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我们对书上所写的领悟,只有写好读后感,我们的文学素养才会得到一定提升 ,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果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果的读后感篇1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它是法国天主教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维多克·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__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是他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的浪漫主义典范作品。纯洁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阴险刻毒的克洛德、放荡无情的弗比斯……当然,还有你所提到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同时,雨果对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书的写作特色。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__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__,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__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__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__。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至今已被诠译为__、音乐剧,__还被译为许多个版本,可见《巴黎圣母院》的知名度有多高。
?巴黎圣母院》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也许是天使的化身了吧。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顶峰被毁灭。卡西莫多外貌很丑,遭到了全社会的歧视,但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守护着爱斯梅拉达。显然,在强大的社会歧视和__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勇敢的他最后也只得选择殉情结局。两位主人公外貌上的巨大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所共有的纯真善良本性。
相反,弗罗落披着神职教员的神圣面纱,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最后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一个魔鬼即使戴上天使的面具,骨子里还是魔鬼。
这篇小说不仅从人道主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人生道理: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切。内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灵魂才是生命的主角。人不能过分地追求外表美,更不允许忽略内心的真正美丽,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心,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真挚的心;但在俊美的皮囊下,也有可能深埋了可耻的,卑鄙扭曲的人心。这一点,小说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活活地做了例证。他们的结果,难道不是给我们的警示吗?
?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情故事是那么的凄美而惨烈,读罢令人心碎神伤。我们由此了解了一幕中世纪时代真情被扭曲、被桎梏、被封闭的爱情悲剧的内幕,没有心与心相互碰撞产生的亮丽的爱情火花,有的只是__的__,没有感情基础的单相思,双方相差天壤之别的畸型之恋。我为这部伟大著作“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剧__情故事打动了。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__年__的爆发。
看过《巴黎圣母院》后,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剧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__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雨果的读后感篇2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爱情小说《巴黎圣母院》。说起巴黎圣母院,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吧!此书是维克多、雨果创作的历史小说。
这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品以18世纪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描写了驼背的敲钟人对一位吉卜赛姑娘的真挚的爱情
同时揭露了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
巴黎圣母院里住着道貌岸然且性情乖戾的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和驼背的丑八怪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对克洛德神父忠心耿耿,百依百顺。
有一天,貌若仙女的吉卜赛姑娘爱斯美拉达出现在他们两人的面前,起舞翩跹。她是那样的美丽而神秘,始终带着一只有金色犄角的山羊。
贫穷的诗人、哲学家格兰古瓦不幸落入一群无赖汉之手,在生命垂危之际,被爱斯美拉达借假结婚所救。
可是,爱斯美拉达却爱上了从怪汉手里救出自己的御前卫队长孚比斯。
一直对爱斯美拉达心怀邪念,在她周围游荡的克洛德神父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痛苦,以致行刺孚比斯后逃走。
结果,昏到在孚比斯身旁的爱斯美拉达以杀人和施妖术的罪名被逮捕……
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到了当时18世记的社会统治阶级当道善良的人是他们的玩物,善良的爱斯美拉达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但,邪恶终究斗不过正义,真正的凶手克洛德神父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历史到了21世纪的今天
在政府带领下,邪恶受到了抑制,真善美得到了颂扬,人民安居乐业!
雨果的读后感篇3
在小说的末尾,当罪魁祸首克洛德站在圣母院高楼上,目送艾丝美拉达上绞架时,觉醒了的伽西莫多毫不犹豫地把这魔鬼狠狠推下楼去,摔了个粉身碎骨。这一突然的举动,表现了伽西莫多内心的善完全被激发了出来。而这个举动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艾丝美拉达拯救了这个在人性归途上彷徨的人。
一个是把伽西莫多抚养长大的义父,一个是在他快渴死的时候给了他一碗水喝的艾丝美拉达。谁的恩情更大呢?而伽西莫多在爱上艾丝美拉达之后便开始对克洛德有了叛逆之心。在巴黎圣母院,当克洛德企图侵犯艾丝美拉达时,他准备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既保全艾丝美拉达又不忤逆他的义父。在他以为是克洛德从巴黎圣母院劫走了艾丝美拉达之后他也只是“抵制嫉妒和失望情绪的侵袭”。此时,克洛德仍在他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当艾丝美拉达最终被送到绞架之后,他却毫不犹豫地将义父推下深渊,看着他摔下去,最后望着艾丝美拉达和克洛德的尸体从心底发出一声哀嚎:“我所爱过的一切啊!”在这场爱情和亲情较量的比赛中,伽西莫多选择了前者。
由此,从伽西莫多对待艾丝美拉达和克洛德的对比中,看到一个对克洛德充满感恩之心的顺从的伽西莫多,也看到了一个对艾丝美拉达充满爱慕的竭力保护她的伽西莫多,无论是亲情还是在爱情中,伽西莫多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形象,知恩图报、内心善良、充满正义。
雨果的读后感篇4
打开雨果的《悲惨世界》,泛黄的扉页已有残缺,但浓郁的书香依然扑鼻而来,我追随它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悲惨而有幸福的世界。
主人公——满脸胡子,力大无比的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衣食无着,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时,一位贫穷的主教却给了他平等、关爱与心灵上深深的安慰,让冉·阿让一次又一次在出狱后迷途知返,走上正义、善良之路……芳汀的小女儿柯赛特因母亲无钱抚养被寄养在贪婪丑恶特纳第夫妇家,芳汀死后,珂赛特被百般折腾,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与恐惧之中。正在这时,那位叫冉·阿让的人不断帮助这个陌生的小女妖,尽可能的给她以人间的温暖与纯真……当法国发生了变动,珂赛特深爱着的一位青年马吕斯可能会在参加革命战争时战死,也是那位叫冉·阿让的人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幸福生活……冉·阿让,虽然是一个苦役犯,却在主教大人的感化下,成为了一名勇敢、正义、善良的勇者。太多太多的感恩,一言难尽。
冉·阿让,他让平凡铸就了伟大,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人性最美丽的一面,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冉·阿让,那么有多少生命将会消逝?有多少悲剧将会重演?但是为什么冉·阿让会有如此惊人的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因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去报答主教大人曾给过自己的温暖,他将它们储存在心灵深处最最柔软的地方,再用它们来温暖整个世界。
罪恶服役的冉·阿让,善良正义的冉·阿让,柔情似水的冉·阿让,英勇无畏的冉·阿让……我想当你翻开他的一生,就不愿再停留下来了吧!他用他的爱与感恩给了你、我,乃至整个世界最美的祝福,让我们相信——有一颗真挚的感恩的心,就有一段亘古不变的爱的赞歌,温情的史记!
当珂赛特与马吕斯幸福地走上了婚姻的殿堂,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冉·阿让已听到了上帝的呼唤。当两个孩子泪流满面的握着他苍老而又有力的大手跪在他身边时,夜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着一个纯洁的天使展开了双翅,等待着一个伟大的灵魂。
愿光明永远围绕我们的身边。
雨果的读后感篇5
一座古老的教堂,一个凄凉的故事,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深深迷上了《巴黎圣母院》这本书。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作者用激情洋溢、成熟自然的笔触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钟楼里生活着一个极其丑陋、性格也极其奇怪的丑八怪大王——卡西莫多,他的身世很可怜,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被心理变态的副主教收养,一直是圣母院的敲钟人。接着他和副主教同时爱上了爱斯梅拉达。最后爱斯梅拉达受陷害蒙冤而死,而卡西莫多选择了殉情,死在她的身旁。
书中爱斯梅拉达不仅帮助陌生人逃脱困境,还帮助曾经试图伤害自己的卡西莫多。可这样善良如天使般的女孩,等待她命运的却是被绞死。卡西莫用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但在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卡西莫多却落得殉情的悲惨结局。到底什么是爱,该怎么去爱,卡西莫多教会了我。爱,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单纯地希望所爱之人开心、快乐和幸福,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给她需要的爱。
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深思的地方。它告诉我们,无论外在是美还是丑,都不能决定一切,只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心灵纯洁、善良、真诚是人一生需要具备的。永远不能以貌取人,因为有的人披着华丽的皮囊,却做着魔鬼般的事,而有的人虽奇丑无比,却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读来荡气回肠……
雨果的读后感篇6
?悲惨世界》一书读完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
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后来他越狱了。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放走了他。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他非常正直仁爱。他就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后都做着正义的事情。对于这点,我非常尊重。一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献给他人,这是很伟大的。冉阿让的身上透出一种魅力,一种让人佩服的道德。
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高尚的人,冉阿让做出了这种转变。这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道德的歌颂。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作者雨果把法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归之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整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的不甘和抗议。
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社会。
雨果的读后感篇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喜欢读书,书带给我许多许多,书使我认清了整个世界。一个美丽的少女,一个丑陋的敲钟人,一个邪恶的副主教,在庄严、肃穆的圣母院里演绎了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神话。是的,这就是鼎鼎有名的雨果大作家写的几乎没有人未曾读过的《巴黎圣母院》。
最近,我品读了这本书名著,这本书是这么的感人,它让我知道了,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美的或许是真正的丑陋,而丑的或许才是真正的美丽。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代表着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她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待自己的山羊不离不弃,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水和怜悯,我们可以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可是,这样天使一样的姑娘,却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抛弃,被诬陷。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当这位身穿白色长裙的天使在绞刑台上香消玉殒时,我真为她感到伤心。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美丑的鲜明对比,一个个心灵的真实写照!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外表固然丑陋;他的鼻子是个四面体,嘴巴像马蹄,左眼一半被茅草般的眉毛遮住,右眼完全被埋在一个大瘤子下面,牙齿七横八竖,嘴唇粗糙不平,下巴劈成两半。雨果几乎把全世界最丑的五官聚集在他的脸上。但是,他的心灵是纯洁的,是美丽的。而副主教克洛德.福洛特虽然外表美丽,但却残忍虚伪,内心是丑恶的。有时候,正是这样,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美的或许是真正的丑陋,丑的或许是真正的美丽。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当时18世纪的社会统治阶级当道,善良的人是他们的玩物,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成了他们的牺牲品。但,邪恶终究斗不过正义,真正的凶手克洛德副主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作者的人道思想。
雨果的读后感篇8
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凉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悲惨世界一书中: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雨果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麻雀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