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我们一定要将读后感写好,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看完书后写的感触,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高粱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高粱读后感篇1
今天回到家,一口气读完了莫言的《红高粱》。内心各种情绪激烈地交织在一起,久久不能平复。
一直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具有包容性的人,很少有特别讨厌的事物,不太爱对事物作出评价,总觉得万物表现的状态总有其内在规律,不能说绝对的好,也不能说绝对的坏。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特别是在欣赏完他人的作品之后我不太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总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很多时候,在向他人道出的时候,也仅仅变成了很俗的一句:很好,你自己去体会吧。
读完《红高粱》也是,怕自己拙劣的见解和浅薄的文字会有损这篇中篇小说,但心中燃烧着一团火焰,不吐不快。
不说小说的结构安排之精巧、莫言的文字功底以及叙事功力之深厚等这些语文考试答题时的条条框框,只谈感受。
?红高粱》给我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我是一个泪点以及笑点都极低的人,经常看一部影片或一本书看得泪如雨下。虽然在读《红高粱》的过程中也无数次鼻子发酸,但总是有一口气堵在心里,一种无法名状的愤怒、委屈、痛苦交织在一起的麻团堵在心口,让我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眼眶通红却流不出眼泪的感觉。
读《红高粱》的过程中,有三次因为太难过而读不下去,起身平复情绪。
第一次是奶奶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剥皮的情景。罗汉大爷是条汉子,直到被剥成肉核依旧没有屈服,日本人毫无人性,残暴得丧尽天良。
第二次是伏击汽车队时,“我”的奶奶死在日本人的枪林弹雨之下的情景。
第三次是事情过去很多年后,“我”的爷爷重新回到奶奶死去的那片高粱地上的情景。
在那个年代,生命显得尤为卑微而珍贵。随便一颗子弹便要去一个生命,而那些牺牲在枪口刺刀底下的生命都闪着铮铮铁骨。
高密东北乡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红高粱也不再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抗战期间,山东高密甚至整个中国时时都在上演着这种悲壮的牺牲,献血也侵透了这片神州大地。
很佩服小说里的奶奶,大胆而果断,充满正义感。
回过头来想想,真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了祖国和平而强盛的年代。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反映现实的。过去的历史是血淋淋的历史,是无数双眼睛见证的,像记忆中的烙印一样。无法磨平,更不允许篡改。尊重事实是人最起码的良知。
不知为何,突然间想到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红高粱读后感篇2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在莫言的心里,爷爷(父辈)充满了让人着迷的男性的力与美。爷爷是一个桥夫,但却胆敢为了奶奶,为了一段”“去杀人;他本是个农民,却为反抗日寇而成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却也感爱感恨,深明大义,具有男子汉的气魄。就连当时年仅十多岁的父亲,也是一个敢拿起勃郎宁就射的小英雄。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过的人们,他们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辉煌“”凄凉可人“”爱情激荡“的红高粱,就是莫言要寻找的故乡,要寻找的精神家园吧。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触,却不知道来自哪里,因为触目惊心的赤裸的战争描写,还是离我遥远却感觉似曾相识的高密乡的味道。或者,这些我根本没有懂得,或许我什么也没有从这本书得来,但是,内心总有那么一点抽搐。我会想象着静静的躺在高粱地里,嗅着黑土地的芬芳,听着烈风拂过高粱头颅的瑟瑟之声,还有渗透在空气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聪明伶俐,摘下头上的家兔耳朵,纯粹的沉浸在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浓浓的高粱酒香里。
红高粱读后感篇3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是该片的主题。影片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
影片是以“话外音”的形式展开了对“我奶奶”那一辈人故事的叙述,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象便是刺眼的“红”,新娘红扑扑的脸,红红的盖头,火红的高粱……这红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是一种代表了这里人特有的粗犷、豪迈的红。
电影围绕着余占鳌和九儿的爱情展开,当时九儿被父亲逼迫嫁给麻风李大头,占鳌恰好是轿夫。在迎亲的路上,当地的婚俗是要摇轿子,也就是在这摇晃中,他们暗生情愫,定下终生。在一片火红的高粱地里,二人的身影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他们的爱情那么简单,那么纯粹,甚至没有什么甜言蜜语或是海誓山盟,可却能让人相信这是一段可以长久的爱情。与现代琼瑶式的缠绵、凄美的爱情不同,显得那么清新脱俗,那样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真让人向往!
?红高粱》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罗汉大哥则代表的是另一种“红”,那便是那一代人的红色革命情怀。这个传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罗汉大哥投身于抗日事业,在抗日浪潮中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在临死前的慷慨就义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土高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血性的陕北汉子!正是他的死激起了这片火红色土地上的人民的愤怒,他们也拿起武器与敌人恶战,守护这片红色的土地。影片在这时结尾,九儿为保护其他人故意引开敌人,最后牺牲在了火红的高粱地里,她倒在血泊中,此时的脸被照影的更红了,正巧,天空发生了日食,整个世界变成了红色,红色又一次占据了整个屏幕与开头呼应!
这部有血有肉的《红高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这片火红色土地上的民俗文化的震撼!这部影片后来荣获多个重量级奖项,并且载入中国电影史,留在了一代人心中。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值得让我们深思的好电影。
红高粱读后感篇4
黑土地上的《红高梁》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我了解到这本著作已经被译为近二十几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本书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的爱情故事。小说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其实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红高粱的气息。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认为动作语言的刻画,都使我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东北红红的高粱地,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在读到刘罗汉被扒皮的那段,心里面就是那种被割伤的悲痛,不敢再往下想象。在书中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对抗日的情结是在当代难得可贵的。而莫言笔下的文字却在影子的旋照下更令人回味。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莫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高密东北乡这一小片地方间接但生动地演绎着整个中国的混乱局势,国民党的奸诈和近害,土匪的猖獗,八路的艰苦,顽强,不怕死,日本侵略者的灭绝人性的奸淫虏掠,凶恶残暴,让人看而寒齿。我一直很在意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怎么去渡过每一天的,日本鬼子的狼性,伪军的欺压。而今我们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挺爷爷奶奶讲抗日的事情那种气愤,恼怒的感觉了。
读完莫言的文字,我所了解的不仅是往事的铭记,从另一方面是很佩服在一个作家笔下的文字竟然变得如此的针锋现对,活灵活现。莫言用他独特而强悍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文体安排,在高梁地里生动深刻地展现了那一时期的血与泪,强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现一代人,演绎也什么是伤与痛,什么是真实与历史,什么才是人生,怎样铸就自己的一生,没有思想与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滚打,怎能造就一部传奇。独特的极富张力的“高密东北乡”语言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独具个性的鲜活人物,红高梁黑土地构成了一个真实又神密。
红高粱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莫言《红高粱》,原汁原味的红高粱,故事情节简单,历史风情浓厚。高密东北乡的民风淳朴,彪悍,血性,莽砀,粗砺。东北乡人民和日本鬼子的血浇灌和浸润了那汪洋血海般的红高粱,东北乡的天是阴沉的,悲凉的,东北乡的命运是悲惨的,这都如红高粱,高高的秸子,沉甸甸的穗子,永远的低着头,脑袋里总是苦大愁深。
这块土地上的女人,就像这熟透了的红高粱,浑身充满韵味,处处透着高粱酒的香气,看一眼就能撩人魂魄。“九儿”就是这么一个美貌的庄户娘们,因为她,东北乡的土匪,官僚,财主,长工,女人,鬼子展开了爱恨情仇的血泪杀伐,这里虽有民族大义、人间真情、生死之恋,更多的是为了这个女人死了一大片血性汉子。细细读来,不胜唏嘘叹息,结论一个“漂亮女人,别碰”……
一叹“单扁郎”死之冤。
单扁郎,东北乡的大财主单廷秀之子,麻风病人,家有单家酒坊,单家宅子足足几十间,家里长工、短工不下百人,堪称东北乡高粱地里的豪门大户。他爹以一头大骡子下定了聘礼,结果“九儿”誓死不从,在去单家“成亲”的路上,勾搭了轿夫余占鳌,三日后的回门路上,和余占鳌露水野合,激的余占鳌一下子宰了单家父子,至此,九儿获得了新生,也第一次挂上了两条人命。
二叹“花脖子”死的不值。
花脖子,东北乡有名的大土匪,其枪法“凤凰三点头”精准无比,曾经,三颗子弹打掉了县长“曹梦九”的帽子,令东北乡的官匪闻风丧胆。就这么一个风云人物,仅仅因为劫持了“九儿”,摸了摸“九儿”的奶,逼迫余占鳌整整一个春天,沿河打鱼,苦练枪法,终于练成比“凤凰三点水”更牛逼的“七点梅花枪”。就在这个夏天,单枪匹马的报“辱妻”之仇,在墨水河里把花脖子及手下打的头脑开花,血和着肠子趟了一河。虽说“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但花脖子至死也是窝囊的,好汉没有死在战场上,倒是毙命在一个女人身上,漂亮女人,碰不得。
三叹铁板会“黑眼”活的窝囊。
黑眼,东北乡三大土匪之一,势力最强。在余占鳌和二奶奶“恋儿”一夜情之后,“九儿”因爱生恨,以牙还牙,你出轨,我别恋,一气之下,从了黑眼,在余占鳌被骗济南府的几年里,“九儿”跟了黑眼几年。黑眼,彻彻底底的享受了这个美貌的庄户娘们。但是同样难逃恶运,一个堂堂的铁板会被余占鳌鸠占雀巢,黑眼也以一条死狗的姿态结束了这段孽情。至此,“九儿”又挂走了一个帮会。
四叹二奶奶“恋儿”死不瞑目。
恋儿,余占鳌的二媳妇,曾经单家酒坊管家婆子的闺女,趁“九儿”回家给她娘上坟的空当,在雷雨交加的夜里勾引了余占鳌,“九儿”醋意横生,生生的把二奶奶“恋儿”赶出了家门,赶到了那个“咸家口子”,一住就是八年。“恋儿”也不是省油的灯,生生的逼着余占鳌一家各住十天。就在1939年那个冬天,鬼子进了“咸家口子”,“恋儿”苦求回到单家酒坊,想得到“余司令”的庇护,“九儿”坚决拒之门外。结果,就在那个冬天,鬼子入侵了“咸家口子”,“恋儿”被六个鬼子伦奸致死,还搭上了她和余占鳌的女儿“香官”。由此可见,漂亮女人的男人,也别碰。
五叹日本鬼子惨死东北乡。
这是东北乡历史上著名的战斗;这是红高粱地里的传奇,这是孙家口青石板上的血祭。1939年8月初9,日本少将“中岗尼高”踏上了青石板桥,闯进了鬼门关。他没有想到,鬼子的机枪扫射到了送拤饼的“九儿”的那一刻,自己一只脚已踏进了阎王殿,“九儿”的血染红了墨水河,浸灌了红高粱,死的辉煌而壮美。她的丈夫余占鳌生生的用“哑巴、聋子、痨病、瘸腿、智障……”的这支几十人的部队打跨了鬼子的机动精锐,“中岗尼高”及鬼子们客气他乡,魂归高粱地,墨水河,为“九儿”殉葬。漂亮的女人,鬼子同样惹不起。
六赞县长“曹梦九”,不是自己的女人坚决不碰。余占鳌杀了单扁朗父子,“九儿”被单家管家“刘罗汉”以“勾搭奸夫,谋财害命”告到高密县衙,县长曹梦九,以“九儿”如花似玉,嫁个麻风病人,糟蹋了青春,实在可惜。“糊涂”断案,包庇“九儿”。此时的“九儿”已是“单扁朗“明媒正娶”的妻子,曹梦九县长宣判:九儿合法继承了单家酒坊的产业。当然,九儿也认曹县长为“干爹”,曹县长也成就了“九儿”和余司令的美好姻缘,整部书中曹县长就如“曹青天”,功德圆满。
漂亮女人自古被冠以“红颜”,红颜祸水,似乎是对女人美貌的嫉妒。其实不然,漂亮女人,总能撩拨男人的性欲,让所有男人想入非非。所有的雄性都竞争一个女人的时候,就接近“杀机”了,就要见“血光”了。“单扁郎、花脖子、黑眼”都觊觎“九儿”,结果命陨高粱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想是可以的,但对待女人,那是要“量着肚皮吃个药”,有多大的锅下多少米,贪恋美貌情有可原,千万别去戳拢,戳拢不好付出惨重代价,后悔都来不及了。
漂亮女人,就像一块磁场,吸引一群男人围着她转。每到一处,总能扯出点故事,总能制造出令人唏嘘叹息的情节来。害人害己,除了留下一点供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再无其他,非要说有,顶多就是故事荡气回肠多一点,唏嘘叹息多一点,情节曲折一点,除此,积极意义就不多了。古人云:“家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大概如此。丑妻可供白头,薄地果腹,破袄御寒,老百姓籍此祈愿风调雨顺,平安度日。至于“美女”,则是英雄豪杰、达官显贵的“猎物”了。我等无缘,切莫贪恋,邂逅美女,滑溜一下眼珠子就好,如能视而不见,善莫大焉……
“九儿”三十二岁的生命诠释了一个道理,漂亮女人碰不得,敬而远之,莫作非分之想,由此,则可全身远祸。至于能和曹县长这般,则是功德无量了。
红高粱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