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生物教案优秀7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解,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案的编写通常需要与同事、教育专家或领导进行讨论和反馈,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氏生物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蒙氏生物教案优秀7篇

蒙氏生物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教学难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得出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问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什么,

二、植物生长需要水

cai展示问题

为什么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1. 你认为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的一生中,两者的需水量一样吗?

2、玉米在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的需水量也一样吗?

图片: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情况。

1.浓盐水的浓度大,萝卜细胞就______.

2.清水的浓度小,萝卜细胞就_______.

即:哪里浓度____(填“大”或“小”),

水分就往哪里跑!

水分由浓度小 浓度大

夏天,用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观察下图,一段时间后a.b两个洞中水位将如何变化?

a洞中水位会_____:

b洞中水位会_______.

cai展示: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四)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cai播放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视屏及图片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土壤中有多种无机盐成分,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要使植物生长的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

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无土栽培:能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

合理施肥:

a.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使植物体茁壮生长,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松土壤,促进有o2呼吸,从而促进根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

课堂: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

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

蒙氏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5.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蒙氏生物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蒙氏生物教案篇4

巩固夯实基??

一、商业中心

1.形成:以公共活动中心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2.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3.作用

(1)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2)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3)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4.组织形式

商业街

商业小区:由多种营业点组成,建在住宅区内

二、商业网点

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山区、平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产品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

2.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山区的商业网点少于平原。

3.效益

扩展阅读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2单元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

巩固夯实基??

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转变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

(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

(5)内城衰落。

蒙氏生物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2课时。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如何达到)

a、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动物知识为基础,以及书87页的表格练习,让学生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再通过拖动动物图片,强化学生的认识。

b、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的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填写表格和拖动图片,并且讲出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为生物标本室的脊椎动物归类,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c、通过分组对脊椎动物标本分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过对生物标本室里各种动物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与b点结合介绍:同时~~;并~~)

??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附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1、 情境导入(这部分需要2分钟)

a.处理:本节课通过播放各种动物图片,引出“给动物分类”的内容。【呈现】

(组织学生观看并说出其名称)

b.优点: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 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部分需要5分钟)

a.处理:介绍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把他们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你知道图片上的这些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么?【呈现】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组织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呈现】)

b.优点:由浅入深,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

拖动的过程,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3、 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这部分需要15分钟)

a.处理:介绍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然后提问:你能根据书87页的提示,将这些脊椎动物分成5大类么?哪5大类?分别有哪些动物?【呈现】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填写书87页表格,得出结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为什么?

(组织学生拖动鱼类图片,并讲出鱼类的主要特征。【呈现】)

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拖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图片,并讲出主要特征。【呈现】

b.优点:通过填写表格,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所了解。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蒙氏生物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区分相对性状。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性状的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三、教觉用具

相关图片、投影、小黑板、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下面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25-2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画记忆和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2)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什么是相对性状?

(4)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性状有关吗?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分析p25观察与思考内容,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展示完成活动:小组成员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

(1)耳朵有没有耳垂?

(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2、小组分析、讨论,完成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

(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请与同学交流,并试着作出解释。

3、精讲点拨

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归纳本节知识要点,画出知识结构图。

2、学习这些知识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学习这些知识在创造和发明发明你有哪些想法?

(五)达标训练

选择题

1、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xx

a.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

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d.花猫和花牛

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xx

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 dna是遗传物质

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非选择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4、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________ _

5、讨论: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途?

蒙氏生物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新鲜的萝卜条。

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观察并分析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

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材料:洋葱鳞叶

置疑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思考

2、渗透的结构基??

读图识图

复习:选择透过性的概念

为实验设计铺垫

置疑3: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结构或从什么结构离开了细胞?思考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

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小结:

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变量唯一原则

设计实验并交流

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技能练习

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

置疑4:联系实验思考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

思考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纳总结

3、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

学生总结

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展思维,巩固实验

思考题

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系习题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如果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时思维会比较流畅。

蒙氏生物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2023年生物教师述职报告优秀5篇

蒙氏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优秀8篇

蒙氏幼儿工作计划优秀6篇

蒙氏老师的演讲稿优秀8篇

蒙氏教师的爱演讲稿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7篇

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总结7篇

中学生物述职报告7篇

生物酶调查报告7篇

高中生物述职报告7篇

蒙氏生物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