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书写心得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增强执行力,通过书写心得,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6篇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1

从12月末进入实验室以来到现在,我概括为第一阶段,感觉上是比较合适的。今天要去把细胞从—70度冰箱转移到液氮中,然后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大概年初四左右pandamumu姐姐又要来学校了,显然我也必然会在她来学校之后三四天内回来。

为什么我心血来潮想写这么些东西呢?因为,我在我们年级里算比较早进入实验室的,纵向对比、大二寒假进入也是很早的了。我的同年级的朋友对“进入实验室”还了解得不多,“仰视”的同学经常会问:“你最近在研究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奇怪的现象了吗?”“俯视”的同学经常会问:“你今天又洗了多少管子啊?”“杀老鼠好玩吗?”

笼统地回答一下:如果一个人进了实验室第一个月内就有自己的课题,然后就开始开始着手研究并且有所发现了,那是大牛人;当然,进实验室以后也不能甘心就学洗管子、杀老鼠,很多东西都是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学会的,比如“实验室文化”、哥哥姐姐们项目的具体进展和你可以往哪些方向设计自己的课题、甚至每一种细胞的伺候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代要养好有什么经验……不了解这些知识,自己设计project会很空泛、很不具有科学性,甚至只是变相的“简单重复”。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sjtu的人建议刚进实验的'小朋友要注意的东西,我看后的确觉得很无聊,似乎是人人皆知的。比如他说“要多讨教师兄师姐的经验”,废话,哪有先自己摸索经验的人嘛!再比如他说“不要把所有时间花在实验台上,要学会查阅文献”,废话,实验资源有限,你想一直花在实验台上也不现实。

我还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谈谈我的体会。有些套话比如细心、踏实,没什么好多说的。

第一是要胆大。刚学习养细胞的时候,一直害怕染菌、加错药……然后pandamumu姐姐还在边上监工,我反而做得很慢,有时拿枪的手也会抖的,然后加完一样,想了半天,才放心。后来才发现,其实操作规范的话是不大可能染菌的,做的时候胆子越是大、动作越是快,效果越好。比如消化完的细胞,就是要靠快速的吹打、吸取,才能保证转移的量尽量多。一般而言,桌上一共也就几管子的溶液,不大可能加错药的。

第二,是要为自己留好后路。比如,师姐的做法,消化完后随手把瓶子扔到废液缸里,我也这么做了。可是今天我这样做完以后发现消化下的细胞并不多,而把瓶子拿到显微镜下一看才发现细胞仍然贴在壁上。但是显然,瓶子已经和废止废液在一起呆过了,里边的细胞是不能继续保存的了。如果我当初用完的瓶子仍然放在无菌台上,那么就不会出现如此的麻烦了。消化下的细胞不多,必然下一次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养,而且已经养成的那批就浪费了,感觉很可惜。

第三,是要把所有的想法全部想周到。比如这次消化得不好,其实在前一次就已经有征兆了,可是我一直感觉是操作上的疏忽,而不认为是材料的问题。不过,我其实应该可以分析出来,胰酶忽冷忽热用过很多次,很有可能是失效的。所以就应该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但是那时没有仔细想过,第二次的时候由于一直误以为是操作上的问题,因而操作更加周到,可是那显然是无济于事的。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2

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该实验,通过记录所挂钩码与弹簧伸长量的数据,从而得到f-x图像,从图像得到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胡克定律。

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度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系上描的点稍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注意图像里的x是形变量还是弹簧长度。

(4)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每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易太小,以60°-120°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三、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充当)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像和m图像,确定其关系。

注意事项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处理纸带)、天平(测小车质量)。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先接通电源,轻推小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木板的高度,并且注意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桶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

(3)沙桶质量m>>小车质量m。

(4)在数据处理中作a-­1/m图象而不是作a­-m图象来分析实验结果

例:某同学分别研究了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得到了下列图线,请分析图线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3

1. 为兴趣而读书,而不是为考试

现在我们总是喜欢把考试强调的太过重要,学生把前途都寄托在考试中,老师觉得要对学生负责,所以一上课老师不敢多寒暄,往往没几句"家常"就直奔,接着便是一大串拗口的外国人的名字和写在黑板上像铁丝网一样密密麻麻的方程,让人头晕目眩。

一节课下来,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在睡梦中度过了半节课,有的随着盼望已久的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应声睡着了。

课堂里到底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听课?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会认真听几节课?每节课会认真听几分钟?我们学的物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研究的对象也是不断更新,探索的规律也是越来越复杂,对于基础较差或是智力不够发达的同学来说当然是越来越吃不消了,真的是他们的能力不行吗?

纵观历史上众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哪个不是对自己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他们都是苦中作乐,始终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早年的时候被说成不是学物理的料,如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等等,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最后取得成功的。

我们不能总把科学想得高深莫测,认为课堂上涵盖得越多就越好,哪怕自己其实只是在照搬照抄。

在美国科学的精神中。

有一点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想得越简单越好,一来自己要轻松得多,大家有问有答,老师也如鱼得水,学生妙语连珠,学生老师彼此汤姆、彼德地称兄道弟,即使是荒诞不经的问题,老师也能借机引伸一番。

把简单的问题引经据点的复杂化、神秘化其实就是影响我们对物

理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学习的前一次课,如果我们能找一些问题主动去思考,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看课本,还必须去图书馆看许多资料,结果会是遇到更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上课时特别认真仔细地去听老师讲和同学的积极发言,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

2. 多思多问,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物理关键在于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4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5

门课程与我们以后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了解和掌握。

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学院老师专门为我们专业安排了土力学实验课程。

此实验课程的内容有

1、土的直接剪切实验

2、测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3、测定土的含水率

4、土的固结实验。

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土的直接剪切实验

由于之前已经有现成的圆柱体土块所以做直接剪切实验较为简单并且耗时短。

在切土块的同时大家也分工合作准备好了测定土的含水率的图样。

由于我们成功取出了四个土块所以分小组分别测量100kpa、200kpa、300kpa和400kpa荷载作用下强度指标。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围着直剪仪一步步地按要求完成直剪实验。

直剪实验的过程虽然比较简单

但是注意操作步骤和顺序是最关键的如果某一步出现了失误实验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尤其在安装好仪器后必须要注意取下螺栓才可以开始旋转手轮进行剪切。

此外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用相同的土样测定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含水率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注意取土的位置如果是取相同土样的不同两点做沉降测试和含水率测试则这两个点必须是在同一条半径所在的直线上如果是取相同土样的三个点做沉降测试和含水率测试这三个点必须在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在测定土的含水率的过程中尤其注意按要求操作在称量盒加湿土时为了避免土中的水分散发到空气中需要盖好盒盖再进行称量称量已经用酒精灼烧好的干土时应在酒精停止燃烧后立即盖好盒盖以避免干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含水率的测定称量时如果遇到当邮码调至最右边仍不能测出盒加土的质量则需要将“左物右砝”改为“右物左砝”。

最后做的实验是土的固结实验。

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用环刀取土样在称量环刀加土样的质量后在固结仪器上按要求放置土样然后加压并记录百分表读数同时在剩余的相同土样中取土做含水率的测定这里仍然采用酒精燃烧法。

但是由于这个实验耗时特别长第一阶段的前六个小时都需要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所以班级负责人将参与实验的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安排实验时间大家轮流吃饭、轮流看守并记录时间和百分表读数。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篇6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条件。

该实验装置由f-h管、恒温加热电炉及f-h实验装置构成,其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f-v管中有足够的液态汞,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内汞蒸气总处于饱和状态。

一般温度在100 ºc至250 ºc。

并且由于hg对温度的灵敏度高,所以温度要调好,不能让它变化太大。

灯丝电压控制着阴极k发射电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其变化直接影响曲线的形状和每个峰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条件。

2.测量hg的第一激发电位。

1)起动恒温控制器,加热地f-h管,使炉温稳定在157 ºc,并选择合适的灯丝电压,vg1k=2.5v,vg2p=1.5v,vf=1.3v。

2)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2v记录一个数据)。

3)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3.测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调节好相关的数据:vp=8.36v,vg1=1.62v,vg2k=0~100v,vf=2.64v;

2)将相关档位调到自由档位,在示波器上观看得到的ip-vg2k图,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有六个以上的波峰)。

再将相关档位调到手动档位。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6篇相关文章:

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6篇

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推荐6篇

和家长沟通培训心得体会6篇

学习感想和心得体会6篇

抄笔记和写心得体会6篇

个人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推荐6篇

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心得体会6篇

抄笔记和写心得体会参考6篇

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心得体会推荐6篇

除草的劳动心得和体会,除草劳动心得体会8篇

实验研究体会和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