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人通过写心得体会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篇1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我是一名刚上生物课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常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篇2
在xxxx——xxxx年度,我参加了“x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这次培训历时一年的时间,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充分利用教学的空余时间上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网上答疑活动、完成了本学科的作业。
通过学习对继续教育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远程教育培训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虚拟空间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除了能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
通过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改革后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使我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心得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
例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生物》学到:
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但是仅仅具备这些还不能做好教学工作。
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发展是与教学实践和行为紧密联系的
3、教师的发展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智慧,但主要是实践知识与智慧。
在《上好课——初中生物》中知道:教师行动研究和教师反思研究日益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还知道案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并学会了研究方法。
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例如,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上好一节生物课:
一、备好课;
二、把握好课堂。
把握好课堂:首先精心导入,最好导入时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中间环节做好调控。最后收好尾。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三、提高了从事教育事业信心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使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给我今后的教学也指明了方向,也使我更加热爱这份职业。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生物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培训就要结束了,但学习并没有停止,要想提高就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篇3
4月8日市里举办生物教师生物实验培训,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生物教师,不论是生物知识,还是实验技能都懂得不多。这几年的生物教学勉强还能应付,当听说19年要考生物实验,真的感觉压力巨大。还好有了这次机会我一定把握好机会。
那天我们学习了四节课。分别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酵母菌以及观察菜豆、玉米的结构共六个实验。老师先讲解,我们随后操作。在显微镜对光、对焦中,我遇到了困难,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对好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操作中,比较很顺利。
到了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又出现了问题:视野中出现了大的条形结构,没有看到细胞。在老师的操作后,才知道是刮取上皮细胞时,出现了杂质,而且镜头有些不干净,所以出现了失误。
经过培训,心里总算有了一点安慰,希望这样的机会多些,更好地完成教学和中考任务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篇4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参加和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篇5
本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经过老师们两周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1、理解新课标的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2、新课标凸显核心概念:
生物新课标有四十七个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用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存储在这个框架中,又可以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提供平台。由此可见,“突出重要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内存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发展性认识,保障了生物学知识在认识层次、范围深度上的连续性,体现了生物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3、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该转变生物教学理念,加强生物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适应新教材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的激烈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4、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特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新课标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向科学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接着尝试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内容,并知道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长期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以后探究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时: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外界获取信息的?眼球的附属结构分别对眼球的具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眼病?这样预防这些传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白眼”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呢?光线强时瞳孔怎么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怎么变化?黑眼睛和蓝眼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6、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意过程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过程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形式的发展,肯定学生的点点滴滴成绩,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7、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让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认真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更加光彩夺目的人生。
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