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启蒙读后感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作品的内容,大家要知道写读后感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与启蒙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与启蒙读后感5篇

与启蒙读后感篇1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与启蒙读后感篇2

假期,我认真诵读《国学启蒙》系列,共八本。这是一部以国学经典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彩色漫画。书中蕴含这大量的做人准则,能给予我们做好的人生指引。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学习,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同学们,阅读国学经典吧!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与启蒙读后感篇3

一. 纠正与更新

1. 启蒙的基本知识

作者指出启蒙运动乃是中文的习惯,实际上启蒙不适宜称为运动。运动者常运而动之,表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且常搭配_运动,给人以一种不寒而栗之感。事实上启蒙是一群哲学家(彼时称文人)自发地行为。非为自上而下之举。

且夫启蒙乃是一个模糊的过程,实难以划分准确的标准。历史教学欲使人明晰亦给人造成成见。

2. 启蒙中的英国

历史教材将启蒙运动的重点集中在法国,对英国的作用仅着一句。在本书中作者为英国鸣不平,指出法国四贤(其实可以把卢梭排除在外)从英国经验主义处获得诸多营养,进而指出英国之所以十分吸引当时欧陆学者的原因乃是法国王权专制且充满宗教迫害而英国自由且宗教宽容。

作者甚至专列一章《启蒙在苏格兰》指出当时苏格兰及爱丁堡大学的宽松气氛为英国的启蒙发展厥功至伟。某种意义上讲,历史课本闭口不谈休谟、洛克确有懒政之嫌。

3. 对事物理解的态度:哲学与宗教的各自作用、阅读经验主义著作的方法

国人久经无神论、唯物史观洗礼,时常难以理解西方科学巨子为何仍信仰宗教,更难以理解squo;08年美国大选共和党的一位参选人为何竟坚持创世说。对此伏尔泰指出宗教与哲学的分工:宗教管信仰的事,哲学管理智的事。基督教只教给我们朴素、人道、慈悲;要是使它降为形而上学,那就是使它变成错误的源泉。如果哲学家受了(上帝的)感动,他就不再是哲学家而是成了一个预言家。

作者指出,洛克、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但是说的常理,阅读经验主义的著作不可死抠概念,而应重视经验,否则将误入歧途。

这两个例子给我一个启发:在思维领域对待不同的事物理应有不同的观点、做法,设若坚持所谓普遍、永恒的范式实在是画地为牢。因而认为自己的一家之言乃是科学、真理者实在是害了这学问的叛徒。

4. 政治家与政治理论互动

作者在谈及卢梭(不幸给了不高的评价)时,批判罗素的话希特勒是卢梭的结果过分尖锐。指出虽则卢梭在当时亦可视为文人之异类,然而其《社会契约论》尤其深刻地思想来源与社会来源。政治家对于所谓理论,总是得其可用者而用之。一般说来,理论家或思想家是不能为政治行为负责的。

我未曾读过《社会契约论》,不知罗素之言究竟如何过火。然而作者之言亦实应加上限定条件

(1) 思想家之思想应是相对中性的。有些思想家思想实在错综复杂,不排除存在问题的可能。

譬如,恩格斯曾在《新莱茵报》上公然宣称对巴尔干地区某些生产力落后种族出于革命计应予以屠灭(perish)。赤柬的确为这句话加了一个论据,如是共产暴政未必与之无关。

(2) 思想家应自外于政治家的身份。苏联之列宁、斯大林,中国之毛泽东、邓小平确乎是思想家,然而他们的身份与象牙塔内与现实决策无涉之学者固然不同,他们是将思想付诸实践的第一人。设若成功,必然会引得后人师法之。如是我们怎么能否认当今印度之内乱与毛主义毫无关联。

5. 理论之出现与时代之背景互动

作者在评价后现代主义结构启蒙价值时指出大凡一种思潮的出现姑且不论其正确性,总是因时代的大变迁、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问题或困惑而产生的。

这个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同唯物史观对所谓上层建筑之所以产生、嬗变的经典分析是暗合的。譬如对存在主义之所以产生,唯物史观指出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战之后的萧条日子中由于矛盾的激化引发苦闷与虚无感而起。这大战带来的萧条实在是时代的大变迁,这矛盾激化而起的苦闷与虚无实在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惑。

然而也不可忽视两者实际上具有不同。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早期,他的视野格外偏重经济的所谓决定作用,论述不离阶级成分与阶级斗争,难免失之空泛。我长期以来觉得历史之发展应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结果,未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决定因素。作者在此与我观点相和。

二. 启发与思考

1. 英法两国国民性的成因分析

在英国时曾与唐桥公学老师谈及英法两国国民性之异同。同是隧道乱收费,英国人多是交费了事,法国人则倾向示威游行;伦敦人常在周末驾车绕环城高速一圈以为赏心乐事,英格兰人乘火车亦少人搭讪,而法国则罕此异闻。要之,英国人彬彬有礼、能忍耐,性情萧简,沉默寡言,更理性;法国人开朗烂漫,团结好反抗,更感性。

同是西欧强国,一衣带水,这一对欢喜冤家国民性为何有此差异?

作者在书中指出英国经验主义传到欧陆——最先当然是法国——法国文人诸公尤其是伏尔泰对英国宽松的政治、宗教、文化环境钦羡不已。这又引得我对两国差异原因的思考。

地理成因上,英国纬度较法国高,物产、景观均不如法国丰富、优美,因而潜移默化的法国人的性格更加奔放、浪漫。这种差异实在数见不鲜,斯堪迪纳维亚半岛之于伊比利亚半岛是更加鲜明的例子。

历史地讲,法国在9世纪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后独立存在,欧陆之上势均力敌之国环伺,使得法兰西民族从很早就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地警惕,团结的精神、悠久的民族主义传统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反英伦三岛远离欧洲大陆,战时可作壁上观,和时可插手欧陆,无论和战均能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加上自成一派的圣公会自可独立于欧陆而风度翩翩。

历史进一步地推进,英国早在13世纪就有了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直到光荣革命平平安安地开启现代国家的形制,人的各种权利、自由不断彰显;相反法国王室权力巨大,专横顽固,充满政治与宗教的迫害,直到法国革命开启了有民主无自由的多数暴政时代,内战连连而后又出了个拿破仑,走了一条迥异于英国和平发展的高代价道路。在法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斗争冲击着人的理智与情感之时,英国用理性训练着国民并且用理性在议场中博弈,拥有一段高歌猛进的殖民时代。

政治上看,法国失去的不仅是国王(恰巧法王的统治又是那么深远与固执)更是国王存在时姑且还有的秩序,后来血腥的清洗又一次次地消灭了残存的贵族精神;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不仅开启了现代国家的形制更对内起到了公平竞争(fair play)的示范作用,至今仍在的王室与贵族制度更濡染着英国人服从、讲究贵族气质的性格。如是积累,两国迥然不同的国民性亦是意料之中。

2. 英国崛起成为殖民领袖的原因

作者指出荷兰语英国在启蒙时代是欧洲最自由的、发达的国度,荷兰还一度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然而,英国这个后起之秀是如何通过战争战胜荷兰、西班牙最终确立起霸主地位的?荷、西两国为何会失去主动权?

我曾经看过一个观点认为荷、西两国没有强大的文化体系统御其殖民地体系。我以为这个观点有些似是而非,三国同是基督宗教文化区,且最初出海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传播基督宗教。且西班牙语之于拉美,荷兰语之于台语、南非当地语言非影响甚巨即保留至今,何言英国文化体系更胜荷、西一筹?值得深思。

三.评价

作者虽为国内欧洲问题专家,其实并不深信马克思主义,宗派味道很淡。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位老学人的认真与真诚,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当代所缺乏的。

本书的缺点——也是特点——作为札记难免不够系统,作品时间前后不统一难免有重复龃龉之处。然而不难看出本书是作者几十年学养的结晶,求真之心拳拳如赤子。

与启蒙读后感篇4

初读《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时,我与大多数人一样,都因书名而觉得这是一本幼稚的'书,但浅尝几章,我便爱不释手了。这册书共有八本,每一本封面都是可爱天真的图画,书中还有幽默风趣的插画,更是勾起了让人坐下来饮口茶细细品尝的欲望。书中语言简单,但稍一细读,便发现其中或许大人都无法领悟的道理,反而以孩子纯洁的眼光才能发现,大概这也是警醒大人的。

有一章,《自由与不自由》中,明确地提出了其实我们做任何事基本上都是我们的自由。如:此刻别人邀你观赏最近刚上映的一部电影,你却想到林子里踩着阳光享受花香,这完全是我们的自由,你可以选择陪朋友,也可以选择独享愉悦,但我们可能考虑得更多:这是这部电影的首映、朋友明天就要离开了等,为了别人而限制自己的自由则更显示出自己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当另一种自己不可及的力量阻碍了我们,那么便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本来意愿,这大概便是不自由,而恰恰我们当今社会这种情况有许多,例如父母强行要求孩子补课,不能怎么怎么样。但我们有时也会依赖不自由。如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掷硬币、让他人做决定。大概我们都渴望自由,反感被束缚,但又依赖不自由,但如果束缚我们,却又给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好处,还不是乖乖束手就擒?说到底,我们还是太贪心。

我庆幸自己读到了这册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这之前,我对善恶、美丑、金钱、战争、自由等都是些浅见寡识,无意间的翻阅,使我发现一个真正的我。

“多么希望成年人也来关注这丛书,因为无论您饱经沧桑还是初涉人生,您都会在阅读中品尝到思想的雨露和哲学的甘饴。然后,您将会心一笑,因为您对人生有了另一种眼光,另一种理解,另一种宽容。”

与启蒙读后感篇5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写了作者孙有田回忆自己童年的夏夜生活在母亲美妙的歌谣中,激发作者对故乡的爱和对音乐的热爱。母亲又在夏夜月光下给作者讲神话,增加作者的想象力;给作者唱童谣,让作者明白道理;给作者说谜语,让作者增长智慧。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启蒙教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感动。突然想起了一次我晚上生病的一天。那是寒冬里的一天,湖上都已结冰了,十分寒冷。那天晚上我踢被子的毛病又犯了,而且床边的窗户也偷偷地开了一点,不知不觉当中我生病了。生病之后,我突然醒来,只感觉头晕沉沉的,看见现在已11:50多分钟了,于是我弄好被子继续睡了。但是刚睡一会儿,我打了一个喷嚏,来了一个又来一个……阵阵打喷嚏声 不仅拦住了我的睡意,更打消了爸爸妈妈的睡意。这时爸爸妈妈醒来,发现我生病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去青阳医院去看。

由于时间太晚,夜里很冷,这样很容易感冒,于是妈妈在摩托车上搂着我,还摸摸额头,看看生病生得有多严重。终于到医院了,我们赶忙下车,爸爸马上快跑去登记付钱,妈妈和我则在医院里等爸爸。我的头睡在大腿上,妈妈为了我无聊,便和我谈学校里的事情。不知过了几分钟,我问妈妈脚酸不酸,可妈妈说她不酸。但是我看妈妈的表情,想:妈妈一定很着急,妈妈一定很爱我,想着想着,我感到很高兴。过了不久,爸爸终于来了。医生给我打了一针,说回去休息就好了。这时爸爸妈妈像中了五百万元大奖一样,脸上写满了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带着微笑睡着了……这天之后,爸爸妈妈有空总睡一会儿。感谢父母对我的关爱,他们也跟孙有田的母亲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启蒙着我们,我也要把爱奉献给别人。

与启蒙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开心与不开心的事作文优秀5篇

诉讼请求与申请书5篇

论成功与失败演讲稿优秀5篇

阅读与人生演讲稿5篇

与理想演讲稿模板5篇

生活与美演讲稿通用5篇

青春与爱演讲稿精选5篇

生活与美演讲稿模板5篇

青春与爱演讲稿5篇

读书与我的演讲稿5篇

与启蒙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