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的成长而言,自查报告的写作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写自查报告不仅是对于我们自身阶段性工作的总结,更多的是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1
xx县退耕办: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及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规定,为了明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在迎接县林业局年度核查前,我处对10个村(社区)的退耕还林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办历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涉及5个年度,10个村(社区),总面积为11710.14亩,其中生态林7546.54亩、经济林为4163.6亩。
二、自查情况
1、苗木保存率方面。经06年特大旱灾后,我处的退耕还林苗木普通较差,存在大面积补植任务,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和村(社区)均统一进行补植,截止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了补植任务。重点以引时业主与农户合股的方式,将官峰、观音岩、宝林三个面积最大的村栽植巨桉,栽植面积为8000亩,包括三个村的全面退耕还林。
2、面积保存方面。经07年xx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对我办进行核查后,对面积减少的小班,进行了易地重造976.3亩,并取消340亩,经自查,我处的退耕还林的面积保存率为100%,没有发生任何侵占退耕还林地的现象。
3、管护方面。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各村(社区)成立了专业管护队伍,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定期进行除草施肥松土,采退耕户与专业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同时监督业主进行自行管护,经自查,我处的退耕还林管护率达到85%以上。
4、政策兑现方面。按照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历年的政策兑现为100%。
5、林粮间种方面。我处仍然存在少数林粮间种现象,但没有在退耕地种植高杆粮食作物,没有严重影响苗木生长,为此我处正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制止。
以上为我处对历年退耕还林工程的自查情况,为了使我处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果得到有效保护,请林业局进行核查,提出整改意见,确保08年的退耕还林直补政策及时兑现到农户手中。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2
根据县林业局的相关要求,我乡成立了以乡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林业员及各村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自查验收小组,分别对我乡的4个行政村进行了自查验收。我乡坚持“先验收、再公示、后兑现”的工作程序,此次自查涉及20xx年、20xx年退耕还林生态林工程。自查工作于10月29日全面结束,现将我乡验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基本情况
20xx年—20xx年以来我乡共实施退耕地还生态林1253.6亩;其中村591.6亩(20xx年591.6亩、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株数保存率达85%以上);村212.4亩(20xx年212.4亩,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株数保存率达87%以上);村339.1亩(20xx年339.1亩,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株数保存率达85%以上);村110.5亩(20xx年110.5亩,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株数保存率达80%以上);
二、保存情况
此次验收总面积:1253.6亩,自查保存面积:1253.6亩,占100%。
三、工程管理情况
退耕农户权益维护情况从工程建设开始,就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严格实行公示制度,加强了监督检查,把生活补助、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特别是采取“一折通”方式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维护了退耕农户的利益,促进了工程建设。
四、问题反映和分析
尽管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等原因,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农户只享受国家补助,履行抚育管护的责任义务不到位,部分地方管护较差。有些小班虽然总体上已经达到标准,验收合格,但仍有零星地块保存成活率较低,需要进一步补植。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3
根据云南省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发的《关于认真做好迎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情况联合督查的通知》要求,巧家县林业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建设项目自检自查,总结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现就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巩固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暨现场会议精神贯彻情况
今年7月11-12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全国巩固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为认真贯彻落实整个会议精神,我县组织退耕办全体职工,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整个会议精神,并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乡镇进行传达和宣传;二是组织对全县已实施的5.1万亩退耕地还林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针对我县冰凌雪灾和干旱极为严峻的前提下,及时组织对受灾地块进行补植补造,通过林业局调苗和林农自发购苗两种方式,共开展补植补造1.2万余亩,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的保存率,确保了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成效;三是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经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订的《退耕还林工程经营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退耕还林地征占用管理的意见》,紧紧抓住实施巩固成果专项规划的契机,及时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抚育和管理,特别是对因树种选择不当的地块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采取改接换优等措施对核桃花椒进行嫁接改良;加大对未成林地的抚育间伐,大力开展林下种植,鼓励林农在林下大力发展中草药、优质牧草和蘑芋等,使退耕还林地
的生态、经济、社会及碳汇和生态文化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四是积极开展后续产业建设,及时将国家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落实到山头地块,集中打造核桃花椒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巩固成果造林9.68万亩;其中核桃8.05万亩,花椒1.21万亩,云杉、华山松等其它用材林0.42万亩;开展农村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使退耕还林工程在短时期内产生效益,有效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五是努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截至目前,共实施巩固成果沼气池建设358口,农村节柴灶1096眼,有效减缓了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建设情况。
为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和长远的生计问题, 20xx-2011年,上级下达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新造特色经济林11.18万亩(其中20xx年2.34万亩,20xx年2.34万亩,20xx年5.0万亩,20xx年1.5万亩),新建沼气池358口(其中20xx年78口,20xx年80口,20xx年200口),太阳能400个(20xx年40
0个),节柴灶1096眼(其中20xx年298眼,20xx年298眼,20xx年500眼),开展技能培训2100人次(20xx-2010年各500人次,20xx年600人次)。任务下达后,县林业局立即组织相关股室进行研究,及时把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并按政策要求做好项目规划设计、文本编制和上报审核审批工作。通过分解落实,将任务安排在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炉房、包谷垴,老店,药山,金塘,中寨,崇溪,新店,小河共14个乡镇实施,共涉及91个村委会,708个小班,8217户退耕农户。
三、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xx-2011年,上级下达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新造特色经济林11.18万亩,新建沼气池358口,太阳能400个,节柴灶1096眼,开展技能培训2100人次。任务下达后,县林业局及时从乡镇林业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外业调查设计工作,组织工程队按要求择时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新造林特色经济林面积9.68万亩,(其中:核桃面积8.05万亩,花椒1.21万亩,云杉、华山松等用材林面积0.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6.58%;完成沼气池建设358口,占任务总量的100%;完成节柴灶建设1096眼,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农村技能培训3000人,占计划任务的143%。尚有20xx年度种植业1.5万亩,太阳能400个,施工作业设计已通过市级评审,正紧锣密鼓开展种苗调运、打塘整地和工程招投标工作,预计在20xx年2月前完成1.35万亩核桃种植和400个太阳能的安装,7月前完成0.15万亩花椒种植任务。
四、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一)资金管理情况。退耕还林资金属国家专项资金,巧家县历届县委政府非常重视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为规范退耕还林项目资金的管理,巧家县严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于20xx年7月1日开始实行财政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到目前为止,20xx、20xx、20xx三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共计1492.26万元(其中:20xx年为
305.48万元,20xx年309.78万元,20xx年645万元,20xx年232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已划拨到财政局退耕还林专户上,实行统一支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二)资金使用情况。截至目前,已到位资金1492.26万元(其中:20xx年为305.48万元,20xx年309.78万元,20xx年645万元,20xx年232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共支付使用1155.78万元(其中:20xx年为305.48万元,20xx年309.78万元,20xx年540.52万元),占计划资金的77.45%。在资金使用中,我局严格按照《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云财农[20xx]190号)文件要求执行;按照现行造林单价投资概算,将专项资金进行分解落实。对农村技能培训资金的使用采取集中培训统一开支的办法进行,确保金费使用规范高效。
五、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为确保退耕成果得到巩固,林产业得到发展,退耕农户得到实惠,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优先考虑在生态较为脆弱,群众基础好,有退耕还林项目且林农对林产业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组实施。在项目管理中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共同管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宏观调控、项目经营发展方向的决策、项目资金的筹措、投资审定等工作。退耕办负责协调、处理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计划、年度施工作业设计和农村技能培训方案,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实施项目的监督、管理并进行跟踪服务;林业局负责组织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技术指导和造林质量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村组具体组织退耕农户进行实地操作,林业站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其它相关站所相互协调配合;财政、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进度进行监督;县人民政府与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切实落实责任。
六、项目建设检查验收情况。
为保证工程建设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结束,林业局就组织检查验收组,按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和承包合同的要求,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采用项目区农户参与验收的方法对工程造林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其中20xx年计划任务为种植业面积2.34万亩,沼气池建设78口,节柴灶298眼,20xx年种植业面积2.34万亩,沼气池80口,节柴灶298眼,20xx年种植业面积5.0万亩,沼气池200口,节柴灶500眼,已全面通过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按当时验收时的情况已全部合格,由于20xx年至20xx年云南遭受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20xx、20xx两年新造林4.68全部报废,后虽然再次组织农户进行补造,但由于受今年6月夏伏旱高温的影响,已完成造林的20xx、20xx、20xx年三年巩固成果造林面积共9.68万亩已报废9.28万亩,受灾0.4万亩。受灾情况已形成专题材料上报市林业局。
七、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效益情况。
工程建设结束,将在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将大幅度增加我县绿色植被,使全县森林面积大速度增加,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方面产生效益,使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可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巧家而言,该项目的实施,能减少全县10万余亩陡坡耕地耕作,使大量劳动力转变经营方向,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
三是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实施结束,全县新增核桃面积9.4万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4
市退耕办:
一、xxx乡基本情况
xxx乡地xx市北部,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xxx村、xxx村、xxx村、xxx村)21个村民组,613户2265人,有劳动力1124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
二、退耕计划下达情况
20xx年度上级下达我乡的退耕还林面积503.5亩,涉及三个村,13个村民组,185户,39个小班,分别是xxx村250亩,29户,14个小班;xxx村245亩,155户,21个小班,xxx村8.5亩,1户,4个小班。
三、自查验收核实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及电话通知,乡政府立即召开自查核实验收会议,成立了自查验收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任组长,乡林业员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历时十五天,对上述两个村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树种、管护等情况对照作业设计进行逐块逐户自查核实。并将核实验收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任何异议。
通过全乡十五天自查核实,20xx年度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03.5亩,但个别地块存在问题:
1、一村二社、四社有牛、羊践踏现象;
2、由于气候原因个别地块保存率欠缺;
3、个别村社抚育、管抚差。自查验收组立即召开会议。
乡退耕办对存在的问题迅速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全乡退耕还林停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5
为了加强退耕还林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成效。白羊乡党委、政府根据退耕办的要求,对白羊乡20xx至20xx年度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和栽植树种进行了自查核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的基本概况
白羊乡退耕还林共实施了5个年度,均系防护林。涉及到9个村、44个组、2396户3353亩。分别是20xx年度993亩、优势树种杨树;20xx年度1000亩、优势树种杨树;20xx年度400亩、优势树种杨树;20xx年度460亩、优势树种杨树;20xx年度500亩、优势树种茶树。
二、退耕还林的自查情况
白羊乡对20xx-2006年五个年度的退耕还林3353亩面积,按照30%进行了抽查核实。五个年度的退耕还林已经分别通过省、国家级复查和核查验收通过。本次自查面100%个村和100%组,自查小班85个,自查面积1100亩。针对原管护和成效差的地块重点查。通过自查五个年度3353亩退耕还林均系合格面积,树种保存率均在85%以上,95%的退耕还林地已成林。
三、退耕还林面积及兑现公示
白羊乡20xx至20xx年退耕还林共计五个年度2396户3350亩,下拨的兑现总资金419125元。于六月下旬对全乡退耕还林面积及户在各村进行了张榜公示一周,并对资料装订存档,群众无异议。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6
我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目标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大山之中,自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完成退耕还林面积共计7650.8亩。经过对我镇前村、沟村两个村的实地勘查,结合实际,以及农户的种植意愿。按照“实地适树”原则,自xx年秋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工作,该项工作涉及我镇2个村,地块为1999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地共计2559.4亩,其中前村1483.4亩、沟村1076亩。依照亩均补植嫁接核桃苗4株,共计栽植嫁接核桃苗木10237株。
二、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开展自查验收工作
镇党委、政府抓住我县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的有利契机,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并在镇、村干部会议上重点强调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由班子成员为组长的自查自验工作小组,分别对我镇涉及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核桃林重点展开自查。
三、自查自验的基本情况
经过对我镇两个村xx年度秋季实施的2559.4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我镇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经检查验收合格,做到“栽植一片、成效一片”,在保证种苗成活率的情况下,加强对核桃林幼苗的抚育管理,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产业化发展的成果,请县退耕办进行核查验收。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7
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以及林业局的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强化农民对退耕还林目的理解,规范农户对退耕还林的重栽轻管行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效益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凸显,5月底6月初,县林业局同我镇农技中心人员一道,开始了对我镇退耕还林的检查工作,检查的截止时间为7月15日。
一、大路镇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大路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退耕还林面积也是全县最大的镇之一。自20xx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301.51亩,其中生态林面积为10209.84亩,经济林面积为4091.67亩,每年按时兑付完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但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较多的农户栽轻管,抚育管理差,部分种苗的成活率较低。
二、成立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大路镇党委政府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谭良宽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贵春为副组长,农办主任、农技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技中心,由田云中任组长,下分三个组,由陈维军、何顺均负责原大路、青龙湖退耕还林检查;由陈小军、赵彬负责原保家退耕还林检查;由孙源、杨进伟负责原六塘退耕还林检查。
三、明确此次检查的目的,强化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次退耕还林的目的,是要求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退耕还林林木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早日实现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确保此次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专门召开了退耕还林检查专门会议,要求各村、社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也将该项工作纳入阶段性工作的重点,以压倒一切其他方面工作来保证此次退耕还林检查工作正常开展。
四、退耕还林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退耕还林以自查为主,同时县林业局进行配合指导。县林业局同我镇分的三个小组一道,对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
此次检查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林粮间作现象较为严重。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要求意识较差,总是误以为种上林木,对退耕还林地是一种浪费,因此间作上一定的粮食作物。二是种苗的成活率较差。自退耕还林实施以来,我镇每年都组织了一定程度的种苗补植,这是因为,首先,退耕还林实施初年,农民的种植技术差,种苗的栽植时间没有很好的掌握,管理技术差,造成种苗成活率普遍偏低。其次,农户对退耕还林的不重视,造成牲畜等对种苗的损坏。三是抚育管理差。退耕还林实施后,外出打的人员增多,存在退耕还林地重栽轻管的现象。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县林业局和镇农技中心一道,对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出了以下决定。一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低,林粮间作严重的社享受的退耕还林补助予以取缔;二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未达到要求的社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同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复查。
此次检查,全镇共计退耕还14301.51亩,其中完全合格的面积有亩,要求限期整改的面积有亩,不合格的面积有亩。
针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查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工作经费少,对农户的退耕还林管护指导不力;二是全镇退耕还林面积大,且零星分散,不便于管理,指导;三是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不重视,重栽轻管;四是缺乏村规民约的约束,导致牲畜对退耕还林林木的践踏。
通过这次退耕还林的自查工作,我们应当将退耕还林工作纳入政府全年工作的重点,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的管护,指导,确保退耕地中不存在林粮间作的现象发生,在保证种苗保存率的情况下,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抚育管理,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8
根据川林发〔〕153号文,遂林发〔〕3号文件的安排,按国家林业局印发的《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对全县实施的退耕地还林生态林、实施退耕地还林经济林进行了全面自查验收,现将全县阶段验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基本情况
1.自查的依据
川林发〔〕153号文,遂林发〔〕3号文件,《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试行)。
2.自查范围及任务量
本次县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自查的范围包括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林8400亩,实施的退耕还林经济林151亩及生态林补查面积1。1亩,共计8552。1亩,涉及15个工程乡镇。
3.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做好此次全面自查工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从县林业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抽出了28名业务人员组成14个自查小组,在集中培训,认真学习检查验收办法及相关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深入工程乡镇开展了自查工作。县领导小组组织了2个督导组负责自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把关。自查工作从2月25日全面展开,至3月10日结束。
二、工程管理和建设成效
(一)面积保存情况
全县阶段验收总面积8552。1亩,自查保存面积8552。1亩,占100%。保存面积中成林面积8552。1亩,占100%;林权证发放面积8552。1亩,占100%。其中:生态林面积8400亩,实施面积8400亩,自查保存面积8400亩,占计划的100%。保存面积中成林面积8400亩,占保存面积的100%。林权证发放面积8400亩,占100%;退耕地还林经济林151亩,实施面积151亩,自查保存面积151亩,占计划的100%。林权证发放面积151亩,占100%;退耕还林生态林补查面积1.1亩,自查保存合格面积1.1亩,占100%,林权证发放面积1.1亩,占100%。
(二)工程管理情况
1.档案管理
县林业局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落实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作业设计、合同卡片、自查验收、政策兑现相关工程建设资料较为完善。
2.管护情况
退耕还林地管护实行以经营者管护为主。县、乡层层制定了管护制度和办法,各工程村制定了退耕地管护的乡规民约。全县把退耕还林地纳入天保管护的范畴,作为天保管护人员的重要职责,退耕地管护总体效果较好。
3.退耕农户权益维护情况
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严格实行公示制度,加强了监督检查,把国家补助钱、粮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特别是近年采取“一折通”方式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挤占、抵扣、挪用等违纪行为,维护了退耕农户利益,促进了工程建设。
4.退耕地效益情况
除业主承包经营的经济林地块管护措施落实,经营技术到位,效益较好,每亩收入可达多元,农户分散经营的地块经营管理较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问题反映和分析
尽管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等原因,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农户只享受国家补助,不履行抚育管护的义务,部分地方管护较差。有些小班虽然总体上已经达到成林标准,验收合格,但仍有零星地块保存率较低,需要进一步补植。
附件:1、遂宁市县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全面检查验收)结果统计表
2、遂宁市县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全
面检查验收)成林与林权证发放面积统计表
3、度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申请补查
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