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事迹材料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抢险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抢险事迹材料5篇

抢险事迹材料篇1

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科技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汛准备。

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预测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大幅提升。2019年,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在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一款名为“智水苏州”的防汛“科技大脑”把辖区内的水情信息、易涝点位、物资储备等防汛重点信息尽收眼底。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管理……“智水苏州”打破了传统行业管理局限,实现城市、河道、环境管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形成“视频输入——算法识别——取证录入——工单派发——处理反馈”的事件全流程闭环操作。

为保证汛期旅客列车安全、准点到达,南方多地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大量工作人员上线巡查检修。值得关注的是,“扫码”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

“滴,扫码成功!”合福高铁北武夷隧道山脚下,南昌高铁维修段上饶合福路桥工区工长梁文浩正手持一台gps防洪巡线手机,对准隧道防洪检查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几秒钟内,手机收到了一条关于隧道名称、里程和山体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梁文浩所在的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排查险情时,工作人员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为防止汛期高铁沿线山体发生落石溜坍、路基下沉等地质灾害影响行车安全,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对管内线路巡查到位。巡山巡河前“扫码打卡”,巡查结束后在山顶“扫码确认”,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隐患点。

抢险:“雷达卫星”精准分析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境内多条河流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江西省工信厅方面表示,持续降雨导致云层加厚,严重影响气象卫星监测精准度。受持续降雨影响,江西省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顶决堤险情。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及时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全天候捕捉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最新数据分析、监测,极大提升了该省抗洪救灾能力。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最大特点是不受云雨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根据影像分析结果,受溃堤影响,鄱阳县周边地区,包括鄱阳镇、昌洲乡及周边4至5个乡镇受灾严重,其中昌洲乡整体被洪水淹没,鄱阳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游城乡等地区受灾也较为严重。

经过5天多的日夜奋战,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的倒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127米长的决口成功合龙,周边四座村落的交通被重新连接起来,为将来的排洪打下基础。

救援:“无人技术”大显身手

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智慧黄河”工程的推进,为黄河防汛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的“标配”。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具有先天优势。它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如果搭载夜视功能,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在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器人,在抗洪一线也有用武之地。近日,水上救援机器人在多地亮相。救援机器人外形像小艇,可通过平板电脑或控制器操控,一次可以救助3到4个人。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较湍急的地方且距离岸边较远时,救援人员可操作机器人朝着落水者的方向全速前进,落水者抓稳机器人就可获得救助。

目前,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已“入列”各地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种灾害救援处工程师熊伟说,各省级支队级救援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下声呐等高新装备,关键岗位的救援队员全部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

抢险事迹材料篇2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职责。

7月21日晚,夜黑如墨,大雨如注。宋庄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在接到特大暴雨可能带来强降雨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一时间召集全镇47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雨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应对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80毫米,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田被淹。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特大暴雨带来的重大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人,创造了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无一人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几样东西:退烧药、咽炎片以及一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其实,早在暴雨来临的前几天,她就因为冒雨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状况而感冒发烧了。此时的她,手中的电话一向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心急如焚的求助电话。应对复杂的局面,李霞沉着冷静,一方面安抚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多方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干部支援重灾区外,用心争取区直单位安排人力、物力加入抢险救灾行动,并协调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公安系统派出200多人次深入到汛情最严重的地方,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在做好前线救灾的同时,李霞还不忘争取各方支持,以确保救灾工作平衡推进。她会同公安部门组织警力维持好全镇的社会秩序;协调电信、供电部门组织人力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协助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公路,确保应急抢险物资安全运抵灾区群众手中。在她的带领下,宋庄镇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所需生活物资发放到位,各受灾村电力、通讯、交通全面恢复,生活用水正常,全镇社会治安稳定,灾后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序推进。

灾难能够将人打倒,也能够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无穷的战斗力。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李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职责,从履行职责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身上。

抢险事迹材料篇3

7月21日,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袭卷张家湾,全镇各村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大辛庄、张湾镇、枣林庄等7个村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在镇党委的号召下,董振瑞第一时间驻守大辛庄村,始终坚守岗位,组织抗灾自救,全力以赴投入到了这场救灾工作中。

一、紧急排险,抢救百姓生命财产

21日下午,暴雨不止,董振瑞记挂受灾严重的7个村,立即协调通州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紧急排险搜救工作,将受伤群众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自21日14时至22日8时,董振瑞坚守受灾最严重的大辛庄村。狂风过后,村内大部分房屋屋顶被掀起,部分房屋倒塌。董振瑞带领村干部一边查看房屋受损情况,紧急疏散百姓,一边组织村干部、群众排水清淤,防止村域内涝。为做好受灾群众的安抚工作,他走遍每一户倒塌民房,及时对受灾户进行慰问安抚,确保受灾群众的情绪稳定,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由于领导得当、措施到位,大辛庄村救灾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心系百姓,解决吃水用水问题

为了保障已停水及被雨水污染水源村的群众生活用水,董振瑞及时联系通州消防支队领导,协调消防车为张湾镇、大辛庄等8个村、社区供送饮用水。通州消防支队出动消防车16辆、消防官兵50人、供水449吨,解决了百姓吃水用水问题。

三、狠抓安全,排除各类隐患

身为分管企业安全生产的副镇长,董振瑞一直保持着对镇内危化企业安全的高度警惕,第一时间成立9个安全检查小组,对辖区内10家加油站、6家气体充装站、70家危险化学品单位、21个重大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督促企业做好防风抗汛工作,确保重点危化单位无事故发生。在张凤路大辛庄路段、胜利干渠路(垡头至小北关)、大北关至小北关路段,出现树木倾倒、建筑倒塌物导致交通受阻的情况,董振瑞及时协调交通、公路、园林等部门进行清理和清除,以最快速度恢复交通。

抢险事迹材料篇4

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长江、淮河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截至7月14日,共有2.9万多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5000多名民兵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

全体官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奋战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闻“汛”而动

江西告急!九江告急!鄱阳湖告急!

连日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武警江西总队出动1400余名官兵火速驰援鄱阳湖,担负起转移受灾群众,搜救失联人员,加固泄洪堤坝等任务。12日7时,鄱阳湖鄱阳镇昌江圩江家岭村堤坝出现渗水群,总队300多名官兵轮流跳进深坑排除险情。

与此同时,第72集团军某旅1500余名官兵,也赶到鄱阳县,加入加固堤坝、封堵管涌的抗洪大军之中。

火箭军某部数百名官兵多路突进鄱阳县后,来不及休整就分散到汛情最严重的几处堤段,参与处置数十处管涌等堤坝险情。在鄱阳县西河东联圩港头村,由于现场无法使用工程机械,营长张刚带领100多名官兵,全靠手挖肩扛筑起围堰。

正在野外驻训的第71集团军某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收拢部队,经10余小时近千里机动,2300余名官兵12日18时前分别赶至九江市濂溪区、都昌县、永修县等10个县(区)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不仅在江西。在贵州省松桃县,甘龙镇石板村因连日大雨发生山体滑坡,武警铜仁支队官兵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危险区域搜救被困群众。

在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发生山体滑坡,武警黄冈支队官兵赶赴现场,抢救人员、转运群众物资。

在湖南安乡县,官垱镇胡家村堤段出现多处管涌险情,县人武部政委李柏带领120人的民兵分队星夜出发,6个小时封堵管涌5处、搭建围堤8处。

向险而行

管涌、漫坝、决堤,险情一次次袭来,人民子弟兵一次次向险而行。

12日9时,江西南昌廿四联圩聂家舍路段接连发生4处管涌,最大的一处直径长达15米。

“危险!我上!”面对被洪水冲走的风险,东部战区空军某部50名骨干跳入没过胸口的水中,用血肉之躯封堵管涌点。7个小时连续奋战,一条80米长、1.5米深的砂石圈在50名官兵的身后筑起。

强降雨致使湖北黄梅县考田河蔡垸村段河堤出现一处200米长的决口,空降兵某旅1000余名官兵奔赴决口河段封堵。整整一个昼夜,大堤上灯火通明,官兵们筑起一道长200米、高5米的防洪堤,成功填堵决口。

“杨星圩水位已逼近临界值,快要漫堤了。”东部战区海军某导航台附近的杨星圩是一条“悬河”,水域超过千亩,河堤下是落差近6米的居民区。

接到驻地安徽省宣城市沈村镇政府通报后,官兵们赶到河堤,沿着上百米的河道,就地填土垒沙袋,加固堤坝险段,为排水泄洪争取了宝贵的4个小时时间。

在鄱阳县江家岭村,一个排涝站突发穿孔险情。跨区支援的上饶市信州区人武部120名民兵及时赶到,采用装填铁丝网、投放沙石袋等方法进行封堵,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成功排除险情。

全力以赴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在抗洪一线,子弟兵护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感谢你们的付出,向你们致敬!”安徽歙县第二中学高考考点的考生们走出考场时,向守护高考的武警黄山支队官兵鞠躬致谢。

受强降雨影响,安徽歙县城区严重内涝,7月7日的高考科目推迟到7月9日。开考前1个多小时,一名脚踝骨折的考生无法到达考场,正在担负城市排涝任务的武警黄山支队官兵采取人力背运,将他送至考场。

“同志,能不能帮帮忙?”7月10日,村民程桃香边喊边向刚刚处置完管涌险情准备撤离的武警南昌支队官兵跑去。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新培村的程桃香家鱼塘被淹,鱼塘外围铁丝网被冲毁,暴雨漫塘导致大量活鱼流失。

接到村民求助后,已经非常疲倦的武警官兵再次争分夺秒就地取材装填沙袋,在鱼塘周边垒起一道临时堤坝,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刚刚驰援武汉的东部战区总医院、第901医院、第908医院抽组的160名医护人员,也奉命开赴江西、安徽等地,为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面对多地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陆军以东部战区陆军为主,先后出动第71集团军、第72集团军、第73集团军等多支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截至7月14日晚,各任务部队全部到达任务地区,东部战区陆军2.3万余名官兵奋战在长江、鄱阳湖沿岸26个县(市、区),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事迹材料篇5

7月21日,一场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张家湾镇,数个村庄同时受到龙卷风的洗劫,一时间砖瓦横飞、树木折断、房倒屋塌、断水停电,灾情不断……群众陷入惶恐的境地。

“险情就是冲锋号,灾情就是动员令”。张国瑞在得知灾情后,心急如焚,不顾身体不适,冒着倾盆大雨,以最快的速度驱车赶往事发村庄,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村庄干部群众面前。虽然他浑身湿透,形象有些狼狈,但却很好地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恐慌情绪,给他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群众的安危,就是我们的安危。”在遭遇龙卷风损害严重的西定、大辛庄等村,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天灾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当地干部群众手足无措的混乱场面,张国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快速把干部群众组织起来,实施自查自救!绝不能出现人员伤亡!”于是,他冒着如注的大雨,协调村干部召集村内的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抢险自救突击队,进行临战动员。“迅速查看最需要救援的人,特别是平房”,“快速检查村内危房和用电线路,防止发生房塌伤人和触电亡人!”随着张国瑞发出的一声声指令,党员干部纷纷投入排险自救之中,及时排除险情20余处,清理危房15处,转移人员30余人,避免了人员和财产发生更大损失。

百姓的利益大于一切。22日凌晨,随着持续倾注的暴雨,不少村民家都进了水,而且水越进越深,形势危急。张国瑞此时已感觉满身疲惫,浑身乏力,并且有些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高血压犯了,应该喘口气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党员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眼前这严峻的形势,张国瑞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继续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此时村内已经断电,漆黑一片,张国瑞就和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逐户查看房屋进水情况,对屋内有积水但又不愿转移的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对少数群众因不满而说的牢骚话、抱怨话、责骂话,都笑脸相对;对那些需要转移而又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亲自动员救助,想方设法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经过不懈努力,张国瑞和村干部先后动员并转移了20余名村民,转移完毕时,天已经放亮了。

自7月21到7月23日,在连续3天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张国瑞始终坚守着“群众利益大于天”的信念,以共产党员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抢险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事迹材料和事迹模板5篇

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优质5篇

材料员劳模事迹材料优秀5篇

优秀团员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最新5篇

优秀团员先进事迹材料事迹5篇

先进教师事迹材料模板个人主要事迹范文5篇

采购事迹材料5篇

寻事迹材料5篇

简要事迹材料5篇

文字事迹材料5篇

抢险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