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教案任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蒙氏分物品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知道什么是危险物品。
2、幼儿不碰危险品!做到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又而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公开课ppt《不碰危险品》安全课件
2、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图片动画
3、各种危险品图片和一些实物图
4、安全故事一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带领幼儿进入本次活动,请幼儿仔细观察。
(1)看完图片后,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2)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3)为什么有个小朋友会哭?是什么让小朋友哭的?
图中两位小朋友正在剪纸做手工,但是两个小朋友却互相拿着比比划划,有位小朋友不小心被剪刀划伤了手指,看到血流出来了,那位小朋友哇的一声就哭了!
剪刀很锋利,我们不能自己拿着剪刀剪纸,更不能拿着剪刀打闹,不然锋利的剪刀就会划伤我们的手指,会流血会很痛!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1)除了刚才画面中的剪刀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小朋友不能随便碰的呢?
(2)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铅笔等。
3、教师出示各种危险品实物,让幼儿更直观感受到危险的感觉。
(1)教师讲解完危险品实物之后,出示课件中的危险品图片,让幼儿寻找危险品。
(2)就在刚刚一些危险品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为了把他们抓起来,我们快一起来找它们在哪里吧!
(3)本环节可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能分辨危险品,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4、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我们在生活中要怎样避免受伤呢?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当我们要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使用剪刀?在家做手工剪纸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2)小刀很危险,我们能不能把小刀当玩具玩呢?
(3)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5、教师引导幼儿大方谈论自己以前受伤后是怎么自救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五、家园共育内容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六、活动总结
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对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
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大小,在操作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3.初步理解按大小正逆排序的标记,丰富“大的”、“不大不小的”或“中等大的”、“小的”等词汇。
活动过程
1.以问题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小朋友家里的物品: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鞋子各一双、袜子各一双、杯子各一个(这些物品摆得很乱)。
提问:宝宝家有些什么物品?这些摆得乱七八糟的物品可以怎样分类摆好?
个别幼儿先按物品的名称将鞋、袜、杯子分类摆在一起,再为每类物品取名。
比较观察每类物品的大小不同,并根据大小进行匹配。
提问:每类物品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这些物品分别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这些物品有的大,有的小,爸爸用最大的物品,妈妈用中等大的物品,宝宝用最小的物品。
2.按规律整理实物,学习按大小将3个物品进行正排序。
提问:还可以怎样将每类物品摆得整齐好看些呢?
请三个幼儿按由小到大的规律操作摆放鞋子、袜子、杯子等物。
交流评价幼儿操作的情况,幼儿观察分别按正排序的同一类物品,并讲出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提问:这一组物品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怎样才能排得又快又对?
教师示范按大小正排序3个物体的方法:按从小到大排序时,先排3个中最小的,再排剩余2个中较小的,最后排最大的。
(幼儿操作后,可鼓励他们用另外的方法正排序如:挑出3个物体中最大和最小的,按小到大排好,再将剩下的一个摆在它们中间。)
3.按规律整理实物,学习按大小将3个物品进行逆排序。
提问:除了按由小到大给物体排序,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方法给物体排序呢?
请二个幼儿按由大到小的规律操作摆放二类物体后教师示范逆排序的方法:按从大到小排序时,先排3个中最大的,再排剩余2个中较大的,最后排最小的。(幼儿操作后,同样鼓励幼儿用另一种方法排)
小结:给不同大小的物品排序时,方法可以不一样。
4.匹配排序标记,理解大小标记的含义。
教师分别出示大和小的标记,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并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示标记。
教师分别出示“小→大”和“大→小”的标记,幼儿认识标记,说出它们表示的含义,让个别幼儿选择排序标记,为每组排序的物品贴标记。
小结:物品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摆放,这样看起来会更整齐、更好看。
5.按规律整理图片,学习看标记按大小将3个物品进行正逆排队。
幼儿每人一张有排序标记的底板,每人一套《大小排序卡片》(衣服、裤子、毛巾、帽子),要求看清楚底板上标记的意思再将图片上的物体进行排序。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将图片排序的。
展示幼儿的操作情况,交流评价幼儿按规律摆放礼物、完整表述的情况。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状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气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每组1份。
3、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提供每组幼儿皮球3个,拉力器3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玩一玩,边玩边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在你们用力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因为皮球和拉力器这两样东西都是有弹性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物品呢?(幼儿自由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所谓弹性物品就是当它受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二)比较尝试,巩固对弹性物品的认识。
1、教师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然后把它记录在“你想会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教师边出示物品,边问幼儿这是什么,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意引导幼儿不要大声说,自己在脑子里想,然后做记录)
2、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师:好,刚刚每位小朋友都猜过了,也做了记录,那现在我们就来实际动手操作,看看与你们开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组东西,这些东西与老师这里的东西是
一样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动手玩玩每件东西,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实际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们玩后发现它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发现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先请幼儿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讲述自己的发现,然后请个别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讲述(这时可要求幼儿边演示边讲述)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xxx小朋友讲得真好。通过我们刚刚地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呀?(皮球、拉力器、皮筋、弹力球)。那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呢?(棉花、橡皮泥、玻璃弹子、纸)。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呀?(知道了有弹性的物品当它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那老师现在要问问你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弹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轮胎、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
(四)教师总结.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4
教学准备:
独木桥、小房子模型、几根跳绳、几个竹筐、小河样板、物品(自定)。
教学过程:
1、规则:在游戏继续中,小朋友不许停下,从独木桥上掉下来要重来,如果在蹦跳时停下,要重上一关重新开始,不可以踩到样板模型,双脚合拢蹦时,双脚不须分开。;看看哪一组小朋友在规定时间内运的物品最多。
2、玩法:
先布置好游戏场景,按顺序放好准备的东西。可以按人数给幼儿分组。起点,一个幼儿走过独木桥,在边跳跳绳时跳过小河样板,接着跳过小房子模型,运上物品双脚合拢蹦到竹筐终点处把物品放到里面。在跑到起点让下个小朋友接力继续。
3、表扬及奖励
教学目标:
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平衡度。
玩的同时加强反应能力。
提高幼儿的蹦跳能力。
活动反思: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旦表现出不合群、自私、自恋、而不能很好的与同伴合作,必然阻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纲要》指出,要培养要培养幼儿合作和分享,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现在的孩子由于不会合作,常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在游戏中常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获得合作的快乐,我借助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5
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上分类垃圾桶的出现,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幼儿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针对环保是当今一大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好奇,进行垃圾分类的学习。使幼儿通过主动讨论、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所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活动《垃圾分类》。
一、活动内容:
?垃圾分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毛巾架一个、毛巾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介绍垃圾箱,幼儿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投放情况。在操作中学习正确分类。
3、根据幼儿投放垃圾的情况,提问:
(1)你为什么要将这个垃圾放在绿(红)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为什么不可回收?
4、升华幼儿经验,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要少制造垃圾。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5、教师小结。
6、延伸:介绍垃圾分类的图片,让幼儿在课外连线。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将物品随意的乱放,是每个孩子常会有的习惯,怎么讲,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图片的对比,能立刻发现自己平时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结合给物品的分类,将整理提升一个台阶,初步根据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分。结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医院拜访物品,并讲出合理的奋发,有助于孩子运用感知经验,让幼儿有发挥的空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懂得物品要拜访整齐的道理。
2、让幼儿初步体验将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如:食品、衣物、餐具等。
活动准备:
图片2张——一张是整齐的物品,另一张是凌乱的物品
故事:《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
收集卫生用品、餐具、食品等食物
每人小柜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感知整齐的美感,凌乱的坏处。
t:前写天,老师拍到了这样一些图片,说说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看了有这些有什么感受?
t:那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物品呢?
总结:原来将物品摆放整齐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具有美感,让住在这儿的人心情舒畅,拿东西也方便。
过度语: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宝的家吧。
二、故事《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
1、通过看图片听故事,让幼儿了解乱放物品的坏处。
t:他的家给人有什么感觉?
瞧!在宝宝的房间里出现了什么?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会去干吗呢
为什么这么整齐的屋子里会出现这些呢?
2、让幼儿初次学习给物品分类
t:现在宝宝除了将糖果放在枕头下面还胡乱放了许多的东西,请你帮宝宝整理一下好么?
3、幼儿动手,将物品分类
三、让幼儿自己总结评价,讲出摆放的道理。
谢谢大(2)班的小朋友,你能告诉宝宝你为什么这么摆放物品吗?
蒙氏分物品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2.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培养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不同地点垃圾桶的图片。
2.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
3.各种垃圾小图片。
4.垃圾存放点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视频,感受垃圾带来的污染。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看一看,等下把感受和老师说说哦。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向说点什么?
幼:好多的垃圾。
幼:难闻。
师:你怎么知道难闻?
幼:过来过去的人都捂住鼻子。
师: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些图片,你看图片又有什么不同。
师:谁来说一下?
幼:第一个垃圾桶又脏又乱,第二个垃圾桶干净、整洁。
幼:第二个垃圾是进行分类。
师:真帮,对了,就是垃圾分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你们互享交流一下。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师:那们多的垃圾我们怎么处理?
幼:垃圾分类。
师: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垃圾分的标志。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颜色不同。
幼:图案也不同。
师:这个图案是标志,一个是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
幼: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幼儿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幼: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
师: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蒙氏分物品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物品采购合同7篇
★ 物品合同7篇
★ 物品合同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