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喜爱或批评,观后感是对自己观影体验的一种记录,有助于我们回顾和回忆起影片中的精彩细节,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918纪念馆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1
画舫时的题诗。近日虽非清明,但正值烟雨迷蒙之秋,秉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船精神”的宗旨,聊城审计人踏上了杭州学习的列车,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开启慢慢的红色记忆。
嘉兴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97年前,南湖画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
纪念馆内,一册册书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我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南湖红船、共产党员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战士们用过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让大家热血沸腾,深深敬佩,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图片展示,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坚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新时代继续前进,也同样需要从回溯“红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
红船精神是火种,是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苦难深重,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等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才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才使中国革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彼岸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用大无畏的革命气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目标,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烙印在了革命旗帜上。正是这种在奠基之初就将自己的革命目标昭示天下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埋下了火种。
红船精神是源泉,是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中共一大的召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马不停蹄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深入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当中,开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功之路。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李大钊、王尽美、王若飞、赵一曼……无数的共产党人,他们百折不挠,为了革命燃烧自己的一生,为国尽忠,为民效命,为党牺牲,志向坚定,奋斗不息,他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充分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今天,我们或许很难想象这条路的艰辛,但历史证明,正是这种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磨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红船精神是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兴南湖上这一叶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起点象征,水载船行的情境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交相辉映。回首中国近百年来的历程,正是因为发掘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无畏地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宣言,也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走向胜利。
水积不厚,负舟无力,积水至厚则可以负载大舟,正是通过争取最劳苦的广大群众,使自己成为劳苦大众的贴心人,中国共产党才牢牢地掌握了人民这一书写历史的伟大力量,托起了党的宏基伟业,也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真实历史写照。“红船精神”不仅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深刻体会过创业艰难的中国共产党曾秉持着建党伊始的理想信念穿过了时代浪潮的起伏,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始终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用“红船精神”引领全党,团结全党,从而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2
4月19日下午,我校党员集中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我们一行百余人进入“济南纪念馆”后,严格遵守秩序,认真听导游解说英雄事迹,同时仔细的观看了纪念馆陈列的各类历史资料,烈士牺牲劳务证以及战役所用的枪支等珍贵历史文物。使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艰苦的岁月,及战役进程中的残酷场景;随后队伍进入了纪念馆全景画馆,参观济南战役三维画面战争实景,进入画馆的我们早已超越了时空,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望着那气势磅礴的大规模群英会战。会战中,高梯被截断,房屋被摧毁,堡垒也在炮火连天中灰飞烟灭……;而战士们却在硝烟战火中英勇地冲锋,当呐喊声,欢呼声响彻山谷时,胜利的号角吹响了。他们艰辛的作战过程使我们无比震撼,他们的团结一致无不显示着英雄儿女的雄伟气概,我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陶冶和净化。抚今追昔,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深刻体会到了当今和平年代美好生活水平的来之不易。决心一定要珍惜当今大好年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回校的路上,始终沉浸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不自觉地回味起济南战役的前前后后所令人深思之处,国军上将、济南战役守城总指挥王耀武建国之后谈到济南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时,他认为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军失掉了民心,而共产党却同广大群众有如鱼水之情,从而赢得了民心,加上广大指挥员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能够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义无反顾,一往直前,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
战争前后的两组画面令人深思。首先是国军方面,战前国军上下群情激昂、甚是嚣张,他们自忖有坚固的工事,自忖有先进的武器,自忖有充足的弹药,自忖有先进的交通运输能力和便利的体系,便妄下决断,认为济南城便是共党的坟地,是半年也攻不下来的。固守济南是吸引共军主力从而围歼的大好机会,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只用了八天时间便被攻克了。结局的变化之快是大出国人意料的,大跌了国军上下的眼镜;另一个画面,当国共两党军队在济南城下酣战之际,徐州地区的三路国民党援军虽经蒋介石再三督促,但慑于华野打援兵团兵力强大始终畏缩不前,不敢冒进,很担心发生在豫东战役中被全歼的区寿年兵团覆灭的命运,直到济南被攻克也没有攻克共军打援的防线,最后仓皇回撤,眼看着他们的黄埔高材生率领的十几万国军精英趋于覆灭。另一个镜头,堂堂一届军长在战役攻防胶着之际,形势极为严峻之时,不是思考如何调动属下完成守城任务,而是在百般纠结之后,发动了阵前起义,这极大加快了济南战役完胜的过程,他就是96军军长吴化文将军。而我们再看一组画面,当时济南攻城主将不是许世友,他当时正在胶东养伤,可他一听到主席调他上前线的命令便立即赶赴前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吴化文之流能比的么?再看聂凤智将军,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故意将攻城助攻的角色大笔一挥改成了主攻角色。战役一开始便指挥全纵指战员对济南城东部国军工事实施了毁灭性的攻击,有力配合了西部宋时轮将军的主攻任务。这一改不仅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将军风范,另外极大的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同时也没有违背中央的作战意图,因为他们的助攻任务完成的越好就越能减轻西城十纵主攻的压力,使得王耀武疲于应付,始终琢磨不透中共的作战意图,极大的打乱了国军的既战部署。加快了其覆亡的进程,将聂凤智将军和徐州国民党援军的几个主帅相比,气度、心胸、能力、水平岂不是立见高下吗?
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的能力。济南战役的胜利同时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要坚守大城市的先例。中共贺电中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至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也没有什么阻挡了,这是何等的豪迈呀!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3
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和家里人去铁人广场,休闲玩耍,在铁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学着雕像的样子做。那时候觉得这只是一座普通的雕塑,还好奇的问妈妈这是谁呀?妈妈告诉我,这是铁人王进喜爷爷,是石油会战的大英雄。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了些关于铁人的事迹,觉得这雕塑不是普通的雕塑了,而是带有灵魂的。王进喜爷爷雕像眺望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我有幸参观到了,那不只是一个人的'纪念馆,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的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的草地,充满生机。我的右侧是一个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拾阶而上,这石阶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个石阶,代表了铁人和他的战友们奋斗了47年终于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进了序厅,宏伟的“石油魂”展现在面前展现了52个人物,这可是我一个一个数的。他们面带微笑,喜悦和兴奋。在会战的硝烟中走出来的,抖落历史的尘埃,迈着坚定、刚毅、自信的步伐。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走进展区,与铁人的物品近距离接触,馆里静静地,觉的那些文物有轻微的呼吸声。有王进喜的雕像,还有马灯,摩托车等。
再仔细看这些文物,每一个纹痕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马灯上一块块胶布已经泛黄,但抹不去铁人勤俭的痕迹。那时铁人必须要勤俭,因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铁人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
是物品都要腐烂的,但是铁人精神永不腐烂,它会千年百年的在大庆传承下去!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4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美丽的家乡------葫芦岛。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心来到了塔山。塔山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境内,是一个约有百户人家的小村庄。1948年10月10日到15日,历时6天6夜的塔山阻击战让这个小村庄从此闻名中外,塔山也成为英雄的土地。说起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恐怕无人不晓,但塔山阻击战知道的人并不多。塔山阻击战保障了解放军主力攻占锦州,夺取锦州又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之战,最终解放军在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没有塔山阻击战就没有辽沈战役;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
伴随讲解员一路讲解,我仿佛穿越到了当时的那个年代。司令员程子华部署防御任务,设下“守山必守村”的雷池;班长朱贵,在仅剩一个的情况下,急中生智用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只身退敌;杜连长一气刺死16个敌人,最终伤痕累累,精疲力竭,壮烈牺牲……参观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能使这些英雄如此的坚韧不摧。是信仰!他们对祖国得有多么的热爱呢,不惜牺牲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换取战斗的胜利。他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儿女的,但为了大家的幸福安定,宁愿让小家的父母失去儿子,自己的孩子失父亲,这种情怀,壮哉!离开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时,我沉默了很久。我和爸爸妈妈有同样的感受,真的多应该去这样的地方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了。相比牺牲的烈士,还会有人报怨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吗?还会有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幸福,整天除了作业就是学习吗?英烈精神激励每一个人,那些没有大局意识,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的人没英烈精神激励每一个人,那些没有大局意识,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的人没有人会欣赏,他们也最终会失去伙伴的助力而停止不前。目前摆在我们学生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战胜懒惰。今年的国庆节是我最充实的一次历练,早上六点起床晨练,制定一天的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每晚反思总结。虽然开始有不开心,有挣扎,可是我想到我的孙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陪伴着坚持着,起床,开工!爸爸妈妈都说我这段时间成长了,尤其是国庆节这几天,严格自律,我心里为自己的进步也特别开心,我想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孙老师说过,坚持是一种赢的姿态!!谁坚持的长久,谁就能行的更远“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这是塔山精神。我与伙伴们共勉!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5
我们现在虽然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但一定不能忘记为我们的祖国献身的革命烈士。今天我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电影 ,让我刻骨铭心。
1937年,12月13日,随着轰轰的飞机声与隆隆的炮火声,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 斯 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无数的中国军民被槍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林立的高楼顿时化为灰烬,空气中满是弥漫着炮火味和血腥味,废墟上沾满了碎肉片和血迹。“三光”政策惨无人道。
日本人横行霸道在中国的领土上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真是禽兽不如!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他们现在还 都不敢承认,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一次刻骨铭心的屠杀,不要忘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1952年十月, 中国远征军在湖北宜昌石牌和日本交战,当时中国的兵器很落后,守将胡琏,已经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必死的决心,第二天,中国因为没有子弹和槍支,只好和日本军队进行白刃战,最后中国以2万的惨重伤亡,守住了石牌,如果我们的兵器在先进一点那就会更好了。唉,真是落后要挨打呀!
直到现在,中国越来越强盛了.但是日本人不但没承认错误,反而想方设法的掩盖事实,现在又想夺的我们的钓鱼岛和黄岩岛。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让我们铭记历史。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6
今年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春游,通过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使我明白了: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中华门南约500米,陵园以自然山林与名胜古迹为依托,绵延数里。这里山丘叠绕,松柏高耸,沿路灌木成林,绿茵如毡。山上红土遍布,卵石尽显。因为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人,于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园。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群雕。抬头望去,那视死如归的眼神,宁死不屈的气概,实在是泣鬼神憾天地,魂盖苍穹啊!
进到烈士纪念馆内,墙壁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玻璃柜里陈列着他们的遗物。我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们英勇就义时的情景:一个腥风血雨的清晨,空旷的中华门外大街上传来沉重脚链的撞击声。全副武装的敌人露出狰狞的面容,押着一列共产党人,他们衣裳褴褛,伤痕累累。他们的.脚下流淌着斑斑鲜血:“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这悲壮的歌声响彻黎明前的夜空。
我的心发出阵阵痛楚,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长啸当歌,一身正气,威压敌顽。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出了烈士纪念馆,沿着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山路,爬上高高的山岗。仰望着蓝天白云,俯瞰着葱葱山林,我思绪万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会牢牢记住的。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7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马上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么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现在这美好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铁人的形象不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几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搭伴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生们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当讲解员讲到铁人发出的誓言时,讲解员刚说出前两个字,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接了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参观结束后,他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铁人爷爷的怀念。
7月28日,6岁便离开大庆,现就读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学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学回到大庆,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学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对铁人的真情实感。一同前来的大庆外国语学校宋诗宁同学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散文诗:。参观后,薛文博同学表示,作为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大庆人是无比骄傲和光荣的。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走到哪里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918纪念馆观后感篇8
五一期间,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南昌八一纪念馆。去之前,没有想太多,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景点去对待。但真正到了那儿以后,才发现,自己真是浅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却偏执的只理解它的浅层内涵。认为知道了书上的那些条条框框就真真正了解了那些人那些事。在此之前,八一纪念馆于我而言只是书上的一幅画,南昌起义的价值就只是书上老师要求必背的几句话。可我来了这儿,一切都变的与众不同。它像是一头静默的巨兽,安静的匍匐在南昌一角。走进它才发现的了它所具备的历史的沧桑。它的身躯容纳了那场起义的伟人,烈士们的雕像。包含了那次革命相关的文献资料。囊括了见证战争的历史物件。让人无法忘怀那场伟大的事业,让人无法忽视心中的震撼。这是一场历史文化教育之旅。通过这次传统教育,我近距离的接触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苦奋战的细节,感受到了平安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不惧生死。抛头颅,洒热血。把希望的曙光带给了英雄城南昌。哦,对了,那时候,南昌还不叫英雄城,也正是革命前辈们的无私奉献,给这座城市冠以英雄之名。从此,在史册上,南昌永远不朽。
这座纪念馆,没有黄花岗起义纪念碑那么动人的故事,没有著名的不朽的情书。可这并不防碍展览馆外的广场上的革命先驱的雕像上,放着尚未撤去的菊花。大概是清明的时候放置的,用以缅怀纪念英雄烈士们。你看,原来每一场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黄花,这种高洁的花替人们赞颂他们高洁的生命。他们当中有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豪,有着出身于行伍之间的普通百姓。铁桶般的管制没有让他们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对,高贵,在那时,没有谁比谁高贵,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都为人民的幸福透支过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他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物品有什么感想,我只感受到了来自我内心中的深深震撼。究竟是多大的勇气让他们以大刀去对付敌人的机关枪和迫击炮。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斯地步。
多少人忘记了历史的耻辱,沉溺于物质生活的陷阱里;多少人忘记了曾经的痛苦,戏谑、质疑英雄们的功绩。多少人忘记他们的名族的根,追逐着资本主义的腐朽和奢糜;多少人以轻视,烦躁的目光,对准了以鲜血铸成的红色文化。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吗?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却绝对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民族的耻辱啊。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让曾经的悲剧重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它为导向,付诸实践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兴盛。
918纪念馆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