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1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 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接生涯中挑战的最薄记录。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2
“世界上的百年老店中,日本占三成”这样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直以为中国是对传统老店保留较好的国家,为什么仍在营业的老店竟不及日本?直到我了解到日本手艺人的“匠人精神”。山本酱油的第三代传人山本太郎为了酿出最好的酱油竟用了一年时间去学习怎么制作最好的木桶。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浪费时间,他却认为这是他对父辈们以及对顾客们的'责任。这样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如同一缕清风,沁人心脾。
工匠的精神便是专注于眼前手下,踏踏实实地做好职责内的事。工匠从不关心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只关心人们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样的热情去同时对待多件事情,工匠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专注于手中的工件,心无旁骛,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别人。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工匠那么只要分工明确社会便永远不会混乱,但现在人们看到电影业赚钱快,于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当导演,最后只落得本职工作没做好,电影口碑也很差的尴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便是塌下心来。面前有很多条路时,或许有的路看起来是捷径,有的路看起来又长又艰难,但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两条路有着相同的终点呢?我始终认为没有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没有任何弯路是不用走的。孟剑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尝试了几十种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又怎么会得到被外国宾客们争先称赞的成果。工匠们塌下心,不急求成,只为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精神大概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
说到工匠,我们总会觉得“踏实”、“放下”,因为他们可以不被社会中整体的浮躁氛围所带动,为这社会带来一抹清凉。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3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全体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自20xx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个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又被赋予时代价值的词汇,就不断地在政府文件中出现。工匠精神从行业话语转向政策话语的进程,实质上折射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工匠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工匠精神的根本在于职业的坚守,是爱岗敬业的表达,是追求极致的体现。只有不忘初心,执着专注,严谨认真,摒弃浮躁,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就是有一颗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匠心。
工匠精神,品质为重。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对自己的产品会精雕细琢,力求完美,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将产品当成艺术,把质量视为生命。只有打造更多的优质产品,中国制造才能不断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才能真正享誉世界,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持续提升。 工匠精神,创新为要。创新是战略之举、强国之路。只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才能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匠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原创之国。应当说,创新基因本就深深植根于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当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守正创新,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 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也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崇尚实业的发展环境,涵养尊敬技能劳动者的社会氛围,完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树立品质取胜、创新引领的市场风尚,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表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4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首都劳动模范和工匠第一时间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并以各种方式展开交流。首都劳模工匠代表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立足工作岗位,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守正创新,引领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报国之路
刘更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京作非遗传承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听到这些重要论述,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工匠,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深受鼓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19岁开始当学徒,我已经在木工行业里摸爬滚打了39年。在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钻研、攻坚克难,让这项非遗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今后,我将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升全社会对非遗文化与高水平中国制造的认识,同时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引领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激励更多年轻工匠为首都现代化发展发挥技能人才的支撑作用。
不断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在攻坚克难中绽放青春力量
史晓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全程听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备受鼓舞,热血沸腾。总书记在报告中对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嘱托更是让我铭记于心,精神振奋。十年来,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科技实力飞速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攻克一些领域的“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不怕艰险,投身到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当中去,为实现科技自主自立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劳模、一名前沿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我将响应党的号召,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科技建设的洪流中,带领更多科技青年投身到自主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持续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在前沿科技领域不懈攀登,在攻坚克难中绽放青春力量。
赤心为民,让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王志勇
全国先进工作者、海淀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
认真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仔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劳模,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并将其融汇贯彻到我所从事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劳模法律服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真抓实干,重在落实,让人民的法院真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我将坚定赤心为民的初心,与同事们一道,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发挥劳模先进的引领作用,引导市民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凭质量说话,建设出更多精品工程
张鹏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建工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副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我对这些重要论述感慨颇深,深受教益。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项目一线的劳模,在职业生涯中,我先后参与了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工程、新机场管廊工程、绍兴地铁一号线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亲身感受到了国家这十年来的巨大建设成就,也深刻认识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我将继续保持劳模的先进性,发挥劳模在一线工作中的先锋示范作用,立足本职,精益求精,靠工程质量说话,与同事们一起,为祖国建设出更多精品工程。
用精致服务引领带动更多的人爱岗敬业
刘韶山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汽九龙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一车队队长助理
我开出租车已经18年了,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与“首都十大的士英雄”。人们可能觉得,开出租只要不违章、不拒载、不被投诉、没有事故就行了,怎么还上升到了工匠精神呢?我想说,开出租,不仅要把车开好,这其中还有很多门道儿,只有像劳模工匠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行。
18年的出租车运营经历,我亲眼见证了首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我要在岗位上继续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用我的精致服务引领带动更多的人爱岗敬业,把职业本领练好,把本职工作做到完美无缺。
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技能过硬的工人
李广瑞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月盛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代传承人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备受鼓舞。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这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我。
月盛斋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劳模、月盛斋第七代传承人,我一定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好、领会透、贯彻到位,发挥自身技能优势,持续做好“传帮带”工作,保证技艺不失传、不断档、不走样,并继续研发新品种。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过硬的工人,把老品牌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为首都平安再立新功
吕剑
北京市劳动模范、戎威远保安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戎威远保安公司成立10余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军人品质打造行业典范,充分发扬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锻造了一支忠诚坚守、业务素质过硬、执行力强、服务优质,能守护一方平安的安保服务队伍,数万名员工遍布全国,为平安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们将按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要求,带领职工以攻城拔寨精神奋力开拓保安服务市场,以钉钉子、踏石留印的精神一丝不苟打磨服务品质,打造一流安全服务企业,为首都市民提供更好服务,为首都平安再立新功。
用心用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景怡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兴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市民服务热线管理科科长
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我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今后的工作目标与方向。作为一名根植基层的接诉即办人,我将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升服务质效。我将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小事当大事看,把难事当家事办,让热线服务能够以最短时间、最优流程、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让热线畅通“热起来”、热情服务“暖起来”。
我将始终把办好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当作心中的头等大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记者:陈曦 边磊 孙艳 余翠平 周美玉
编辑:宋晓光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5
很久以来就对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闻,近日有幸拜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我被书中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传说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震撼着,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传说,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传说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积极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6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合乎所有人的梦想,有的人选择了放弃,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坚持。”而比坚持更可贵的,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是我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是56岁的金浩所说的一句话,他用了21年的时间,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头书店,变为了整个上海滩最大,最美的书店—钱书阁。书店中藏书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他的那份对于完美的追求。在整理书籍这一方面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监守,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视野。
央视纪录片t;大国工匠>中,有记者来到制作手工杆秤的小镇。富有南方特点的小巷中,男男女女忙于制作手工杆秤。他们选好原材料,用尺子量好所需的长度,把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精致,量取,秤重尽量做到毫厘不差。花了大量时间与心血,做出了标准的秤。他们的监守,为的是商家能诚信经营,消费者有更多保障。
工人亲身打造的零件,修复师对钟表的反复校准,传统工艺美术刻师的精雕细琢,都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坚守。一个团队花了20年时间编出的字典;一位老人传承文化,筛选,煮沸,晾晒出的红糖。正式因为有人在精益求精,有人在批量生产商品的时代里,选择坚守,才让飞机正常运行,才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一个人的坚守,就会让世界大有不同。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如匠人般监守的执著。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质量时常为无法保障,长久以往,中国将会在世界之林失去站稳脚步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慢下脚步,坚守自己份内的职责,做到精致,那么才会国泰,国泰才能民安。人民生活需要质量的保障,质量需要对匠人精神的坚守。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克尽职守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决心,才能让文化传承,让国家永存。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做到的便是一成不变的如匠人的坚守。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7
用劳模精神激励劳动者奋斗前行,最终需要在本职岗位上落到实处。劳模们用他们的奋斗故事阐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劳动是最美的身影,创造是的奉献。广大劳动者来自各个方面,从事着不同内容的工作。劳动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就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伟大的成就昭示着我们,只要全体劳动者埋头苦干,用脚步丈量人生,用劳动书写华章,中国梦的大树就会茁壮成长,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就会变成现实。广大劳动者只有以劳模为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才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谱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用劳模精神激励劳动者奋斗前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显得十分重要。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力素质的竞争。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劳模精神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当今的劳模,他们不仅仅是踏实苦干的“老黄牛”,更是在本单位和本行业劳动者队伍中钻研技术的“领跑者”,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广大劳动者只有以劳模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紧盯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立足岗位、苦练技艺、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一名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劳动者,才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夯实基础,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