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爵读后感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正确的编辑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强化我们对名著人物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围绕书籍中的内容来撰写读后感,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山伯爵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山伯爵读后感7篇

山伯爵读后感篇1

?基督山伯爵》是以法国大革命失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开始的,描绘了在拿破仑革面失败后法国各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埃德蒙唐太斯和费尔南多及美赛黛丝展开。一度被费尔南多陷害的唐太斯错过了与美赛黛丝的婚礼,之后被检察官维克多关进伊夫堡监狱十几年。出狱后的唐泰斯想要复仇,他依靠在监狱里认识的神捕,找到了基督山岛上的宝藏,并以基督山伯爵自称。随之兴起的复仇但在最后并没有让唐泰斯觉得快乐,他离开了巴黎,最后一句话:“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家,他的另一巨著《三个火枪手》也深得我心,都是关于复仇与冒险的,其中参插了一些浪漫场景。

?基督山伯爵》最后探讨的是人性与希望,在黑监狱里,有几个人能生存下来,面对毒打,面对高墙的孤寂,只有相信上帝的存在,才使唐太斯活了十几年。而出狱后过度的复仇使他越来越孤立,最后失去了一切。当今的仇人曾是他最亲的人,为什么上帝待他如此不公。可他又何曾想到,美赛黛丝在婚后生的竟是他的儿子,这已经是一种眷顾。

正如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一样,在成功时被人窃取复辟帝制,但法国在经历了几次大革命后终于实现共和,共和国的民主道路是要用献血来染红的。

山伯爵读后感篇2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人们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非常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基督山伯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他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他蕴藏了部分作者的写照。作者大仲马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连续几年每日宴请宾客,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堂而皇之地放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

由此可见,基督山伯爵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是遗传了大仲马。其实这条座右铭,大仲马只讲了半句,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才体现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他。这样既公平,也符合情感上的平衡。但其实真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人们很多时候就会非常的优柔寡断,不知所措,而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样敢于决断。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基督山伯爵》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邓蒂斯的悲惨遭遇足可以说明这一切。邓格拉斯、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由此可见人性的卑劣啊!相比19世纪,如今金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那么人性的毁灭也越来越深吗?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

而维尔福夫人最后却落个两手空空,这就是事与愿违吧,老天还是有眼睛的。在看完了整本书后,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着这两个词度过了他最艰辛困苦的岁月。“等待”和“希望”就是我在大仲马智慧的火花中学到的两个词。希望大家能像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样,用这两个词达到人生目标。

山伯爵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大仲马的一部小说《基督山伯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仅仅通过人物对话就可以写出人物的本质。许多人只把这本书当作一部纯粹的小说,但是我觉得其中隐含的哲学含义太多了。

这本书说了一个善良的水手爱蒙德·唐太斯本来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不仅当上了船长,而且马上就能和他心爱的未婚妻结婚。但是这引来了他的情敌和政敌的嫉妒,最后他们联合起来把唐太斯关进了监狱,但是唐太斯偶遇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神甫,唐太斯从神甫身上知道了很多知识,而且拥有了独特的哲学观点。神甫告诉了他一个埋藏在基督山的宝藏,但是神甫得了一种怪病,很快死了。唐太斯受到刺激,扮成死去的神甫,逃了出去,最后挖到了宝藏,化名基督山伯爵,通过钱财来获得了他想获得的一切,惩罚了恶人,奖励了好人。

但是这个唐太斯让我感到毛骨悚然,他的生活完全被仇恨所束缚,他和别人的交往也没有了什么纯洁的友谊,完全是利益和生产力的交换,所有的交际都是为了打败这时已经强大起来的仇人。我认为,基督山伯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工具,这种程序性是他的仇恨赋予他的。他的仇恨为社会带来了好处,帮助了一些本来濒临死亡的善人,消灭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政府官员。但是他只能修复已经破坏的政府,不能为创造新时代带来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看起来基督山伯爵有很大的仇恨,但是,如果基督山伯爵本来就是个纯洁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化解仇恨呢?因为基督山伯爵的本质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通过他多次和他人宣扬的哲学观念就能看出来。他总是认为世人都是庸俗的,都是不应该被拯救的。他自己可以无视一切规则,他就是上帝,可以让坏蛋逃过法律的审判,让好人变成他复仇路上的踏脚石。

仅仅接触了几个人,他就可以判断所有的人吗?片面。只有他自己是天使、是好人吗?其余人就是应该被藐视,被踩踏吗?那是尼采的看法。可是尼采认为超人才能这么做。基督山伯爵难道认为自己是超人?他除了拥有很多钱财,还有什么呢?满腔的怒火。他只能算是个片面的尼采。尼采的哲学不只是个人主义,还有大宽容、大轻蔑,怎么样的仇恨是不能去原谅、轻蔑的呢?为什么非要把这个仇恨抬到生活的处,一切都围着它转呢?似乎看似伟大、学识渊博、财富很多的爱德蒙·唐太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以前听到的那个男孩钉钉子的故事。我以前的感受是:祸从口出。可是现在我觉得,人要像大树一样,通过自己的生长来恢复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否则人会发生心理的扭曲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

山伯爵读后感篇4

终于把1400多页、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基督山伯爵》看完了。当合上书的一刻,我不禁感叹作者大仲马的写作水平高超,小说的精妙,和语言的生动到位。

?基督山伯爵》讲了一个名叫唐泰斯的年轻人,本来生活幸福、事业有所成,但后来被人陷害进了大牢。没想到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法利亚长老。长老教了他许多知识、哲理、语言等等,并交给他自己的宝藏位置,最后以自己病死而帮唐泰斯逃出了地牢。唐泰斯随后经历了许多事情,并得到财富,以此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最后报答了恩人比如摩莱尔先生,报复了仇人维尔福等人。这就是这本书讲述的故事。

这本书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邓蒂斯的悲惨遭遇足可以说明这一切。邓格拉斯、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由此可见人性的卑劣啊!所以,惩罚恶人,报答善人是我们应该的。同时也反映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不只如此,此书也表达出”希望“和”耐心“的意义和给人的帮助。告诉我们拥有希望和等待的耐心,是我们成功的成分之一,当然也有运气和实力、坚强等众多因素。总之,成功不是幻想着就实现的,也不是一步登天,更不是无尽的等待,却错过了无数机会。

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希望、毅力,并把握好机会,这样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山伯爵读后感篇5

基督山伯爵是我经常读的一本书,这篇文章出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手笔,讲述了一件复仇与宽恕的故事,每次读玩这篇小说我都有新的感触,我觉得人可以活着真不容易,大仲马在全书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埃德蒙蒙冤入狱的经历。唯一幸运的是,在狱中埃德蒙遇见了隔壁牢房的老神甫,最后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他竟然逃出了戒备森严的监狱。而这已经是14年之后了。在人生青春年少的14年,埃德蒙在监狱中度过。而出狱之后,他的父亲已经去世,爱人竟然嫁给了他的仇人。愤怒的火焰在他的胸膛熊熊燃烧。本书而后的四分之三,都在讲述他向他的仇人复仇的故事。这个桥段若说新意,也并非独具匠心。在世界另一端的华夏大地上,各种类似的版本也在不断重复。

然而,中国人讲究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更有很多人喊出以德报怨。而西方人对于仇恨的态度,在这本书里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一部很优秀的美国电影《怒火救援》中,主人公说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宽恕是他们与上帝的事,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见面! 同样是古老的文明,为何对待同样的事情东西方居然有那么大的差异?很多人也许要去责怪儒家思想,认为这个思想祸害了中国几千年。然而正是因为儒家的存在,才让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璀璨的东方文明,这就是儒家思想流传到现在的原因啦。

山伯爵读后感篇6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

有一天在书店,妈妈推荐说《基督山伯爵》是她小时候看过的一部书,故事内容非常精彩,我便将两本像砖头一样的书搬回了家。这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仲马的代表作。

主人公“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主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最后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了曾有恩于他的莫雷尔船长之子——马克西米利安。

整部作品是以伯爵先生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一封信结尾的,其中,伯爵先生告诫马克西米利安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

“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希望同学们有时间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

山伯爵读后感篇7

这是一个复仇的的故事:年轻的船员埃德蒙。唐戴斯被熟人构陷,检察官为了隐瞒自己涉案枉法使埃德蒙入狱。埃德蒙入狱后未婚妻与仇人结婚,父亲贫病交加而死。幸而狱中遇见了神甫法利亚长老,老人用知识和财富武装了埃德蒙,并助其成功越狱。埃德蒙越狱发现当年陷害自己的人大多数都变成了声名显赫、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埃德蒙遂化身基督山伯爵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故事的结尾当年的仇人死的死、疯的疯,也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当然过程中对于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船主莫雷尔一家进行了报答。

复仇是件痛快的事,特别是向坏人复仇不但复仇者本人痛快就连观众也会觉得爽快。复仇的对象越坏,复仇的手段越残忍,大家越觉得过瘾。主人公埃德蒙主要有三个仇人,直接构陷者费尔南和唐格拉尔以及枉法的检察官维尔福。不过他们也都今非昔比了,一位是上议院的德莫尔塞夫议员,一位成了银行家富翁。复仇是从伯爵开始的,伯爵骗娶埃德蒙的未婚妻,两人有一个年轻有为的儿子。德莫尔塞夫年轻的时候从军干了几件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事情,如今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基督山伯爵则一步步撕开议员先生的伪装,将他的不堪过往暴露于人们面前当然包括他的政敌。中国人讲杀人诛心,看来西方人也深谙此道。最后议员先生的妻儿在了解到真相后也离他而去。俗语道“哀莫大于心死”见此情此景议员先生拿出生命中最后的勇气,饮弹自尽,也算留住了最后一丝尊严。

紧接着是银行家,这位当初船上的大副嫉妒埃德蒙先生获得船主赏识以及晋升船长的机会,唆使被爱情蒙蔽良知的费尔南也就是如今的德莫尔塞夫议员诬告埃德蒙使其身陷囹圄、家破人亡。伯爵先通过释放错误消息使银行家投资亏损,继而让一个无赖冒充身份显赫的亲王向银行家提亲。急于弥补亏损并发财的贪婪让精明的银行家一步步落入彀中,伯爵最终在众多社会名流面前拆穿美丽的假象,让银行家声名扫地。有道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伯爵算计到银行家依然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派人绑架了银行家并拿走了其最后的翻盘的资本。银行家没有死,伯爵让他知道了真相却留了他一命。对此我始终想不通,我始终认为银行家当初在构陷伯爵时起到了教唆作用,他成功地利用了人性的自私贪婪,是首恶。亦不知作者设计银行家如此结局在此是出于什么考虑?

伯爵最后报复的是检察官——这位平素里以法律化身自居的骄傲的人。伯爵利用检察官家庭的矛盾,向检察官的第二任妻子——一个被母爱蒙蔽双眼的女人透露了毒药的制作方法和药效。然后看着她毒死了认为妨碍儿子继承财产的人。最后在毒杀检察官与前妻的女儿时阴谋败露,被检察官逼死。当然对于当初这个自己一度十分信任的执法者,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伯爵在大庭广众之下让犯人也就是检察官的私生子撕破检察官道貌岸然的假面。接受不了现实的检察官终于疯了,至于真疯假疯谁又说得清楚呢?

其实我觉的费尔南也就是小说后面的德莫尔塞夫议员也是个可怜人,当初他非常爱着自己的表妹梅塞苔丝,不幸的是梅塞苔丝爱着埃德蒙也就是伯爵先生。所以他妒忌,他愤怒我觉得都很正常,这种情绪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是一切恶行的根源。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出恶行并非我们比当初的议员先生高尚,而是没有诱发它的外因和契机。费尔南的不幸在于他的愤怒、妒忌被银行家唐拉格尔看在眼里被利用了。所以我认为在构陷伯爵的事情上也是一位被摆弄者。当然至于他干的其他恶行就与人无关了,背叛国家,出卖恩主都是让人不齿的。检察官呢?一个缺乏担当的官僚罢了,为了保住自己牺牲别人令人不齿,尤其是其一直以法律化身自居的时候。但是我们不妨看一看我们周围,这种人还少吗?我们的社会从来都不美好!

当然小说如果一味描写复仇不但格调不高也会降低适读性。所以小说还写了报恩,莫雷尔船长在埃德蒙被捕后四方奔走予以营救并多次资助埃德蒙的父亲,并在老人去世后予以安葬。伯爵便暗助船长渡过难关,此后对于船长的子女也多有照拂。在小说中雷莫尔船长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与检察官的女儿爱情是一大亮点。恩人的儿子喜欢仇人的女儿,究竟是恩情战胜仇恨还是仇恨战胜恩情,所幸伯爵先生的选择没让大家失望,或者说大仲马先生最大限度的释放了伯爵心中的善。伯爵并没有因为检察官而记恨他的女儿——善良的瓦朗蒂娜小姐,最后给了两个年轻人以无私的帮助和祝福。

既然是小说自然就有夸张,伯爵的财富和智力便常常令读者叹为观止,复仇的每一步似乎都在计划之中,正如伯爵自己所说是上帝派自己来复仇的。可即使如此对于伯爵和读者来说还是留下了遗憾,检察官年仅八岁的儿子也陨落在这次复仇的过程中,虽说伯爵并没有伤害孩子的意思。但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想伯爵当时心中一定有这样的遗憾吧。

山伯爵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赞蟋蟀读后感推荐7篇

盖木屋读后感7篇

水读后感100字7篇

池上读后感100字模板7篇

寒假书籍读后感7篇

早读后感100字优质7篇

早读后感100字参考7篇

《狼》读后感200字7篇

100字读后感通用7篇

笨兔子读后感7篇

山伯爵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