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得好是能够让我们的语文成绩拿到高分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写作文,因为它是一种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洛阳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洛阳的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洛阳。提起洛阳,大家就会想起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花会、王城公园……
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很不同。那里有我的爷爷和奶奶,有奶奶做的饭,有和爷爷走过的,长着两排挺拔白杨的马路;还有那个长满垂柳的河堤。春天,到处都绿绿的,鼻子里满是花草的'味道,爷爷呵呵笑着,而我兴奋的叫着,一会儿发疯般的捉蝴蝶,一会儿卖力地表演翻跟斗。
到了牡丹花开的季节,小区的花坛里,马路边,到处都是盛开的牡丹。空气暖暖的、香香的。夏天,路上的行人变少了,只有树上的蝉儿“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我们小孩子都是晚上的时候去广场玩各种游戏,有溜冰的、有捉迷藏的、还有玩陀螺的。晚风吹来,好凉爽的感觉。老人们总是摇着扇子在树下聊天。晚饭的时候,听见奶奶的呼唤,一边答应着,一边蹦跳着跑过一丛丛月季花,花的清香里还夹着各家各户飘出的饭菜香,这饭吃起来别提多美味啦!
现在,我还经常会想念那个河堤垂柳旁,爷爷坐过的长椅,奶奶夏天做的饭香味呢!
点评:雨扬的家乡确实温馨幸福,因为那里有奶奶做的饭香味,爷爷和你的欢笑声,挺拔的白杨树,翠绿的柳条,清香的牡丹,这画面谁看不了沉醉其中呢?
关洛阳的作文篇2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阳桥上,仿佛与历史进行一次对话。于是,巨大的石梁不再沉默,中亭与碑亭也平添几分生动,石塔上飞翘的莲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变得灵性盈盈,连筏形桥墩也活脱起来,用同一种古老的语言,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
桥的诞生几乎都与交通有关,洛阳桥也不例外。洛阳江汇晋、惠两邑诸山众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阳镇南侧,夹裹着山野之气奔流入海。这里“水阔五里,深不可址”,南北两岸设有流口,以船摆渡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称“万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于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两岸只得望天兴叹。
然而,万安渡的区位又至关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远,南连泉州至漳、厦、潮、广、宋代中期泉州已成为繁华的港口,商贸经济具有相当的规模,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也成必然态势,但洛阳江却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碍。
晋代造桥技艺已趋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将其带入闽中,与这里石雕工艺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药的发明和能熟练地利用火药,开采巨大岩石已非难事,天时地利、万安渡造桥已成大势。
洛阳古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其规制独特,工程宏大,创梁式跨海大石桥历史之先,有“海内第一桥”之称,以至神宗朝,运使王子京以洛阳江万安桥图晋献皇上,也博得龙颜大悦,慷慨封赏。之后,泉州地区兴起造桥之热,在150年间,竟建桥200多座,总长度达50余里,故赢得“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誉。
洛阳桥之所以与石拱型赵州桥、多孔石拱型卢沟桥、舟梁型潮洲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除其造势宏大,还因结构独特,技艺高超。
古桥为古构平梁,南北走向,桥长834米,宽7米,残存桥墩31座,桥面由长11米、宽与厚都近1米的花岗岩巨石铺架,造桥者的智慧表现在,根据潮大流急,创造了两头尖形的船筏式分开水势,即“筏型基础”;又运用潮汐落差,创造了“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奠基法和桥板浮运法;蔡襄接任督造后,又创“种蛎于础以为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谈往》中对其这样评价:“这种基础,就是近代桥梁的“筏型基础”,但在国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所用桥梁的“浮运法”,就是今日还很通行。”而养殖牡蛎把桥基与墩石脑合凝结成整体,恐怕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的超前运用。
如今,在洛阳桥北端已竖立起一座相当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须之间仍透着那份沉稳谦和,不轻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独。
历史上一直把蔡襄与洛阳桥之间的故事编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让后人也认定洛阳桥系蔡襄所为。历史有点误差是可以原谅的,作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间对督视桥役可说是尽职尽责,虽说只有23个月,仅占整个造桥时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沥血却有口皆碑。况且蔡襄在其亲自撰写的《万安桥记》碑文中,并不自诩其功,只简记造桥之始末,而大书王实、义波等造桥之人的史实。可见蔡襄人品之高尚,为官之清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为合情合理,并无特别之处,人们如此排编也反映老百姓对清官政治的一种呼唤。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着自己熟悉的洛阳桥,却再也见不到那壮烈的造桥场面,后人的敬意也给他带来几许孤独。如果当时在这里设计雕塑的是一组普通建设者移石架桥的群像,也许更好合历史的真实,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阳桥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它所产生的文化国徽。自桥建成之后,各种风格造型,与山水秀色融为一体的与桥有关的祠、庙、庵、堂等纷纷兴建,把当时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表现得淋淳酣畅;连篇累牍和各领风骚以桥为题的历代记文和诗题吟咏,大大丰富了这声土地的文化底蕴;众多或遒劲或飘逸或排放或细腻的关于桥的碑记石刻、诗题碑刻和摩崖石刻,其传统的书法与雕刻艺术则营造了隽永的意境,而无数以桥为素材杜撰编排的传说故事和地方戏曲,更是充满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广为流传。一座古桥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轰动,这在建桥史上是罕见的。
洛阳桥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如今国道上那座洛江桥闸,已车流如水,贯通南北。它与近在咫尺的古桥共同构成“洛江双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现代的,但它们折射出的都是我们民族创造与文明的太阳之光。
关洛阳的作文篇3
暑假来洛阳的人,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早上有些店外,很多人大汗淋漓的吃着饭,挥汗如雨,像是洗澡一样,这个可以称得上洛阳一景了,在洛阳,喝汤是每天早晨必修课,没有那个地方的人,像洛阳人一样,老少爱喝汤,哪怕是三伏天的夏天也不放弃。洛阳人对汤的感情,已经深入骨髓。
洛阳的汤文化?已经有百年历史了,洛阳人真的超爱喝汤,但是此汤非彼汤。人们清晨喜欢和清淡些的,小米粥,南瓜粥之类的,当然洛阳人也喝,但大多数人更爱喝咸汤,比如,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丸子汤、不翻汤、豆腐汤。在洛阳大大小小的汤馆数不胜数,三五百米就有一家汤馆。所以不要去问百度,洛阳有几家汤馆,因为百度也数不过来,哈哈。
这小小一碗汤,可不要小瞧,如果是肉汤,都是各种大骨和肉熬制出来,行家都会在凌晨的四点起床去汤馆,喝头汤,头汤味道最是浓郁。就像有些人喜欢吃西瓜中间的'一点芯一样。这一碗汤分为甜汤咸汤。甜汤就是不放盐。肉味醇香,原汁原味。豆腐汤属栾川豆腐好吃,一点瓷实的豆腐,一点油豆腐,一点焦炸丸,一点葱丝,姜末。配上高汤,味道真是好极了。
个人认为,洛阳的汤,牛肉汤属老城胡同里一家最为好喝,无论春夏秋冬,喝汤的人络绎不绝。汤类配上刚出炉的烧饼,最好吃。驴肉汤属洛阳实验中学后门,有一家,他家的驴肉汤是每天现杀。小时候常常看他家门口栓一头驴,配上他家的辣椒油,超级美味。羊肉汤属洛阳孟津县的铁鞋羊肉汤,滋味浓厚,不膻。每天从市区去喝汤的人很多,豆腐汤只要找寻栾川豆腐汤即可。丸子汤属于洛阳老城区的烧沟的长青丸子汤,丸子焦脆,很大,主要是绿豆丸子。不翻汤在老城十字街。
小小一碗汤,上面漂浮一点葱花,几片肉,那滋味是洛阳人的最爱,如果有机会来洛阳,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对了,汤可分为肉或杂,价钱一样,杂就是动物内脏,比如肝,血之类的。来洛阳不要错过喝汤哦。
关洛阳的作文篇4
我家住在洛阳桥边上,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风情万种,即使在短暂的一天,也“气象万千”。
清晨,天还蒙蒙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看,远处是翠绿的红树湾,鸟儿在鸣叫;近处渔民撑起了桨,渐渐地,桨声划破天际,他们准备出海捕鱼……这时,太阳从江面缓缓升起,照醒了石桥上的.石狮,也照醒了石板上的青苔。缓缓地,洛阳桥也苏醒了,清晨的洛阳桥,是如此的活泼。
正午,烈日当空,洛阳桥中段的海神庙往往成了庇荫的场所。这个海神庙里,住着闽南人特别的信仰——“妈祖”。庙旁还有几棵参天大树。一根根树枝,就像它的手臂;头顶上茂密的枝叶,就像它的头发;一还有那一条条藤蔓,就像它长长的胡须。走到桥中间,能看见鸟儿落在江边的树林里;如果你细听,能隐约听见燕子传来清脆、动人的歌声。桥下的泥滩上,一只只小螃蟹正忙着搬家。它们挥舞着那威风凛凛的小蚶子……正午的洛阳桥,变得生机勃勃。
黄昏,立在江头,一眼望去,洛阳桥是多么雄伟啊,它横跨惠安与洛江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黄灿灿的通道。此时,洛阳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在赏风景,有的在散步。夕阳西下,傍晚的彩霞印在江面上,有红色、有黄色、有紫色……真可谓“浮光跃金啊!”黄昏的洛阳桥,是多么美!
晚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逐渐露出了它的脸庞。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好像一切都又进入了梦乡。这时的江面上,只有一轮明月和江底的一条幽蓝色的暗河在诉说,诉说洛阳桥千年的历史。晚上的洛阳桥,是多么静!
漫步洛阳桥,听桥的故事,看桥的风景!
关洛阳的作文篇5
“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这首古诗再次在我的脑海中闪过,今天,我就要去一睹她的风采!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透过窗户远远望去,洛阳桥像一条银龙横卧在洛阳江上,江水安安静静的,好像睡着了一样,没有风也没有浪,江面上漂着几艘渔船。远处的红树林像一座座小山坡,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洛阳桥是中国最早的跨海大石桥,又称为“万安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00多米,桥宽7米,有桥墩46座,还有石亭、石塔,全都用大石板砌成。桥头立着一座巨型的石雕作文,那就是蔡襄,她就是主持修桥的人,民间还有一则与他有关的传说。走在洛阳桥上,可以看到桥两旁的石柱上,每隔四根石柱就有一对石狮子。桥的另一端有几棵茂密的大榕树,旁边有几座石亭子,石亭子旁立着许多大石碑,有的石碑因为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已模糊不清,依稀可以看到记载着建桥时间年代等。
走完洛阳桥,我不禁感慨,在古代条件那么落后的条件下,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这座“海内第一桥”真令人敬佩,洛阳桥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座桥,她记载了历史,记载了文明,也记载了民族的欢乐和希望。我爱美丽的洛阳桥!
关洛阳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