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的,一篇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经过反复地推敲修改的,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潮第二课时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猫的。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屏息凝视”写了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猫尽职精神的赞扬之情。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重点词:任凭:写了猫的古怪。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1)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2)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3)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6.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自然段,提要求:
(1)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3.交流朗读。
(1)猫的温柔可亲:
①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②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③丰富多腔地叫唤。
④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2)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道来。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留下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一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自然段,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四、集体学第三自然段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五、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1)词语:
更——特别的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2)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四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
六、总结全文。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这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那精美的语言所陶醉。老舍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
七、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老舍的作品。
板书设计
猫
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胆小勇敢
淘气
屋里:耍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对猫的喜爱
教学反思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同时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掌声》,——生齐读课题
2、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掌声?(指名说)同学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小英鼓掌的呢?课文第四小节就描写了大家为小英两次鼓掌的经过,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的这一小节,找出同学们为小英鼓掌的句子,用“~~~”划出来。看谁找得准。
3、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4、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5、交流,出示句子:
6、同学们为什么两次给小英鼓掌?两次掌声又给小英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二、探究变化原因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同学们两次给小英鼓掌。第一次,是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可引读)这一次,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还是请大家读课文,读2——4小节,看看在鼓掌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
(一)交流讨论第一次掌声
1、找出直接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体会小英走上讲台的不容易。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大家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想想这几句话该怎样读?自己练练。
3、指名读
出示第一句: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指名读
▲师描述: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英曾经是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她平时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轮到小英上台演讲的时候,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了那个角落。当大家把目光投向她的时候,小英立刻低下了头。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走进小英的内心,细细体会小英此刻的心情。指名朗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引读过渡
▲指名读,评价读,再读,女生齐读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小结:刚才我们读了这两句话,体会到了小英矛盾、害怕、为难的心情。下面捧好书,我们一起读好二、三小节,再次体会小英复杂的心情。(齐读二、三小节)
▲指名读
▲教师描述,指导朗读。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一起读好这句话。
▲小英一开始是不敢走上讲台,现在终于走上了讲台。从这个“终于”中你看出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小英的同学,看到小英走上讲台,你是什么心情?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也读出来。(指名读)
▲是啊,小英能够克服心里的害怕,从犹豫、矛盾中走上讲台,多不容易啊,我们应该为小英感到高兴啊,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谁能够把小英的这种读出来?
(指名说)
4、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出示第一次掌声)
▲引读
▲对于我们来说,走上讲台可能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可是对于小英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那掌声热烈、持久,如果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指名说)
▲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所以,(引读)当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同学们要说的太多太多了,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是那么迫切,所以,那掌声——热烈、持久!所有的男生再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出来。
▲小英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鼓励、理解、安慰啊。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如果你就是小英,听了同学们掌声,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名说)
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二)交流第二次掌声
1、(出示第四小节后半段)引读: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2、(想象经久不息的场面!)这一次,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能不能想象出那是个怎样的场面?
3、这一次,同学们为什么给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呢?同学们又想通过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指名说
小英不但完成了这次演讲,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同学们又一次把肯定、表扬、赞赏送给了小英,那场面是多么感人啊!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4、如果说,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勇气和力量的话,这一次,同学们的掌声又带来了什么?从小英的微笑中你知道小英在想些什么?
5、有了同学们的肯定,小英变得自信了。从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到微笑着走下讲台,小英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谁来读好第四小节。(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好这段话。(齐读第4小节)
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到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三、感受小英的开朗和自信
1、有了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变得自信了。(引读第五小节)
2、大家想想看,我们还能在哪里看到小英的身影?(指名说)
3、小英变得自信、开朗了!我们真的为小英感到高兴啊!
这是多么神奇的掌声啊,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迈出成功的一步。难怪,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多媒体出示小英的信,引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1、你觉得掌声像什么?打个比方说一说(指名说)
2、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指名说)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3、是啊,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掌声,人人都离不开掌声。反过来也一样,在别人需要鼓励、安慰、赞美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所以,课文最后这样说: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4、读了《掌声》这一课,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还选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掌声陪我们快乐地成长,自信地生活。
(出示小诗)师或生范读
学生配乐读。
掌声像一束阳光,
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掌声似一缕春风,
轻拂着我们的心灵。
掌声是一份真爱,
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掌声是一股力量,
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掌声中,
我们和勇敢作伴,和信心牵手;
掌声中,
我们快乐地成长,自信地生活。
珍惜别人的掌声吧,
也不要忘记,
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因为,那是爱的音符,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
(鼓励、肯定)
自信
忧郁
开朗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3
一、复习检查: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景物呢?
2、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谈自己初读后印象,不要求全面、具体,能说出总体印象就行)
二、读讲课文:
1、同学们,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藏经洞等,看了这些景物,真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分别指名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再读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线画出来。板书:彩塑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板书:两千多件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板书:精妙绝伦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指名读,结合评价指导朗读,再齐读)
(5)(出示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①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作者是怎样来细致描绘它们的呢?引读句子,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出示句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图上的游人说开去。)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5、小结:课文第二段分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洞窟中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其中的文物之丰富、精美,无不令人赞叹,莫高窟真不愧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①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②当你看到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看到这藏经洞里的珍贵文物,你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板书: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③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赞美一下古代的劳动人民。
(2)、复习课文第一段。①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②(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③小结:怪不得作者把它称作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三、听课文录音
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这一份注重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2)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