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观后感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安排的思考和总结,写观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电影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文化类节目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7篇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1

夏天转眼就过去了,伴着九月的秋风,2024年《开学第一课》准时开播了。

看完节目,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节目中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回放: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飒爽身影,是一代又一代务林人对绿水青山的守护,是青藏高原上科考队们对自然的探索,是国防专家们为国铸盾的坚守,是前仆后继的航天人对太空不懈的追逐……

因为梦想,所以奋斗,所以不凡。

在“团结奋斗”篇章中,我被中国航天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刘洋、蔡旭哲、王亚平、周建平……

这些名字的背后,凝聚了太多的泪水与荣光。身体隐患、技术壁垒……追梦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没有放弃,继续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这些名字的背后,是更多默默无闻的航天科研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果。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机会登上飞船,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是,他们总结出的技术理论和工程经验,让我们的太空之路走得更有底气。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

梦想不惧岁月长

——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新学期的钟声敲响,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通过“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奥运赛场、田间地头、青藏高原、世界舞台、无垠太空追逐梦想的故事。

追梦路上,最让我动容的是徐梦桃姐姐。冬奥会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冬奥会之后,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一夜传遍大江南北。北京冬奥会,32岁的四朝元老徐梦桃一举夺冠!这是中国在该项目中第一次获得金牌,也是徐梦桃的第28个世界冠军。

她用热爱和坚持,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中国梦。

从徐梦桃的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从来跟年龄无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将以奥运健儿为榜样,继承他们的精神,以梦为马,以奋斗为鞭,接过时代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负韶华。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2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节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着《春夜喜雨》,父亲轻轻地和着,主持人董卿被这一幕感动,眼里闪着泪花,随口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这样的董卿让人动容,也难怪选手王若西夸赞董卿道: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犹记春晚时,董卿莫名的因为口红颜色上了热搜,都赞她说被这唇色映衬的肤白貌美。紧接着到了《中国诗词大会》,众人方知原来唇色所衬不过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爸爸董善祥是报社的总编辑,妈妈金路德是大学物理系教授。

董卿的爸爸出生农村,家境穷困,父亲英年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读书,董爸爸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再跟着母亲到集市上把鱼虾卖掉,挣些生活费。董爸爸很喜欢文学,高中时老师建议他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农村少年凭着满心喜爱和不屈的韧劲,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考上了这座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

董爸爸对董卿心爱至深,却也严厉至极,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7岁的时候,董爸爸要求董卿必须分担家务劳动,还不允许她花时间在穿衣打扮上。

正因父亲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读诗词歌赋,浸润她的精神世界,从小培养的良好品格铸就她的德性骨骼,岁月的积淀历久弥香,董卿一步步走来,越发透着知性魅力。曾经读过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实的生活相交融,成为精神的引导力,也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

2016年3月,董卿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如果说《朗读者》和其他文化垂直类,或者读书类节目有什么不同,大抵在于这档节目所饱含着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温度。

朗读、者、情感纽带是这档节目三个关键内核。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节目紧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间的情感纽带,既每期节目中的主题词。再有主题词扩展开来,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目前节目已经邀请到了不少嘉宾,有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斯琴高娃、王学圻等。

在这样的设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别人笔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读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号,印刻着它的情感、经历,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鸣。就仿若诗词之心赋予人们的隽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节目展现着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朗读者》蕴含着董卿对文学的敬仰,也蕴含着她对爸爸的爱,还蕴含着前来节目的朗读嘉宾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体验。

有时候爱得如此深沉让我不知怎样表达,不如读一段你我都喜爱的文字,让我们静静聆听它。《朗读者》让你站在当下的时光中,回眸来时的路,朗朗读书声,读的是文字的美,传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园。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3

做一粒”好种子“,奋斗不负新时代——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无奋斗,不青春”。

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脑海中一直跳动着这六个字,它们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 从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只为圆梦的徐梦桃,到为培育金色种子扎根土地50年的院士;从荒原上造梦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地球奥秘的青藏科考队;从叩问太空的飞行员,到牢记使命不改初心、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传承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一代又一代追梦者用奋斗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砥砺奋斗”篇中谢华安院士的故事——50年的金色种子梦。 谢院士出生在战乱时代,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从农校毕业后,他一边负责生物课教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试验农场研究各种农作物。 “我想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怀着这样的想法,谢院士开始了农业技术研究。从入行到现在,他已经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摸爬打滚大半个世纪:下稻田,做研究,带学生……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种子,只为了让14亿人到点开饭,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他是当代的稻田守望者,躬耕田亩五十年,不忘初心,始终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着大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那么,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我暂时还没想好。但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粒“好种子”,扎根脚下,心怀远方,用奋斗去勾画未来的模样,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4

不知不觉,又一个暑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在新的学期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要看的《开学第一课》。音乐响起,又是熟悉的开场、熟悉的主持人—撒贝宁。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同时,邀请了很多的伟人来分享他们自身的事迹。例如:82岁的谢院士—谢华安,他讲了在他幼时因为奶奶想要吃一口米粥,而这小小的愿望却不能实现。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将来一定要让所有人能吃上一口饭而奋斗,最终有了如今的成就。谢院士辛勤工作了50年,满手都是很大的皱纹,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负责呀!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已逝的袁隆平爷爷,他们都是为了人们能吃上饭而奋斗的人。最后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谁来养?不用想,肯定是中国人。还有那些冬运健儿,他们为了能取得胜利,不断尝试,做出努力。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战斗机飞行员—戴兴,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战友,却在试飞时不幸牺牲,他非常伤心,但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放弃或懈怠,最后,他还是成功了。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身为中国少年是理应努力学习,热爱祖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们也要向那些为人民而奋斗的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树立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作为学生,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我们要牢记使命,继续努力学习,懂得奋斗的重要性。毕竟,如果人没有奋斗,那么人生就会迷茫,人生之路就会迷失。

在这特殊的红色年头,让我们向党和五星红旗致敬。同时,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决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和负担。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一步又一步地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奋斗,成就我们的梦想吧!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5

上周末,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担当制作人并主持的《朗读者》播出第八期,本期节目以勇气为主题,同时也迎来影视演员江一燕[微博]的亮相。在本期节目里,江一燕向董卿及观众讲述了老师一词给自己带来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自己对它理解的深刻含义,并在现场深情朗读陈忠实先生的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向祖国的每一位园丁致敬。

为圆恩师梦想,带着勇气考取北舞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老师必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很多人来说,老师一词甚至决定着接下来走的道路是如何的。节目中,江一燕表示十分感谢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位老师,在摄影的道路上,摄影老师教会了她摄影的含义:摄影不只是拍照,更是透过镜头看到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在谈起心里一位对自己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又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章燕老师时,江一燕分享了关于这位老师的许多珍贵的回忆及温暖的故事,章燕老师教会了我坚持,让我有勇气登台跳舞,小时候的我是孤独的,但是老师一直陪伴着我,她让我变得更开朗。遗憾的是,就像每一个故事都未必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样,章燕老师在江一燕初中时因病离世,但江一燕为实现老师追求舞蹈的最高殿堂的心愿而努力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并带着勇气一直走到了今天。

陈忠实逝世周年,朗读作品表敬意

陈忠实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于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成名著作《白鹿原》曾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适逢陈忠实先生逝世周年,江一燕在节目中朗读其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以表示敬意。文章里的女老师以晶莹透亮的泪珠,给予陈忠实继续学习的勇气,是他整个生命历程中的的重要回忆。正如女老师之于陈忠实一样,章燕老师也在江一燕走过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需要让学生拥有对未知世界和不确定未来探索的勇气。江一燕带着对章燕老师的思念和对这份勇气的感激,将数千个日夜的想念与感恩都寄托在这次作品朗读中。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6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8期以勇气为核心主题。董卿与热衷公益支教的演员江一燕,养育了一对自闭症孩子的秋爸秋妈,敦煌女儿樊锦诗,体操王子李宁,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一同在朗读中分享了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江一燕自曝小时候很孤独

每个孩子,在成长时都会收获很多勇气,这些勇气支撑着我们面对长大后的各种困苦。大众眼中的江一燕,热情且充满活力,除了做演员,她还有许多不同身份:拍照拿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奖,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中国》候选人,此外她还写书、拍电影,生活丰富多彩得令人羡慕。但在《朗读者》的现场,江一燕却坦言: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不知道跟谁交流。

这种孤独的改变起始于一位名叫章燕的舞蹈老师,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字中也有一个燕字的燕子老师给了她许多勇气,几乎重塑了她的生命,她说:突然有一天有这样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她又像你的大姐姐又像你最亲密的朋友,我觉得完全改变了我。

在江一燕的记忆中,最幸福时刻之一就是燕子老师骑车送她回家的时候:在一个孩子很孤独的阶段,她让我觉得很温暖。甚至现在江一燕坚持的公益支教的事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燕子老师的影响。究竟江一燕和燕子老师之间还有怎样的温暖故事?她又会为燕子老师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秀恩爱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得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回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李宁:最有勇气的事就是不做运动员去创业

除了成长和爱情,从小到大,我们都需要勇气去面对不同的挑战。对于李宁来说,到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赛上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而是当初离开运动队直接去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面对运动休闲商品稀缺的市场,李宁很快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相继入场,李宁公司也经营上也开始遇上了越来越多的阻力。2012年,李宁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甚至一度遭遇经营危机。为了帮助公司度过危机,李宁重出江湖,开始代理李宁公司的ceo,力图重振当年创建品牌时的雄风。

谈起这次公司的低谷和当年身为运动员时在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遭国人批评造成的低谷,哪一个更需要勇气面对?李宁坦言:作为运动员,个人的挑战会大一点,成功也是你,失败也是你。作为一个企业大股东,一个有决策权的人,是否能平衡好最终往哪走,需要勇气。现场,李宁将朗读一篇文章献给带给他勇气的李宁团队和那些陪伴李宁品牌成长的人,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秋爸秋妈:给孩子重新撑起一片天

孩子的出生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片寂静。2004年,秋爸秋妈忽然发现,已经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还不会说话,眼神空洞。经检查,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孤独症。这个家庭的天塌了。

2011年,哥哥秋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家庭在寒冬中又颤了一颤。但是秋爸秋妈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苦苦支撑,给孩子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一起卿听秋爸秋妈讲述他们的故事。

翟墨:海洋是我永远的眷恋

在当代的中国,有这样一位航海爱好者,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他是翟墨,他本是一位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自由却偶然被唤醒,从此,海洋成为他永远的眷恋。让我们一起卿听朗读者翟墨讲述他与海洋的故事。

樊锦诗:人们都叫她敦煌女儿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平,长在上海。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4年,发表论著百余篇,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

2014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它的实现,宣告了莫高窟的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永恒停摆。敦煌莫高,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季羡林先生极力称赞,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以非凡的远见,展示了有效的遗产地旅游管理方法,以保护遗产地的价值,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篇7

暑假在一声声蝉鸣里进入了尾声,伴随着丝丝秋的凉意,我们再次迎来了新的学期。收拾好书包、文具后,我便同妈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学第一课》的开播。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和团结奋斗。随着节目的播出,我看到了冬奥赛场上那些发出夺目青春之光的星星,感受到了关于青春和梦想生长的力量。

如果梦想有颜色,或许会是金色。那个由谢华安院士带领的50年金色种子梦,那个关于一粒稻米的故事,令人动容。我不禁去想,是否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前辈们高高的肩膀上,眺望广阔的远方,为这些梦助力续航。

关于自然,人们总是有很多想做的事和想说的话。电视上一帧帧切换的绿林、旷野、高原,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都在告诉我:自然需要爱护,未来的重任需要我们承担!那些一直奋斗在保护生态工作前线的叔叔阿姨们也会累,他们需要新一代的我们去接续奋斗,勇担重任。我绝对不会畏惧退缩,这棵被守护在温室里的树苗,终有一天会长成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

在这些激励人心的奋斗故事里,最令我难忘的是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王亚平阿姨是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新闻报道上。那艘满载着中国人期望的飞船顺利升空,那个神圣的时刻令我至今难忘。要知道航天员的培训过程是十分艰辛不易的,体能上的消耗和身体上的痛苦如同家常便饭。但王亚平阿姨还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克服了训练中的种种苦痛,最终问鼎苍穹。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梦想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为了梦想不屈不挠、绝不退缩的冲劲,看到了勇敢拼搏、不畏困难的坚毅态度。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文化读后感范文7篇

《文化苦旅》读后感优秀7篇

丧文化读后感优秀7篇

禅文化读后感最新7篇

文化的传承读后感7篇

婺文化读后感精选7篇

文化旅读后感7篇

文化旅读后感优秀7篇

丧文化读后感优质7篇

《文化苦旅》读后感通用7篇

文化类节目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