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书之后我们一定要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收获,如果读后感的写作是抄书本里的内容那是毫无意义的,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大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大读后感篇1
你知道三角形的作用吗?你知道混合运算是怎样算的吗?那就跟我一起“玩转数学”吧!
它是一本根据故事来传授知识的书,让我们对枯燥的的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它把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不是简单、直观的数学算式,而是在故事中思考数学问题。例如猴妈妈买桃分桃的故事。它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猴可爱的一面,同时也提出了数学难题。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用数学知识帮小猴解决了问题。还有很多呢,比如怎样列除法算式、用谐音记数字和十进制的由来。希望你也来读这本好书。
我已经是第二次看马小跳玩数学了。杨红樱老师写的马小跳玩数学书很受我们小学生的喜爱。书中含有80个趣味数学故事,如“厉害的侦探”,最让我着迷的是“奇妙的舞蹈队形”里头讲了芭蕾舞队要排练一个节目。一共分两队,它们分别是12人和11人,各要求排成6行,每行4人。夏林果不知该怎么排,结果是马小跳和路曼曼帮她解决,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排。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懂了很多以前不懂的解题诀窍。如100米围墙每隔5米栽1棵树,我们经常不想就把它得20棵,但两端却把它给忘了,所以栽的棵数要比段多1棵,就是21棵。
这本书让我们玩中学,学中玩,不再无聊。这本书还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数学大读后感篇2
在这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趣味数学》这本书,这次比上次读得更详细了,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这些知识。现在让我来再次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有七个大题,分别是:漫游数字王国、看图72变、让人眼光的度量衡、做个理财小专家、学位合理安排时间、关于可能性的生活测试、大话数学。
我觉得第四章做个理财小专家,为你生活买单说得很好,主人公多多在吃饭的时候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浪费行为。而且她在睡觉时也开着灯,开灯睡觉不仅仅是浪费,而且对眼睛也不好。还有她在刷牙时也浪费水,像她这种浪费行为是不可取的。
数学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学好它不仅算好数,还可以为生活带来奇妙的乐趣,在生活中还能改变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同时能我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数学大读后感篇3
在大学初学《数学史》时,我便对数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爱上了数学这一学科。工作后,我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够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来,那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数学文化》一书,获益颇多。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牙牙学语地创造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然后在花季雨季之中为数学建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尽的分支,到如今,展现它花样年华之时耀眼夺目的数学成果。与其他文化一样,数学科学也是集齐了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完《数学文化》,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每一代人都在数学这座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当我们为这个大厦添砖加瓦时,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这些凡夫俗子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近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例如,数的理论演进就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在几何学中,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溯源于初等代数的抽象代数并没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样现代分析中诸如函数、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包含乐古典定义作为特例。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而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远古以至宋、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明代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有价值的史料。
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是一个新问题。不过我相信,一旦你踏进数学文化的门槛,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奇异世界。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些东西还只是隔岸观火的皮毛,相信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一定会呈现给人类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总之,数学文化是一个比较精彩的文化,是一个未知的我们广大青少年去了解的文化,慢慢体会,别有一般滋味在里面。
数学大读后感篇4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
数学大读后感篇5
数学还有王国?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没有的。但却有本搞笑的书,能带着我们一起遨游数的王国,感受数学的乐趣。朋友们,快跟着我走进这本由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李毓佩教授写的《奇妙的数王国》中吧。
书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五年级同学小华,一个是初中生小强。两人的数学知识学得都很好,还获得过几次数学竞赛的奖项。两人还在数王国里做了很多好事,深受零王国的喜欢。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小强和小华帮零国王找到了宝物的那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了一个个盗宝贼,让零王国很是高兴。其中抓盗刀贼的那部分,最引人入胜。那么,盗刀贼这个数究竟是多少呢?
一天晚上,数字4在门口站岗,一个蒙面数用乘法钩子钩住了他,4顿时失去了知觉,蒙面数赶紧走上楼去,又遇到了
数字12,12刚想反抗,就被蒙面数用减法钩子钩住了,晕了过去。偏巧,在二楼看守的数40那天刚好有急病被送到医院,盗刀贼乘机冒充40,偷走了宝刀。国王明白后,大发雷霆,让小强和小华帮忙数王国尽快抓拿盗刀贼。小强仔细的分析后,找出了头绪:盗刀贼先用乘法钩子钩住了4,又用减法钩子钩住了12,很快列出式子:
4×盗刀贼12=40
4×盗刀贼=40+12
4×盗刀贼=52
盗刀贼=52÷4
盗刀贼=13
原先,数字13就是盗刀贼。小强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帮忙数王国找到了丢失的宝刀。我也最佩服他。
读完了这本搞笑的数学童话,我深有感触。回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跟书中的主人公小强相比,还差了很多。经常因为马虎做错题,闹笑话。每当我遇到一些难题时,就会刻意避开这些复杂的题型,懒得思考。此刻想来,其实有些题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肯多动笔,肯钻研,再加上一点细心,完全能够把它攻克下来。倘若零国王让我帮忙找盗刀贼,恐怕盗贼早就逃之夭夭了。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再有几个月我也要投入到小升初的战役中去,数学当然占有很大的分值,如果学不好,肯定考不上一所好初中。看着校信通的小博友们纷纷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我的心里很是羡慕。我也要抓住时机,努力学习数学,实现我的心愿。
?奇妙的数王国》这本书带给我很大启发,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先我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竟然变得如此搞笑,吸引我看下去。更激发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听完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一睹为快呢?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数王国,感悟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吧!
数学大读后感篇6
这个寒假,我一直在看《奇妙的数学王国》一书。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篇很搞笑的文章——猪八戒斗鳄鱼精,就连妈妈看了也觉得我很像故事里的八戒,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猪八戒自告奋勇前去探路。他在过河时,被一只鳄鱼精打败了拖回了巢穴。猪八戒为了证明自己不笨,就让鳄鱼精来考他。鳄鱼精说:“我是长尾鳄鱼,我的尾巴的长度是头的三倍,身体只有尾巴的一半长,我的尾巴和身体加起来长13.5米,问我的头有多长?”猪八戒心里暗暗叫苦,但还是硬着头皮算起来:“我把你分成若干等份,头算一份,尾巴是头的3倍,尾巴就是3份,那身体只能占3/2份了,这样一来总长就是11/2份了。嗯,那样就能够算出来了。”说着,八戒报上了个算式:“鳄鱼头长=13.5*11/2=27/11(米)。”刚说完,八戒就听到悟空的声音:“八戒,算错了,13.5只是他的身体和尾巴的长度,不包括头长,就应是13.5*(3/2+3)=3(米)。”这时鳄鱼精说:“我的头有3米,你算错了!”说着就来吃8八戒,悟空突然出现,救出了八戒!
八戒真是一个小马虎。这么简单的题也会算错,还好有悟空救他,不然就成鳄鱼精的晚餐了。其实,我也是马大哈一个,经常算错,在不就是抄数字也会抄错,以至于我的正确率降低,老是不出好成绩,以后,我要改正这个“毛病”,使我的成绩更加优秀!
数学大读后感篇7
当我拿到《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时,我马上给它另类的名字所吸引住了。“玩数学?”学数学不是很枯燥吗?它什么时候变得可以玩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
?马小跳玩数学》这是一本小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大家。在这本书里,主角就是我们可爱的马小跳等同学。马小跳从一名淘气包变身成为一名数学天才,而笨女孩安琪的数学也进步神速,读害得天才少年丁文涛也只能甘拜下风。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它们掌握了什么秘籍吗?因为它们懂得结合生活来学习数学,它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记得在学习路程应用题,我总给老师的什么相向而行、什么背向而弄得糊里糊涂?行走就行走了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方式?难道还要记得上天下海吗?慢慢地,我也懂得了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也掌握了解决的.方法。但我从来没想到的,数学居然可以玩着学习。
读了《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学习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它让我知道,无论难题多大,只要你肯用心,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
数学,可以玩;语文,也可以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数学大读后感篇8
马小跳,他的数学很好,是数学小明星呢!马小跳玩数学是老师推荐的,非常好看。
?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红樱写的,里面讲述了马小跳在学习数学中的故事,十分有趣。
今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忽然,有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算了半天,也没有算出答案,没办法,我只好找哥哥帮助了。
这道题是这样说的:马小跳在玩套圈游戏,规定可以套3种小动物,小白兔,小熊,小狗。套中小白兔得9分,套中小熊得5分,套中小狗得2分。20分就可以换一个毛绒小玩具。马小跳一共套中10次,三种小动物都套中过,得了61分。问马小跳套中小白兔几次?
哥哥说:”他共套了10次,每种小动物都套中过,每种动物至少被套中一次,共得了61分。其中,在每种小动物各套中一次的三次中共得了9+5+2=16次,而另外的7次,共得了61—16=45分。这7次中,不可能都套中小白兔,也不可能6次都套中小白兔,如果这样,得分就会超过45分,也不可能5次都套中小白兔,其他两种小动物各套中一次,再套5次小白兔,8次就61分了。那我们假设7次套中小白兔4次,就得38分,还差45—36=9分,还要套3次。如果一次套中小熊,得5分,2次套中小狗,的4分,这样套3次又得了9分,合起来正好共套了7次,得45分,所以一共套中小白兔5次。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听后恍然大悟,看来我以后还要多动脑筋啊!
数学大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