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学习中获得更深入的领悟,记录心得体会是非常有帮助的,心得的写作过程是自我对话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吃粽子的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吃粽子的心得篇1
五一长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往乡下奶奶家做客。奶奶从冰箱里拿出几匝粽叶、一盆用酱油浸着的鲜肉,我兴奋得说:“今天我们包粽子吗?我也要包!”奶奶笑着点点头说:“行!”
奶奶把一部分浸湿的糯米拌上酱油预备包鲜肉粽,奶奶在一部分白净的糯米里拌上花生,预备包鲜肉粽。馅料一切都摆好了,奶奶和我就围坐在桌边开始包粽子。我仔仔细细地看着奶奶的动作,然后自己也抽一张比较大的芦苇叶子,打算包一个小粽子。先把芦苇一折,做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小圆锥里放一点糯米,再挑一点鲜肉,接着再盖上一些糯米。我小心翼翼地用芦苇叶按在糯米上,三角粽的'外形出现了,我手忙脚乱地把芦苇叶沿着三角粽的轮廓绕呀绕,可是芦苇叶似乎不听我使唤,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不过米倒是没漏出来,我不知怎么扎线,奶奶帮我的忙,她一绕一扎就把我的第一个迷你粽扎好了,样子看上往真丑呀,我想第二个包得好看些。我第二个预备包一个像大人包的那样的大粽子,可是两三张棕叶叠在一起后,棕叶会动来动往,米会漏出来,我只能改包一张棕叶的小粽子,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第二次包果然不再那么手忙脚乱了,最后关键一步:把长长的棕叶绕在粽子外,棕叶不但没碎掉,轮廓还挺好看的,连线都是我独自扎成的。奶奶见了我的第二个粽子都赞不尽口:“第一次学包粽子就学得像模像样,真不错!”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包得更起劲了,第三个包了个咸肉粽。
包完粽子烧粽子,晚上,奶奶把烧了半天的粽子盛了起来,我挑出了我包的迷你粽,解开线,尝上一口,啊,粽子格外鲜美。今天真让我自豪,我学会了包粽子。
吃粽子的心得篇2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深刻的第一次,而第一次是延续第二次的起源。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母亲在包粽子,觉得挺好玩的,一定是非常简单的,这么简单的事难得倒我吗。于是,我走上前,请求母亲让我试试。母亲说:“包是可以,但是,可没你想象中的容易。”我也回了一句:“尝试一下,也无所谓。”
接着,母亲开始动手,在我面前示范了一次。母亲先拿起三片叶片,间隔好距离,接着倒上一勺糯米,然后铺上一层绿豆之类的豆类,在豆类上铺上肉。在肉上面再铺上一层豆类,豆类上再盖上一层糯米。这还不算完工,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最上层的糯米上要盖一片叶,接着,将多余的叶片往后撩,再用绳子把粽子包扎严实,就大工告成了。
母亲是熟能生巧,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让我很敬佩,使我下定决心要学。这么简单的做法,就像夹汉堡。后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实践远远比想象中难。
当我拿起叶片,母亲不断地纠正我的做法,本有一脑字的思路,却弄得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像傀儡,任人摆布。经过这一次实践后,我清楚的记住了要决,使我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十分顺利。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明白,这虽然是一次简单的经历,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秘密,只有实践过后,才明白下一次如何做,怎么做才能更好。母亲说了一句话:“看似容易的事,却不一定困难。只有实践才能分轻重、简易、大小。记住,实践出真知。”
经过难忘的第一次,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更是认识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一个人都需经过一个由生以来的第一次,而第一次是积累经验,做好第二次。
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只有经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珍惜第一次,才会有更多不同的体会。
吃粽子的心得篇3
临近过年,家里已经忙着准备年货,其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的身影。这不,刚到老家的第二天,我就凑到来我家帮忙包粽子的婆婆们身边,诚恳的讨教,想要学会这门手艺。
我先看太婆演示一遍:太婆拿来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手不停地动着,三下五除二便把一个小巧可爱的粽子给做出来了。而我却在一边看得眼花缭乱,看完了还是不知如何包好。唉,又不能说自己看不懂吧,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
我搬来一个小椅子,拿起两片粽叶,想太婆一样把它们叠起来一卷,卷成一个“漩涡”。谁知粽叶跟本不听我的话,卷出来的“漩涡”不是孔太大就是形状太扁。在一边看着的太婆笑着对我说:“这粽叶是两面正,手要倒转呈圆形才可以。”我听了太婆的话,一边看她的动作,一边自己也有模有样的卷着。不一会儿,棕的外表就包得可以见人了。接下来就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过的糯米,竟然格外的黏手,一手抓下去,有几十粒都黏在手上。我小心地握住粽叶,另一只手把糯米放入粽叶“筒”中。可是,塞进去的糯米好像并不喜欢这个“新家”,争先恐后地顺着叶缝逃出来。我连忙把粽叶包紧,有放入大蜜枣来“镇压逃兵”,又继续深一把浅一把地放入糯米。等到粽子填满了,便盖上“盖子”,可是盖上的粽子里的糯米又开始顽皮地往外钻。我连忙抓掉一把糯米,又赶紧把它绑好,丢下它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吃到自己包的,产检不合格的露馅粽子后,我不禁叹了一口气: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呀!
吃粽子的心得篇4
端午节,我来到了外婆家,准备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我们准备好了浸泡过的糯米、蜜枣、粽叶……开始包粽子了。
因为我已经在学校里学过包粽子了,所以我觉得不必再“请教”外婆了,就自己拿了四片粽叶,包了起来。我把粽叶的“须”剪掉,然后用右手抓住粗的一头,用左手抓住粽叶的中间部分,用右手卷啊卷,卷成了“斗状”。在放糯米时,糯米掉出来了,无奈之下,只好又重做了一次。这一次,我把粽叶抓得紧紧的,生怕糯米会从小隙缝里掉出来。之后,我又用剩下的粽叶将“斗”的口子盖住了,在反复的绕一圈,用绳子扎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外婆还教会了我另一种粽子——穿粽。就是用针把粽子扎紧的。前面的步骤与刚刚包的粽子一样,最后两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两部。用一片粽叶“裹”住粽子,再用针穿进“粽肚”里,把那一片粽叶的最细部分穿进针孔里,再把针从另一头拔出,一个穿粽也就这样完成啦!在穿针时,我要么是用的力气太小,针拔不出来,要么就是不小心的扎到自己的手,可看外婆穿针时就这么的轻松,看来,我还得加油啊!
看着我包的这几个粽子,我心里可是比吃了蜜还甜呢!
吃粽子的心得篇5
星期天就是端午节了,所以星期五我们举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我们准备第一节课包粽子,第二节课写粽子,第三节课尝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大家都熟练地拿起一张粽子叶,我也不例外。我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筒(筒底下要是尖的,不能漏),然后开始填米。开始还一切顺利,可到了盖粽叶这一步我就怎么也包不好了,不是个扁扁的三角形;就是盖上后漏米。同学们都说我们这一组是“一点就通”,可没人“点”,可我感觉我是“百点不通”啊!奶奶在家教了我好多次了,可我还是一点不会。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粽子,这个粽子该尖的地方不尖,该圆的地方不圆,真不成样子,不过我还是很重视它,把它放进了我的小盆里。
开始写粽子了。所谓写粽子,就是包粽子的过程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作文。我虽然包得不好,可写起来是“下笔如有神”。我写了一行又一行,很快交了上去。老师问:“怎么这么快?肯定没好好写。”我打趣地说:“我这是速成作文,保证质量!”
终于开始我们最喜欢的环节:尝粽子了!老师把煮好的粽子发给我们,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虽然这些粽子不如家里包的好吃,不过在我们心中,各种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它—一个自己包的粽子,因为那是我们全心全意包出来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理解更深了,我还明白了:任何事都不能一味地去做。就像包粽子,这样包不行,再换一种方法包。
吃粽子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