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为了记录下个人在读书后的感受而书写的,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巨人陨落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1
首先被吸引的是本书大局面的掌控的写法,由于本书涉及国家范围较广,作者能有条不紊的即没有漏掉也没有忽略,并且做到对每个地域的描写都那么生动使我非常感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描述精简且充分,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本书对英、法、德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描述,对沙皇俄国的封建帝国主义的描述都非常的详细生动,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来讲,通过一本书了解资本主义的政府形式,选举方式,人民生活,土地所有权,工厂及工人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地位,通过通读全文读者能在心里形成一个基本概念,对各同一时期的不同社会形态有一个横向的认识。
另外,本书对一战的从起因到发生到过程及结束的描述能使读者能更全面的认识到一战的本质,通过描述从战争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各个国家从贵族到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意识的变化更形象贴切的分析了战争。
最后,在本文中从沙皇俄国由布尔什维克代替,英国的工党执政的社会变化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特别是沙皇俄国的工人由底层人民革命后变成无冕的贵族给人的启示,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最最后,本书与我常看的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的角度不是那么强硬,他只是一个如同上帝一般的旁观者,对没种社会形态持相同的态度,即不故意损毁某一政党也不故意歌颂某一组织,也许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寻求真理的道路!
非常荣幸能读到如此美妙的书,也非常遗憾读到的这么晚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2
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所著的《巨人的陨落》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书分为三部分:天地失色、巨人之战、世界重生。全书布局宏伟,分别记叙了英、法、俄、美、德国中不同阶层的众多人物,是了解20世纪初不同国家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
读完此书,个人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历史书上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鲜活了起来。比如在历史书上记叙的"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因工作辛苦、环境恶劣引发大规模的罢工",书中开篇就记述了14岁的威尔士少年第一次下井采矿,他是如何深入地下、如何工作的,矿井里的轨道、骡群、采光、通风,甚至他带来的午饭都有详细的描述。
还有我不理解的几个现象在此书中都能找到渊源。比如:贵族认为女人需要一直受人供养,女人去工作、自给自足挣钱养家反是羞耻的;国外议会中的吵吵嚷嚷以及动不动就举行的全民公投;还有本是追求平等的一帮布尔什维克们为何在革命后走上专制之路。书中的英国贵族菲茨与他的俄国公主妻子碧的相处之道就是:丈夫供养妻子,为其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妻子服从丈夫,为其生儿育女。而菲茨却对同为贵族出身,却积极参与义诊工作的妹妹茉黛不满,并在茉黛与德国人私定终身后断绝关系。可见这些自诩为上等人对女性的价值观就是:我养着你且你得听我的。书中还写到了工党的建立及女性的参政过程,这是我在此书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艾瑟尔。女仆出身的艾瑟尔在遭受贵族玩弄、家人嫌弃、未婚生子后靠自己的努力步步为赢,把一手烂牌打出彩来,最终成为女议员,并在给她伤害的人面前扬眉吐气,真是活得精彩又励志的姑娘。
肯·福莱特着实是一位小说大师,全书1168页读来不觉一丝冗长,虽然是部小说,但可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史来读。且在小说出版前,肯·福莱特请来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难怪美联社评价此书:宏大的背景、结构和故事巧妙交织,构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3
?巨人的陨落》按照时间顺序,五条叙述线(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交叉推进。
在一战的历史背景下,讲述虚拟的小人物故事,同时穿插22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传统接地气,却十分惹人喜爱,根本放不下手,再次印证内容为王。
其实在阅读的很多时刻,读者是可以预想到接下来的情节。比如俄国的农民格雷戈里本已经攒好钱买好票,马上可以去美国之时,他的弟弟晚上出去搞事情,你就知道要完蛋,格雷戈里肯定走不成。
杀人的弟弟在码头等着哥哥,你就知道坏了,弟弟也许代替了哥哥去美国。虽然一一应验,却仍无碍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就是本书的魅力。
福莱特讲故事本领惊人,多线叙述紧凑而全面,文字不出奇却非常不凡。极其赞同有的人评价他是“肚子里装满真材实料但绝不以此刁难读者寻找存在感的好作家。”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堆积如山的资料,绝不可能对一战中各个国家的推进如此地信手拈来。同时,又难得地毫不做作,写出来的东西深入浅出,老少皆宜。我想作者必然是对自己非常严苛的人。
他的小说在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出现任何史实错误。
所以书中关于真实人物的正面侧面细节,我想都会是他本人的真实外现。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的描写。
众所周知,乔治五世痛恨自由主义者。君主通常是保守派,但某些事件激化了这位国王的反感。他是在一场政治危机中登上宝座的。他违背自己的意愿,受自由党的首相h.h.阿斯奎斯的胁迫——此人深受公众舆论的支持——遏制了上议院的权利。
如果把所有的描述都摘录出来,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大概的人物轮廓,而这些都会与史实相符。
这是一位值得仰望的作家。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4
在这个假期中抽空把肯·福莱特的两本书《巨人的陨落》以及《圣殿春秋》看完了,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我会更喜欢《巨人的陨落》一点。因为它让我感觉更真实、更震撼一些。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本书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人物线索我觉得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读完整本书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恢弘大气,犹如一部史诗。本书是以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其中大量的情节都是历史的真实事件,但在这些史实中间穿插着精彩的虚构人物情节线索,并且结合的天亦无缝,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存在其中。
人物的塑造,人物之间的情感刻画的很是细致。五条故事线的叙事,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信仰的冲突,但在着其中产生的亲情,爱情,友情的不同情感,会让人不自觉地深入其中。每一个人物所表现的都淋漓尽致。
整本书的节奏,情节推进的还是比较快的,以至于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快的有点让人出戏。不过并不影响整体的感受。有人堕落,必将有人崛起,为着贵族的利益,或者为着工人阶级,又或者为着女性权利的平等。战争所改变的是否又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未来吗?那是一种完全、极致的生命之美。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5
?巨人的陨落》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宏大史诗,作者分镜头叙述,仿佛身临其境地穿越了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场面。在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小说主要以英德俄美法等大国利益为经,以五大家族的命运为纬,以不同人物的视角反映出1911年6月到1924年1月那段云诡波谲的历史:英国工党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萨拉热窝事件,东线战场,索姆河战役,美军参战,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沙俄的覆灭与苏联的诞生等历史事件。
肯·福莱特通过五个不同家庭的轮流切换,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的破茧成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这并非易事,但最终会如愿以偿。”
比利觉得,如果人人都过一种敬畏上帝的生活,整个世界,尤其是阿伯罗温的矿井这里会变得更好。
生活太艰难,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每一天都是可以期待的日子。一个人终会遇到另一个人,一个新世界终会带走旧世界。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6
书的名气很大,1168页的篇幅,却号称着平均每位读者耗时三个通宵读完,可以想象到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而作者肯·福莱特更是一个在老外眼中可以和金庸在国人眼中地位比肩的人。
?巨人的陨落》是本很不错的历史小说,通常的历史类读物总是摆脱不了枯燥、乏味。过于严谨会使小说失去可读性,无法吸引读者;而如果当成野史来写又总是存在着不够严谨,误导读者的嫌疑,但是肯·福莱特不愧是顶级的畅销作家,能够在小说不失趣味的情况下保障小说背后历史的真实性。
作者采用历史巨变下个人和家族命运改变这一经典手法,展现了一副一战、二战(第二部)波澜壮阔的画卷,书中人物繁多,几个主角设定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如英国德哥的老牌贵族,俄国的底层人民,美国的暴发户,这些典型形象折射出那个时代各自国家的命运。
正如广告宣传的那样,全书最大的卖点在于历史事件的真实、确凿,除了虚构的主角,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有出场并和虚构的人物产生互动,而且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这些互动中真实历史人物的言论都是有凭有据,绝非杜撰,这就使得本书更可作为了解那段历史的窗口。高度尊重历史,绝不戏说误导后世,这是国内作品最为缺乏的精神。
同时本书对于时代背景的还原也是巨细无遗,丝丝入扣,读来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个人感觉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看,第一部还有点生硬,人物形象较为单薄,第二部更为成熟和流畅,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战争是明线,而民主的实现则是贯穿全书的暗线。作者在书中对于民主意义,通过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故事做了深度探讨。读完全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英美式的渐进的民主是持赞扬态度的。
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在于,作者不但处理好了虚与实的关系,而且做到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个体“大”与“小”的关系。通常的小说一旦涉及了历史的宏大背景,小说中对人物的情感把控和细节的描写就不再细腻,甚至说会逐渐忽略个体的情感,而无论是威尔士的矿工少年,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出身显贵、为爱敢于放手、敢于放下身段的茉黛,做过仆人、当过小三、终而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艾瑟儿,身世凄惨、受尽欺凌、紧紧抓住救命稻草、终而获得幸福的卡捷琳娜……,每一个都有血有肉。肯·福莱特却做到了两者兼顾。
而读完小说后,再细想小说为何以“巨人的陨落”为名,那“巨人”究竟是什么?其实巨人的陨落,含义就是贵族阶级的衰落,民主的实现和普通阶层的崛起。当然巨人也是那些在反抗世界、追求平等的平民英雄,或许小说中不只是有巨人的陨落,还有巨人的崛起。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7
从小我对历史便没有太多兴趣,感觉这些历史事件似乎离我很遥远。这本书却让我对一战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实的历史事件随着小说中五个家族人物的爱恨情仇而展开。
小说里的五个家族分别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因此作者着重描绘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纠纷。印象深刻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在英军炮火轰炸下艰难的战壕生活;正式战争开始前英德两国士兵们越过无人区,在平安夜里互相问候,交换礼物;英国指挥官愚蠢无能直接把十几岁的年轻小兵推到战场的无人区,列队站立成为德国枪口下的炮灰。
主角之一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当时沙皇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人人为了一个面包可以牺牲很多东西,极境下最底层的革命者奋力崛起推翻沙皇,那一刻我似乎亲生经历了这热血沸腾的年代。
还有两位女性,一位时英国贵族女爵,一位是平凡的人家的女孩,她们联手为争取女性权利而奔走:支持妇女参政,争取妇女投票权。书中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在推动历史进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厚厚的三大本书,看起来却一气呵成。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在书中可以看到人们不断的追求美好、幸福、和平、平等,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奋力抗争。
巨人陨落读后感篇8
?巨人的陨落》是一部有三册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了,读完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通过这部小说了解了一些为什么今天的世界是这个样子,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历史是渐进发展进化的,和基因遗传类似,基因突变会有大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也算是一次大的基因突变吧,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和世界的版图。
本书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史,主角是西方世界各国各个阶层的代表任务,有英国的保守贵族阶级、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女权的工人阶级和贵族阶级女性,有德国的贵族阶级、外交官、军人的代表;有俄国的贵族阶级、农奴转化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代表;有美国的外交官、移民代表,通过政治、军事、爱情、经济工业发展,世界的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各个阶层的突破和坚守、善和恶的交织,用历史学者的客观、理智的笔调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时代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
故事并不复杂,以一个英国工人阶级家庭出发,以童工矿工的视角为起点描绘工人的工作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蒸汽机的发明让煤矿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工人阶级组建了工会,工会会为工人争取权益,但是资产阶级并不真心关心工人权益,英国贵族们虽然以绅士淑女进行自我标榜,认为打骂男仆女仆是不文明的行为,不屑为之并看不惯出身俄国的贵族辱骂仆人,但依然会把歧视不尊重下层阶级的行为做的理所当然。俄国的封建贵族阶级对待农民残暴,触犯一点贵族阶级的利益就被绞死,最终在一站前后被颠覆,夺取政权的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以牙还牙也以同样的手段对付了沙皇俄国的王公贵族,血洗了整个王族。
德国和美国的贵族、外交官、军人交叉在这段历史中,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个人是渺小的存在,被时代裹挟而生,整个人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爱好和平不想打仗依然要上战场,士兵们不知道为何而战却要流血牺牲。
在这个故事中,美国依然是充满希望的新大陆,俄国农民阶级转化为工人阶级一心希望能去美国,寻找自己向往的生活。
这些人物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有特点,唯一的共性就是都有勇敢的品质,都有自己的坚持并为之勇敢奋斗,都是勇敢者,勇敢去追求信仰,勇敢去追求爱情,勇敢去突破自身的局限追求更好的自我和推动社会、时代的进步,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共同推动时代的发展,让世界逐渐发展进化为今天的样子。
巨人陨落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