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才能写出吸引人的读后感,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看完书后写的感触,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密拾读后感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密拾读后感篇1
是在一次党课上听闻《长征》这本纪实文学的,年轻的老师讲到动情处竟泪光闪闪,于是下课后就找来研读。
阅读期间,因缘际会去了趟北京,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那时,北方的秋已经很深了,踏出纪念馆大门,发现路旁的银杏树有着醉人的金色,一串串树叶如风铃般在风中摇曳,生活竟是明晃晃的美好——我紧紧身上的衣服,猝不及防地想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夜里行军、饥寒交迫……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群青年,义无反顾地跟着党走?是什么让他们慷慨赴死?又是什么让看似不可能的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在《长征》这本书中寻找答案。记不清多少个瞬间,我放下书闭上眼,鼻子发酸,心绪难以平静。之后,我的眼神慢慢掠过每一个英雄的名字,试图以认真地默记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如果眼光和泪水能开出小雏菊,真希望他们的坟前此刻能有些许的暖意。英雄们的身影像是一组群雕,由信念、纪律、为民、毅力雕刻而成。假如要问,哪一种是其他品质的出发点,最终决定了长征的胜利,决定了抗战的胜利,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想,是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读完《长征》,我更深刻地读懂了这句话。
当战争打响时,红军将领喊的是“同志们跟我上!”;红军官兵舍身往死,攀悬崖架人梯,冒着枪林弹雨前进;红军不同队伍之间相互协作,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也要拖住敌人。红军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共产党人大局在胸的宽广襟怀,诠释了理想信念的伟大作用。
面对群众,红军一心为民,说话和气,买卖公平,而老百姓也给了红军最诚挚的心意。书中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要离开于都时,从下午起,红军官兵就开始打扫借宿的老乡家的院子,把水缸里挑满水,甚至还上山割了些草把房东家的牛喂了。百姓们知道红军要走了,妇女们聚集在一起把她们做的鞋和缝补好的衣袜送给红军;年纪大些的妇女拿着针线站在路边,发现哪个红军衣服破了就匆忙上前缝几针;孩子们追着队伍往红军的口袋里塞上一把炒熟的豆子……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遵义东南有个叫桑木垭的地方,红军驻扎在那里的时候,红军小卫生员经常给百姓看病。有一天,小卫生员一个人上路去追赶队伍,没走出多远就被杀害牺牲了。当地百姓们把小卫生员的遗体洗净,埋在路边,那里从此被百姓们叫做“红军坟”……
面对饥饿,红军严守纪律,同舟共济。在一些连队3天没有一粒青稞的情况下,仍旧对所经藏区的财物粮食给予妥善保护:在山里发现无人看管的牦牛,尽管官兵们无米下炊,但绝对不会杀牛,还会割草养牛,几天后牛主人找来,红军全数奉还。经过玉米地,实在饿极了,便煮点玉米叶吃,当玉米地主人——一位老阿妈揭开红军的锅,看到煮的是玉米叶子,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司务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后,官兵们才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
面对同志,红军牺牲自己,保全战友。爬雪山过草地,不少担架员和炊事员倒下了。担架员的负重太大,他们不愿丢下那些在作战中负了伤的红军战友直至自己累死,而受重伤的战士为了不拖累别人,把草盖在自己脸上佯装已死去。炊事员牺牲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违反了轻装的规定,他们总想多带些食物,以便日后别让官兵们饿着。不单单对人,哪怕是对一匹战马,饲养员也照顾精心。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人的一生,总归要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信念能让人拥有不竭的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进入新时期,相信每个人仍能从“长征”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滋养。或是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或是勇于拼搏的英勇气概,或是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或是团结协作的高尚品德,尤其是党员和领导干部,更应该自我叩问,是否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读完这部作品,作者的一段话令人难忘: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密拾读后感篇2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今天,我读了朱自清爷爷的著名散文《匆匆》,非常感动,真正懂得了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从古到今,有不少人都惜时如金、发奋读书,成就了一番事业。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为了激励自己,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最后他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毛泽东爷爷一生与书相伴,他的枕头边、床上放满了书,一有时间他就拿来读,所以他留下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郎朗从四岁开始弹钢琴,从不叫苦,有时一天会用十几个小时来练琴,现在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青年钢琴家。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现在也有很多不好好珍惜时间的人。不少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就不再好好读书,成了“网虫”,天天无所事事,被强行退学;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没有利用时间来做作业、读书,而是瞒着家长玩游戏,导致成绩一塌糊涂;我在做作业时,也会经常摆弄小玩意儿,结果拖长了做作业的时间,被妈妈批评。不过,我会慢慢改掉这些小毛病的,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是啊,“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同学们,时光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就让我们学会珍惜时间,去谱写人生的美好篇章吧!
密拾读后感篇3
?海底两万里》是由法国作家儒靳—凡尔纳写作。他是一位为青少年写作而探险的小说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描写的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搜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却被”怪物”俘获的事件。而所谓的"怪物"却是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艇长是一位失踪多年绰号"尼摩”的人。尼摩与阿罗约克斯一起饱览了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上岸后,将所有他们知道的秘密,公诸于世,让人们了解……
小说悬念迭起,故事情节跌荡起伏,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在书中,作者塑造一个又一个志趣不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该小说简直就像是一部悲壮的史诗,或者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连续剧,让人大开眼界,让人爱不释手。
此书看完,我的内心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好像也在节情中,和尼磨船长及其船员们一起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但我也抱览奇异壮观的海底。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科幻小说,也是一本可振奋人心的大作!
提笔即是练字时,写下即永恒。
这是一次奇幻之旅,更是一部探险佳作,遨游海里两万里,你将惊叹于海底的一景一物,更为海底的魅力多姿而震撼。这是一场伟大的精神之旅,一位神秘的英雄带领着英雄本民族的同胞,为了民族复兴而战。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部作者中获得精神的成长,对于爱国,正义,科学,梦想,坚持……人类所需要的伟大品质有所领悟和思考。——导读
密拾读后感篇4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反驳道。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爱孩子,难道不该让他们学会独立吗?
通过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乌塔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她也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并让我回忆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独自走在校园,看着他们自信的眼神,我的心里也不禁产生了一丝羡慕:为什么他们能自己进校?为什么我不能自己进校?是因为我太小了吗?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
“妈妈,您们把我送过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妈妈。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妈妈果断的拒绝了我。
“不用担心,我要学会独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坚定无比地说。
妈妈半信半疑的点点头,把书包递给了我。我接过书包,和妈妈说了声再见,一蹦一跳的向学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脚步飞快,生怕后面有人来抓我,这时,我心想:周围有这么多同学和家长,怎么会有坏人呢?看来,是我多虑了。正想着,我放慢了脚步,但还是时不时地朝后面张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规则,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让来往车辆。我就这样不慌不忙地进了学校。这有什么不安全呢?我心里不住地想。
今天,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迈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迈出一大步,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密拾读后感篇5
狼吞虎咽的读完了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从前只知道最为大家所记起的是钱锺书先生写到的,“婚姻就像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当我真正拿到书的时候,看到钱锺书先生做的序,先生实诚而且是秀恩爱高手,里面提到了对杨绛女士的感谢,提到或许要说要将书献给谁谁谁,但实际上说作品还是自己的,很为钱老先生的实诚感动。
而看到正文的时候,更是令我惊奇,钱老的文字不禁描写力极强,要是拿到高中那会儿,必然也是必须背诵全文的部分,要么就是模范散文的节选,现在就带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开篇即是: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
我默默惊叹,恨不得摘抄下来,贴在便签纸上时时刻刻都能够温习。继续往下看,我才发现,如果真的如我所想,那钱老先生的整本《围城》大概我都要摘抄一遍。
下面这一段是我在读到时候,情不自禁的想要停下来,将这段文字打在我的手机便签里。
“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忽然想起传说中张爱玲说,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好似大致也是这种体验,而钱老把人说成了狗,或许,人和狗都相差无几吧。
偶尔盲目的固执,当认定某一件事,便不管任何阻拦,任何相左的意见,不管挫折,不撞南墙不回头,似乎偶尔当出现这样的自己的时候,我会问自己,这样的坚持或是固执是否值得,我是那个衔着一根骨头棒子看见井里的那个骨头棒子的自己好像更加满足,便不顾一切跳进井里的狗吗?好像固执和强迫症好像就不那么明显了,而同样的,我也在怀疑自己是否是不够坚定,好像一下子冒出了一个双子座人格。
实在抱歉,一说起大道理就刹不住,仿佛自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能人在发表着救赎人类的讲演。下面请继续欣赏。
“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
书的最后,杨绛先生给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写了附录,《记钱锺书与t;围城>》里面讲到钱锺书先生从小是一个在大人看来比较“痴”的小孩,动作慢慢悠悠,反应也不算敏捷,而看到这里时候,我发现这样的描写让平时看到的雨好像来到了面前,而且多了不好生机。或许观察本就需要如此用心,才发现在那样的动之下,还有另外一种灵动。
以下一段同样写得生机勃勃,好似天空闹哄哄的,而在这闹哄哄的环境下,五个落魄的书生任由两个车夫拉着在风雨里狂奔,很多无奈,还有几分有趣。
“天仿佛听见了这句话,半空里轰隆隆一声回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着几十面铜鼓。从早晨起,空气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外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时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大地像蒸笼揭去了盖。雨跟着来了,清凉畅快,不比上午的雨只仿佛天空郁热出来的汗。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拚上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车夫们跑几步把淋湿的衣襟拖脸上的水,跑路所生的热度抵不过雨力,彼此打寒噤说,等会儿要好好喝点烧酒,又请乘客拾身子好从车座下拿衣服出来穿。坐车的缩作一团,只恨手边没衣服可添,李先生又向孙小姐借伞。这雨浓染着夜,水里带了昏黑下来,天色也陪着一刻暗似一刻。一行人众像在个机械画所用的墨水瓶里赶路。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夜里,鬼都得要碰鼻子拐弯,猫会自恨它嘴好胡子当不了昆虫的触须。车夫全有火柴,可是只有两辆车有灯。”
“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
很多文字在这里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要去抄书啦。
对于一个喜欢用隐喻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我,还想要推荐给你以下一段话,从前,我们以为这是些大道理,但慢慢的经历着,我们发现别人经历的人生,我们也同样在经历,隔着时代,隔着生与死,我依旧能体会到您写作时候,给自己逗笑,也把自己感动流泪的场景。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对于伴侣,对于仰慕的人,我们常常在起初想象着他所有的美好,似乎他并没有确定,而对于我们自己在与别人的相处过程中,同样有意无意的想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在吹牛的时候总是避开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让自己都耻于提起的事,或是害怕别人知道,会对自己嗤之以鼻。或许是听多了男人在一起吹牛,特喜欢说自己何时何地如何的惊天动地,而女人听了便会觉得这样的吹牛方式好像是拍照时候开的美颜和滤镜,把自己在迷茫时候的窘迫和不安全都像女人脸上雀斑和细纹一样通过美颜都化解了,留下一个让大家觉得很完美的样子。
我们很多时候必须活得精致,就好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那样,生了两个孩子,依旧保持着姣好的面容和精致的身材,等丈夫睡去才会卸妆敷面膜,第二天在丈夫醒来之前打理好头发,喷上香水,好像自己不管何时何地都是这般。而当我看到杨绛先生说到自己不善做家务,为了生火,给自己弄得满脸煤灰,我无法在现场,却因为在农村长大,能够体会到被烟熏到眼泪直掉,脸上带着煤灰的这样一个书香气息但又有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事多么的可爱。
在这里不仅推荐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同样也推荐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虽然不一样的风格,但通过杨绛先生,更加了解了《围城》的作者钱锺书先生,虽然先生说:“如果你觉得一直鸡蛋很完美,但你却不一定要去了解下这只蛋的母鸡会是什么样子。”
于我而言,《围城》值得去深读,而作者钱锺书先生及其夫人的一生也同样值得深读,了解那一时代,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的敬佩之情相比钱老的文字已经害羞到无法继续,只能说十分极其之敬佩了。
密拾读后感篇6
小说塑造了一个叫陈阵的人物形象,全文以他为中心,写出了一个个与狼打交道的精彩故事。一步步给我们揭开了蒙古草原中信奉的“狼图腾”的秘密。
记得陈阵刚开始与高大雄壮的蒙古狼接触的时候,他正在回去寨子的路上。他骑着一匹青马,来到山谷口,遭遇到了饥肠辘辘的蒙古狼群。蒙古狼群先把陈阵包围起来,然后用气势试探敌情,恐吓陈阵。看见计划失败,蒙古狼王毫不沮丧,接着派侦察兵跟踪试探。可是最后在这样一个千钧一发之际,陈阵和青马冷静地用他们各自的智慧吓退了蒙古狼群,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就因为这件事,陈阵被蒙古狼的一举一动吸引住了。他觉得,蒙古狼触及了他的灵魂……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狼图腾”。
陈阵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跟狼群作斗争,最后还不顾危险,养了一只小狼。而正因为这只小狼,陈阵对蒙古狼的情感彻底升华,敬佩又敬畏。
可是在整本书的最后,因为人们的肆意破坏,蒙古大草原最后一块“处女之地”被破坏了,整个草原千苍百孔,以前雄壮的蒙古草原狼死的死,逃的逃;马儿羊儿也少了,懒了……草原上渐渐被农耕民族侵蚀了,草原上年轻一辈的人都忘记以前的传统了……
故事的最后,我看到无限的悲凉,因为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造成了这般局面。其实,这也是给现在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们常识中的狼是狡诈,冷血自私的;而经历了与狼生死患难的姜戎来说,是值得尊敬,保护的:许多年前战无不胜的蒙古族正是因为狼,才受益无穷;而现在的人聪明,忠诚,趋利避害也是狼所特有的。也许在很多年前,人们也是观摩了狼的生活习性,才有了《三十六计》和一系列兵法,才有了历史上一系列的成就……
而如今,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纷纷濒临死亡,野生的动物越来越少……我不想以后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没有了原始本性的动物,也不想我们的后代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原始的美丽。
看完这部小说,蒙古狼群仿佛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高昂着脖子,高傲地嚎着,不愿屈居任何人之下——也许,这是我心中的“狼图腾”吧。
密拾读后感篇7
余华用平淡的语气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人与命运的故事。读完《活着》我泪流满面,当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时,我湿了眼眶。当福贵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我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结果,真正的悲剧正在等候着他,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捧着《活着》,总是沉重、难受,冰冷的文字跃然纸上,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活着,我们为什么活着?有些人为了人生追求,有些人为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过活每一天。是呀,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以前,我以为为了高考而活着,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顾一切去追逐那个目标。高考后呢?陷入迷茫期,活着,又因为什么活着呢?人呀,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目标,固定各种目标,为了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
但《活着》中福贵的命运却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或许,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种存在,与万物一样并没有任何意义。活着仅仅是因为活着,生命或许就只是为了活着,而那些理由与目标全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生命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这或许就是余华想要告诉我们的。
密拾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