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匠读后感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非常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的,认真阅读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读后感是我们必须要会写份一种文体,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师道匠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师道匠读后感6篇

师道匠读后感篇1

近几年,市面上越来越多教育的书籍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想选择一本语言中肯一些的书也比较难。在假期里,教体局推荐的一些书目中,我选择了这本《师道:为师亦有道》来读,是因为被封面上的一行字给吸引了:“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这句话字字说到了每位老师的心里。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介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了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什么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累”,现在的孩子活的太累。作者张常关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源自自由思考,一切的成功教育都源自内心的需要。让我们多学一学古人,给教育一些‘闲暇’,还孩子一点自由吧!”这句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没有了自由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最宝贵的青春和娱乐玩耍的时间就这几年,而孩子们最美好最富想象力的大脑,被看不到边际的书海冲刷成了光滑的石头。在假期前的一天,我问了班上的孩子都谁报了辅导班,结果90%的孩子的假期被辅导班所占据,有50%的孩子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几个孩子参加了四个。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我的心里更多是是无奈,“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让孩子上辅导班的动力。让孩子睡个懒觉,让孩子去公园里玩玩,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飞的远些。

“尊重”。在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打骂学生。而在几年前,尊重学生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不打骂学生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侃侃而谈就是不尊重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就是不尊重;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粗暴的打断就是不尊重。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尊重要打从心眼里表现出来。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去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教师不要去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老师上课要讲,而且一定要讲。但讲时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尊重学生,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会学习,善思考,高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学生就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有了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学会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理宽广,而且精神坚强的人。那么,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不会享受到快乐吗?

师道匠读后感篇2

?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见证着教师的成长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读了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反思。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一读,最好能烂熟于心,文本就能更好地把握,就能很好的矫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朗读示范就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作文前,教师先写下水文,让老师一学生角色去体会学生习作遇到的问题,写好后读给学生听,学生和教师“一同成长”,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喜欢写作,然后教师跳出学生的角色,做好教师的本色。

很多名家执教,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虽然这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小问题能发挥大作用。

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评价得当,就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评价马虎潦草,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渐渐地,他也会应付你。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上只得个日期,时间长了,他们就不喜欢做作业了。有报道说,北京一语文教师有一年高考成绩出众,有记者采访报道说,追根溯源,就是这个班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为什么呢?是因为谁的作文写得好,这个教师除了下好的评语外,还要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上一面小红旗。就是这面小红旗,激发了他们的童心,大家都想去得这面小红旗,就想办法把这篇作文写好,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大大提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老师的童心了。我认为,评价有童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每一个学生是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

课堂,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共享学习的过程,学生就能增长知识,开启智慧,你理解了他们,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也就理解老师,把老师当朋友。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应。

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是思考角度,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学生才乐意在课上自主阅读探究,才愿意在语文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春天开放?”其中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因为花儿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老师听了,改变了原来的答案,亲切地说:“我想,可能是花儿知道我们这儿有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要来加入我们,所以就开放了!”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爱护着童心。

虽然我的体会没有高深的理论,也可能你觉得有个人主观色彩,但我坚持认为,教师的童心闪闪,孩子们的智慧就亮亮,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愈来愈近,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老师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毽子,猜谜语,下棋,玩老鹰捉小鸡,一起游戏,演课本剧,享受课堂,幸福工作吧!

师道匠读后感篇3

我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着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赞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

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思考车轮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索生活而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我们教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能力、道德、态度。

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

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我们往往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归咎于教育制度和专业培养模式,然而大多空闲的时候,我们思考的车轮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

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体育场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运动场……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首先是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其次是自己要爱读书,爱学习才行。在不断追求中探索教育的真谛。

师道匠读后感篇4

又迎来了一个暑假——2013年的暑假,教委办发的教师读物《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是中国教师报资深记者、编辑,马朝宏编辑的一本书。今天,我把妈妈接到家里来玩,拿起这本书,我开始朗读给她听,她被感动了,我们母女一起被此书中各位一线教师他们对教育的种种感受及对教育的理解和激情深深地感动着。

一篇一篇的文章,是一个一个的教育的故事。越看越吸引我的眼球,直到爱不释手。在看孙宝华校长的《学生的表情》时,他朴实无华言语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跟学生一起开心,一起伤心,做为校长的他,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并理解他们,我想在他领导下的学生和老师一定也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印象深刻的是《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卢梭的儿童中心说,都是在倡导“以人为本”。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我们到底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是炫耀自己?这个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已不需要质疑。而如何让孩子们在有效的课堂上展示自己才是我们第位老师最值得关注的。《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就讲了不少的例子及相关的分析。雏鹰要展翅飞翔,就应该给它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学生想要学得更多的东西,就应该真正拥有课堂,教师只需聆听、引导,用真诚的语言给与赞赏。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反思。在教学中,我感到教师有没有童心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童心就是真诚,童心让人心上无邪,身上无恶,形上无垢,影上无尘。作为教师,有童心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说教师没有童心,就是教师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把教学当做一种工作,一种机械化的工作。有童心的教师学生喜欢,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有感于此书中的几点做法:做领关雁给学生示范,显真诚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和声情并茂的讲解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关键,跟学生一同成长,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喜欢学习。亲人般的称呼学生,显亲情很多名家教授,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一于真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乐,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契合孩子的心作评价,有童趣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评价得当,就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评价马虎潦草,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渐渐地学生也会应付你了。我认为评价有童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互动,显平等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学生才乐意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才愿意在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

有位老师问:“花儿为什么在春天开放?”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因为花儿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老师听后,改变了原来的答案。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爱护着童心。老师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键子,猜谜语,下棋,玩捉小鸡,一起游戏,演课本剧,享受课堂,幸福工作吧!

师道匠读后感篇5

我们作为一个人们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每个学生。我们的做人和平常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我们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学生的表率。

师道匠读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着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受益匪浅,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媒体不断爆料老师怎样体罚学生,形式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这类老师把学生当成他的私有财产,没有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我觉得这些老师不配当老师,没有师德。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你施暴的地方。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活泼、欢快、高能量的顽童,或许每天都会惹人烦恼、生气,甚至是愤怒。常常看到他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等,也常常听到家长、老师的抱怨和失望的语气。因而,在很多人看来,顽童爱玩、不听话似乎是不务正业,甚至觉得后果堪忧。其实,顽童之与顽童,正像工作之与成人,是一生中必需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玩是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孩子的另一种学习。我们成人要做的,不是漫骂、殴打,而是正确的引导,并给予无私的关爱。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凭借这强制和惩罚,或许我们可以造就奴才,但不能成就英才。孩子的调皮是天生的,如何顺其自然,保护他的天性,并把它转化为科学探究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为了每一个顽童的健康成长,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善待顽童,给他们创造的空间,发展他们独特的个性,让社会多一些人才,让他们都像金子一样焕发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师道匠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葫芦僧读后感6篇

早读后感100字最新6篇

100字读后感模板6篇

100字读后感最新6篇

2匆匆读后感模板6篇

水浒钻读后感模板6篇

神读后感300字6篇

小学手读后感优秀6篇

写狼牙山读后感模板6篇

好书伴成长读后感6篇

师道匠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