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大家对书上知识的领会,确定好读后感的主题之后,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写作,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篇1
感动中国,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
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
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
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2016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
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情怀。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这一批批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篇2
张海迪小时候不幸换上了脊髓血管瘤,因此她以后的生活不得不和轮椅相陪伴。她开始自学针灸,还经常用针灸给人们治病。张海迪在与命运抗争时,还自学完成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了多门语言,凭着这些基础,她翻译出版了《丽贝卡在新学校》、《海边诊所》等作品,自己创作了《生命的追问》、《鸿雁快飞》等作品。张海迪的坚强值得我们敬佩。
王顺友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但他当邮递员的24年来,竟然没有延误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更别说他还是用马来送信的了!虽然送信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如果要把它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王顺友用他的执着,尽了绿衣天使的职责,他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我们称赞的人吗?
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故事,他们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为社会出一份力。即使像鲁迅、朱自清这样杰出的人,也是不断坚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创作,才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英雄模范任务实际上就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做一件帮助别人活着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事情,为大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实际上,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也一定会为社会作出自己的奉献。
让我们来学习他们吧!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篇3
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关于品德、诚信和关怀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的一篇文章是:“八年的承诺。”
有一位叫张芹的女孩,自幼就患有重度“小儿麻痹症”,在她两岁时遇到了一位叫孙园娜的女孩,她俩成了好朋友。到了上学的年龄,孙园娜发现小张芹很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可是小张芹的腿又不能走路,于是小园娜便跑到张芹的母亲面前,说:“让张芹上学,我来背她。”张芹的母亲同意了,从那以后,小园娜每天都用她那稚嫩的肩膀背着小张芹上学、放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学的路上洒满了孙园娜和小伙伴们的汗水,明朗的教室里,充满了小园娜和同学们对张芹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晃八年过去了,孙园娜用自己质朴而坚定的行动捍卫了这份沉甸甸的关心与友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思续万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同学朱玉婷——一位白血病患者,婷婷查出患有白血病,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全校师生都惊呆了,在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后,婷婷的头发全掉光了,即使再痛苦,她也咬着牙坚持着,不放弃自己,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在化疗的过程中,她不但吃不下食物,而且不断地呕吐,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学习,只要她在病床上,手中就拿着书本。
朱玉婷的父母为了给女儿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后来,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给朱玉婷同学捐款,我校领导和部分同学还去南京的医院看望她,并且鼓励她一定能好起来,朱玉婷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变得更加坚强,最终战胜了病魔。
张芹和朱玉婷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都想着学习,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吗?何况,我们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条件极其优越,我们应该趁着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更是一种幸福。”张芹和朱玉婷同学是不幸的,可她们又是幸福的,因为她们生活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得到了同学们和社会的帮助,记得在5.12大地震中,有许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失去了生命,地震震毁了他们的家园……灾害发生后,有许许多多志愿者、解放军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心人为他们捐赠食物和水,为他们重建家园……青海玉树灾区、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这些地方都需要社会上的好心人的帮助和关爱,我相信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些灾区的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篇4
今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与家人一同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为“氢弹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山区支教十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还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老爷爷;有与儿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这些故事湿润了我的眼眶,也让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10年前,他们放弃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选择来到贵州偏远山区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完成的梦,1965年朱敏才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意愿便是能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可国家的分配却让他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原本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所以,各自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把美丽鲜艳的礼服西装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李来到偏远的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艰苦的条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厕所仅有一墙之隔,夏天时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两层口罩才能入睡。高原紫外线强烈,是孙丽娜右眼全部失明,而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风湿病等病症,他却为了省下钱帮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自己扛着身体的疾病,继续支教,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篇5
?感动中国》这本书讲了十二位杰出人物的童年故事,他们分别是:高大威猛的姚明、坚强韧拔的杨利伟、任劳任怨的任长霞,乐观活泼的刘翔、同情体贴的徐本禹、热爱母亲的田世国。这些是我最佩服的人。
姚明,从小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篮球巨星。
杨利伟,一个连木梯子都不敢爬的普通县城儿童,但满怀飞向蓝天的梦想,最终成为优秀的航天员。
任长霞,从小梦想当一名警察,也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女警长。
刘翔,从小渴望变形金刚,还和抓人游戏打上了交道,从此和体育结缘,并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跨栏运动员。
田世国,2004年3月母亲患上尿毒症,他用过多种方法瞒住母亲,不顾自己的腰部刚动过手术,自告奋勇捐出自己的肾,把母亲献给自己的一部分又还给了母亲。但面对手术的经济问题,他不得不辞掉律师工作,于12月前往阿联酋做法律顾问。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
林浩,一个不到10周岁的普通二年级学生,在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又重新面对死神,救出两名同学,但他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什么英雄偶像,只是做了一件一个班长应该做到的事。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不是偶像,我是林浩。"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2023年感动中国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