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好了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读后感是为了检测我们有没有读懂文章从而表达自己的合理的观点,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朱子家训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1
?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且不说《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就看它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
比如里面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
它教我们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后的今天这更是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生产劳动区别了人和动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因此,节俭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们交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说累,与老陈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可见慎重交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们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2
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无”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朱子的家训中,我读出一种古代圣人的“无”的心性。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么复杂,想得太复杂只会让自己伤心疲惫,他淡漠了世间的许多东西,从而转变为一种“无”的心性。蒲松龄说过,淡漠是情感的至高点,莫非这“无”也才是品质的至高点?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是对自己的财物的“无”的态度,朱子不因钱财的多敛而认为应当去铺张,也不认为前使用在别人身上的就小气,这两者只做到其中一点那是好品质与坏品质的差别,而做到两点,是圣人的表现。因为不是真正把财物当成无,节约的人会恐惧请客,老是请客的人又摆脱不了奢侈。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叹现在的一些“啃老族”们。他们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种人,他们也似乎是那第二种人。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他们一边在嘲笑父母的抠门,另一边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素不知是他们的“因”有了父母的“果”。若是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朱子的无,则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无,二者平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古人的训导在这里,我们又有没有看到这些?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这是关于家庭地位的“无”的心态。我鄙视家庭内部不断的纷争,我有远亲就是如此,他们在酒席上可以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吵起来,出尽洋相也不肯相让。还有一些人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年长的就应该大权在握,不把年轻的人当回事,晚辈稍有不从,便怒火冲天,甚至拿着农药以死相要挟。另外,网上的婚前婚后的不同,我也非常反感,我不相信相爱的男女会在一夜之间变了脸。为何我们不要和睦的家庭?难道现代的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而不是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吗?当传说变成真的,无变成有,跨出的一步又是否会成为退后的一步?
“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是基于“人生意义”的“无”的想法。朱子把丰富自己,光大国家当成一种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把赢得功名受人吹捧当成一种快乐。人生在世,以学得知识为乐,其余已经是无了。学不为他,只为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上可以将赚钱当成是一种乐趣,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则商不会再是奸。如果官可以将工作好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自己得到经验的乐趣,则官不会再是贪和无耻。但一切变成无我们保持一种无的心态,生活又会怎样?
朱子恋上了“无”,无恋,恋无。而飞速前进的时代,可怜他在恋着什么,而我们,又在恋着什么?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3
昨天,我读了朱子家训。很受启发,从而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其中的几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节约。虽然石器简朴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虽然是果园里的蔬菜,但是也胜于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贪图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喝过度的酒。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意思是看见富贵的人就摆出一副讨好的模样是最可耻的;看见贫穷的人就标出一副骄傲的模样,是最贱的。
最后一句就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对人施舍,不要牢记在心上;别人帮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记在心。
外国人也羡慕中国有朱子这么伟大的人。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朱子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4
今天,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深有感触。读了整篇《朱子家训》,我懂得了整篇文章都是写朱子教人怎么做人的。如“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就是教人:人要是有犯错,如果是小错误,就可以小事化了;如果是大错误,就应该依法惩处。如“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是教人:处事要公私分明。“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是说:“人有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勿必要懂得尊敬读书人”……《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一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现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文章。《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经验之谈。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别感兴趣。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欺骗,甚至愈演愈烈。有长处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现在的社会是格格不入。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该改之,有长处应该善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还有的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该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该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5
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处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有想过打扫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自己的书籍,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更不要说是节约了。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
“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应该还没下雨时就把东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就是说凡事要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急了、来不及了才动手。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有体会的。以前学习,直到快考试了,才想起把书本拿出来翻翻,从来没有想过平时就带着复习复习。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慌急慌忙,不是这里出了问题,就是那里出了差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读完《朱子家训》,真是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6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7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剩。'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别人开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别人有伤心的事,也不能有喜幸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是说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而不是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和这本书相比还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对有需要的朋友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总之,《朱子家训》这本书就是教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家都来看看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花生酥读后感7篇
★ 传统文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