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优质5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反思自己的心得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与收获,心得体会的内容应当真实,切忌抄袭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优质5篇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篇1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通过学习,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参加本次道德讲堂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音量要适当,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有人说“上课时一门艺术”,我觉得最直接的就表现在语言上,要让学生有听觉上的美感。所以,教师讲课时,声音应当有抑扬顿挫之美。同时,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但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会影响教学效果。

2.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不说废话、闲话,与教学无关的话。所以,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这样,学生听课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形象、有吸引力的语言,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必须注意,不能“过”,否则会失去教学的重点。

3.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不仅有损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4.站姿要自然、大方、得体,还要注意站立的位置

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而且,站立的位置也要注意,既要得体,又要不遮挡学生的视线。

5.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

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因此,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一、仪表。仪表是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大方得体,干净整齐。

二、举止。举止方面,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教师仅仅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是在坐、立、行方面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所以,我今后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

三、语言。语言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生动,我会努力运用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上进心,把知识和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后,再指导其行为,以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四、礼仪。教师应该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给学生良好的影响。我要努力做好“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努力为学生做表率,从而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其实这是待人接物的礼仪之基本,不管在哪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篇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洗礼,孔老夫子的优秀思想已经家喻户晓。

前几天,学校举办了一次《道德讲堂》其主讲张发厅长的演说让我很受感动,他的一句“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种下守规矩的根”,让我铭记在心。特别是那个老婆婆的小品,最后泪水从眼眶流了出来,虽说是演的,但用心去看的话里面的感情很丰富,那个青年无意中杀死了老婆婆的孙子,而因此老婆婆的儿子为此突发心脏病死去,青少年判进了监狱,青少年因愧疚给她寄钱、写信,可是在过年的前几日,青少年的奶奶离开了他,唯一亲人的离世使他陷入了悲痛中。大年三十那天,老婆婆来到了监狱本想把东西给他就走,结果被青少年的悔意打动了,并做了这位少年的奶奶,张厅长把中国优秀传承文化带进了监狱,让那些犯人有悔改之意,知道做人的基本原则,他对我们做出了许多贡献,给那些犯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并且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中的“孝”是中华民族的身心灵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所谓孝,则首为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百善孝为先;“悌”在社会国家中要对兄妹,同事、同学、朋友尊重与其和睦相处,做人首要的是孝、悌,即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弟子规》有云:“亲憎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亲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谨慎地行孝,不敢让父母挂念烦燥,这样的孝并无困难,“亲习我,孝方贤”遇到不喜欢子女,讨厌子女的'父母,子女还能一样尽孝,这样就难能可贵,现有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没时间陪父母,因此有许多空巢老人,他们需要人陪伴,子女在其身边。事业可以再创,钱可以再赚,但父母只有一个,他们此刻最需要的便是陪伴,所以我们应该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多孝顺他们,陪伴他们,陪他们安享晚年。

“悌”现在国家普遍为独生子女,即使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也要对同学、朋友有兄弟般情意宽容大度,学会分享,不因财物小事伤其感情,要为对方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兄弟姊妹朋友同学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其中了。

正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若无“规”则不成圆,无“矩”则不成方,我们要守规矩这样才可以描绘出方圆,做事严谨,干脆、利落,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规矩,在家里则为家规,班里则为班规,学校则为校规,在国家则为法律,从小父母教导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如同一个方形内有个圆,方形的四边与圆相切,这样的图形美观,并有深刻的寓意,我们做人就像这只有规矩画出的方圆才最完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教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粒种子,发芽,成长,长出了壮实的根,种下了守规矩的根。

我们应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以身作责。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篇3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再一次站上了这个讲台,和大家分享自己参加此次道德讲堂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此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见贤思齐”,我想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努力地回想着自己最初认识或者说知道这这句话是什么时候,我想那是我初中语文课上论语的时候,一直清楚地记得语文老师给我们所做的翻译“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后来自己看到这句话是在高中校园的假山上面,今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此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我又重新获得学习认识这句的话的机会。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从学生到一名税务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新的体会,我只能肤浅的`谈下。

论语里“见贤思齐”的贤翻译为贤者,有贤德的人。对于那些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我想对于自己来说是望尘莫及,一来自己年轻,生活阅历有限,二来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所以我觉得要善于比我们优秀一点点的人学习,这样更实际更现实,对于这些比我们优秀一点点的人,只要我们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他所达到的高度,甚至是超越。当我们达到他的水平时我们再寻找新的学习对象。我觉得这样来得踏实而富有成就感,可以一点一滴地去进步,去成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将是很恐怖的”。只要我们一点一滴去积累,终有一天我们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我觉得我们更难做到的应该是下半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别人的缺点,大多数人停留在谈论,少数人是庆幸自己没有他身上的缺点,个别人能做到自省,极少数人能够去帮助他人指出缺点。对于指出别人缺点的人需要很大勇气,对于被指出缺点的人需要心胸宽广,容得下他人的批评建议。

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成为被别人学习的对象,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潜能,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并加以强化,也是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

以上便是自己一些感想和体会,谈得很肤浅,望大家海涵。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篇5

我院开展“道德讲堂”,本人受教良多,为多多了解,本人经查证资料,得知何为“道德”,此词汇最早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我们要学会忠诚,懂得对国家、对人民、对岗位、对朋友、对配偶,包括对自己的忠诚。对国家、人民不忠诚之人,必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洪承畴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桧里通外国,遭千古骂名;对岗位不忠诚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严重者则受刑入狱,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对朋友不忠诚之人,必然孤独一生,终身凄凉;对配偶不忠诚之人,必然家无宁日,甚至妻离子散;对自己不忠诚之人,为名利做违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诚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立足于职场的一张王牌,它还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条通向荣誉之路。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优质5篇相关文章:

职业道德规范的心得体会7篇

道德实践心得体会5篇

道德心得体会学生5篇

心得体会500字道德5篇

道德心得体会500字最新5篇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5篇

道德经62心得体会参考5篇

道德经62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61章感悟心得体会5篇

职业道德教育心得体会5篇

道德讲堂的体会与心得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