对自由,对爱情,对创新中国的梦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们三兄弟做出的不同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爱还是恨,是走还是留以及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同后果,越是读到后面,情节越是起伏不定,内心越是激动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个封建压制极其严重的大户人家,在这个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觉新无疑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种悲剧,曾经深爱着梅,但让他的父亲用占阖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娶了瑞珏。他爱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听从别人的鬼话,将待产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难产而死。他含泪忍受一切不义行为,不敢吭一声,他活着,只为敷衍,豪无主见,这也正是旧中国的悲哀。然而丫头鸣凤对觉慧的不渝也是一个悲哀,这个悲哀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但麻木的人们不以为然,在他们心中丫头拥有的权利不同于他们,他们是物品,可以当作人情相送。而觉民则不同,当他得知与冯家小姐定亲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离家,最终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胜利的人。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巴金《金》读后感篇6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金》读后感参考6篇相关文章:
★ 巴金春读后感7篇
★ 月巴金读后感8篇
★ 致巴金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