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内容越是具体,越能揭示出一个人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真实状态与成长轨迹, 通过写心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读书心得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1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归功于《弟子规》,它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突然间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懒洋洋的随口应了一声,继续看着动画片,对妈妈喊:“妈妈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妈妈生气了发了火我却才会去把衣服晾好。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悔不当初!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不应该随便浪费时间。它不会随着你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而停留;不可能当你在贪玩的时候而等你。时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充分合理利用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眼前匆匆流过。
读《弟子规》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它好像另一个我,让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恶习以及学习中的缺点,也对我以后的人生做了一个铺垫。
虽然《弟子规》中有许多的“规矩”,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只不过有些“规矩”做起来却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体会每一句并且认真的去做,那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点点的快乐而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也会成为祖国的花朵。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2
我喜欢的经典作品很多,有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清朝李毓秀写的《弟子规》。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决心把《弟子规》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这部经典作品,因为我相信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题记
今天,有闲暇时间,便整理了从学校带回来的书;无意中,翻到了《弟子规》,不由得被吸引。一人一书一杯茶,静静地坐下来,坐于窗前,享受书香拂面,共度美好时光。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了童年,六岁正是好奇心大发的年纪,那时我是家中的小霸王。
一天,我看见了邻居小姐姐抱着的洋娃娃:金发碧眼,戴着皇冠穿着公主裙,特别漂亮。我不由分说一把夺了过来据为其有,哪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竟然被我的“冷面神”老爸知道了。他一手把我拎起来,二话不说往邻居家走去。
“嫂子,真是对不住,这小丫头不懂事,又欺负你家娃儿了。”老爸说,“丫头过来,给小姐姐道歉还回她的洋娃娃。”我迫于老爸的“淫威”,不得不把洋娃娃还了回去。
这时,老爸蹲下来,温和地对我说:“丫头,抢夺是强盗做的事,咱们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要讲道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人抢了,你会怎么样?”我细细琢磨,明白了是我不对,我愧疚地跟小姐姐说了声“对不起”。
之后,老爸见我知错就改奖励了我一个洋娃娃,我还和小姐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算不算因祸得福?我不禁笑了出声,把书翻了一页。
“老易至,惜此时。”是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想在学校的日子,也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迎着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读书。一日之计在于晨,看看坐在角落的我,我在做什么呢?看啊,我正在与同桌“啃”古诗文这块硬骨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师,也感谢认真学习的我们,让你我面对未来的日子时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叩、叩、叩——”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开门一看,是伯母。“丫头,喏,这是上次借你的菜钱,现在还你。”我一听,愣了;伯母继续叨唠。哦,原来是上次在街上帮她付的菜钱。
“伯母,不用还了,几块钱而已。”我诚恳地推辞着,若不是伯母说起,我都忘了。“几块钱也是钱,何况你还上学呢!快拿着,不然我生气了。”伯母把钱硬塞到我手里,“丫头,晚上过来吃饭呀!”
伯母说完便匆匆走了,我无奈的看着她走远,拿出那几张还有余温的钱,眼睛霎时湿润了。
父母相继离世,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以后,伯父伯母没少照顾我,使我身心健康的成长,这一切的一切,化成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余光一瞥,看到书中那引人注目的“信”字。是的,它不仅仅是那“几块钱”而已,它更是做人的道理——“诚信”。
我轻轻合上书,静静地,看向窗外正在腊梅树上快乐嬉戏的鸟儿们,心里豁然开朗……
在我所走过的十七个春秋中,伴着我的,是淡淡的书香;读书,读的是心境,读的是涵养,读的是品格。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后记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4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拥有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在现今的社会,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宠爱,导致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大手大脚花钱,和父母顶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学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难。
我们家长的教育,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学会礼仪,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于身边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回报之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孩子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言而有信,说到就要做到,养成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承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以后,都能有所承担。
通过《弟子规》,我看到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规里那样去做,将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长,并且也将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5
?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讲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故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高兴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心了。
《弟子规》读书心得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